×
留人更要留人心:员工激励的破解之道

留人更要留人心:员工激励的破解之道

1星价 ¥38.4 (6.5折)
2星价¥38.4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996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300299693 ; 978-7-300-29969-3

本书特色

高薪为何留不住人?谈情怀被员工鄙视?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怎样鼓舞团队士气?……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不论是企业还是小团队,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上述困惑。企业管理者对人才的重视与否,一直都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员工行为背后的动机,而动机的产生往往源于员工本身内在的强烈需求。在这些需求中,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只有客观看待和正确理解员工的需求,尊重员工的正当需求,才能让员工真正产生归属感。 其次,在重视员工激励的同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传统僵化的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要的完善的激励体系,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内容简介

多所高校总裁班讲师、华为研究专家 诚意之作
手把手教你如何留人、留人心,让员工有归属感,与企业共成长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自己20余年创业的经历、在多所知名高校总裁班的教学经验,以及与上百位营业收入上亿的企业家学员的接触,不断挖掘和复盘他们在组织管理中所犯下的员工激励错误,以及他们在员工激励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结出以下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满足员工正当需求,用科学的方式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

·高薪绝不是优选的激励方法。加薪只是暂时的,而且只针对部分人群,管理者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奖励和报酬形式,才能满足员工的外在需求和内在需求。
·奖励员工想要的才是激励的初衷。在注重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同时,还要采取多样化的层次和针对性的手段。
·精神激励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选项。物质需求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和基础,而精神需求则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激励员工不能只做表面功夫。需要什么行为,就奖励什么行为。有效的激励,来自有效的奖励,同时保持一贯性。
·责罚分明才是管理利器。不赏无功之士,不罚无过之人。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懂得分享。懂得分享是管理者推荐的素养,营造一种把功劳尽可能归于员工的企业文化。

因此,要想发挥激励的积极作用,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灵活地调动员工的情感和工作积极性,才能把激励的作用发挥到优选。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目录

目录
第 1 章?? 高薪绝不是*好的激励方法
走出千年激励陷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003
科学合理的奖励方式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 / 006
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薪酬体系 / 009
合理使用多种激励手段留住员工 / 020

第 2 章?? 任何激励方法都需因人而异
成功企业的激励制度解决不了初创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 / 033
根据不同类型员工需求进行针对性激励 / 037

第 3 章?? 奖励员工想要的才是激励的初衷
有效满足员工需求,真正让激励效果*大化 / 049
激励需求的排序 / 053
仅仅为员工提供职位升迁是远远不够的 / 058

第 4 章?? 只有物质奖励的激励效果差很多
精神激励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选项 / 067
物质激励仅是较低层次的需要 / 072

第 5 章?? 惩罚很重要,但正强化更重要
惩罚完随时给予正面激励 / 081
激励员工忌采取无效机制 / 091

第 6 章?? 商鞅立木取信,激励承诺需兑现
画饼充饥的本质是“作茧自缚”/ 101
合理利用企业内部晋升通道,让员工更有归属感 / 109

第 7 章?? 激励员工需认真对待,切忌表面功夫
激励员工不能只是做表面功夫 / 119
绩效目标切忌定得过高 / 123
有效的激励制度必须保持一贯性 / 126

第 8 章?? 奖惩机制建立在科学理论之上
“胡萝卜加大棒”激励模式 / 133
反思自己的人性化管理 / 139
责罚分明才是管理利器 / 145
赏罚不分明,以儆不效尤,会导致员工不平衡 / 149
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会激化员工与管理者的矛盾 / 154
激励需选择恰当的时机 / 159

第 9 章?? 激励有度,不能滥用
只有适当的激励,才可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 167
过度激励的困境 / 170

第 10 章?? 不与员工争功劳,让员工有成就感
管理者要懂得分享 / 179
不拘一格地选拔使用优秀分子 / 184
注重感情的投入和交流以及人际互动关系 / 189

后记 / 195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高薪绝不是*好的激励方法 21 世纪什么*昂贵?答案自然是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优秀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战略资源。 因此,管理者们就将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既然人才的作用如此重要,如何才能激励人才呢? 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不少管理者采用高薪的办法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核心人才,结果使得激励效用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高薪绝对不是激励员工百发百中的“大力丸”,只是局限在某个阶段或某些员工身上。 走出千年激励陷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重赏之下,未必真有勇夫。 细数我国数以万计的企业,几乎都是在“勃然而兴”后不久便陷入了经营困境之中,而*后因“激励综合征”走上破产之路的企业举不胜举。 在一次公开课课间,一个张姓学员问询:“周老师,您说现在的员工真不好管,我给的工资是当地*高的,为什么还是起不到激励作用呢?” 梳理过往经验发现,长期以来,一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予员工高薪,就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殊不知,这样的激励管理理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今非昔比,如今的员工个性化十足,管理者已经不可能按照诸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类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原因是仅靠重赏的激励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从激励动机来讲,管理者吸引、留住人才,为人才提供优厚的薪资,其做法偶尔使用,的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激励方法,但是不能盲目地扩大范围。 2. 高薪不可能永远涨下去,总有见顶的时候,缺乏增长后劲。很显然一旦管理者把薪资的起点定得过高,那么员工后续涨幅的空间就很有限。当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薪资没有大幅度地增长时,高薪的激励作用就开始变得乏力,甚至会引发员工的不满,怨声载道的后续问题自然会诱发诸多危机事件。 3. 高薪将对员工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由于薪酬过高,大部分员工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为了保住工作而尽可能地减小出错的概率,使得有些热情较高的员工无法全身心地展开工作,从而阻碍公司的创新发展。 当高薪激励没有达到管理者的预期时,管理者更应该反思高薪激励的特殊性。管理者若依旧采用这种古老的激励模式来激励员工,其激励效果将会微乎其微。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M 公司是 A 市一家日化产品生产企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M 公司的销售额逐年攀升。在给 M 公司做内训时,我发现 M 公司销售人员的离职率非常高。 据 M 公司总经理罗浩明介绍,每到销售旺季,M 公司就会高薪招聘上百名销售人员。一到销售淡季,M 公司就开始大量裁减销售人员,甚至辞退八九十名销售员。 针对罗浩明大量辞退销售员的做法,销售经理陈大勇直言其后果很严重。 面对谏言,罗浩明不仅没有接受陈大勇的意见,反而得意洋洋地说:“在 A市不缺人,只是缺乏像你这样的将才,A 市这个地方有的是人,只要我们高薪招聘,还怕招不到我们想要的人吗?再说了,一年四季把他们‘养’起来,花费的人力成本太高了,我们也得考虑用人成本。” 旺季高薪招人、淡季辞退的做法,不可避免地流失了大量优秀人才,正如陈大勇所说:“我们公司就是黄埔军校,给竞争对手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就在罗浩明无故辞退销售员时,一些销售骨干也开始辞职。尽管罗浩明极力挽留,甚至提高 20% 的薪酬,结果还是没有把人留住。 面临销售骨干的流失,罗浩明依然我行我素,不以为然,仍旧在旺季时高薪招人。罗浩明的固执己见,进一步激化了他与陈大勇之间的矛盾。正值 M 公司销售旺季,跟随罗浩明多年的陈大勇和一部分销售骨干集体辞职,导致 M 公司近乎瘫痪。 此刻,罗浩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比他预想的要严重得多。罗浩明非常清楚,高薪的确可以招聘到销售人员,但是不一定能招聘到像陈大勇那样的优秀销售骨干和管理人才。 迫不得已,罗浩明“三顾茅庐”,到陈大勇家中“负荆请罪”,态度非常诚恳,而且还开出 150 万元的年薪,让陈大勇和一部分销售骨干回来。 在 A 市,即使是顶级职业经理人的薪酬,也达不到 150 万元的年薪。而此次罗浩明失望了,陈大勇不为所动。 直到此时,罗浩明后悔万分,为什么当初没有好好听取陈大勇的建议呢?同时,更让罗浩明不解的是,陈大勇为什么拒绝 150 万元的年薪,到底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留住陈大勇这样的人才呢? 罗浩明的管理败局为管理者们提供了诸多启示,重赏之下,未必真的就有勇夫。要想有效地留住人才,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是,要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开发手段、方法和技术等问题。 鉴于此,我们给管理者提了几点建议,以避免高薪留不住自己器重的人才。 1. 要想有效地激励人才,管理者在激励管理中必须树立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重视激励方法的实施,进行有效的人才开发和管理。 2.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提升企业内部沟通的效率,在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建立一个完善而透明的双向沟通渠道,有效地提升内部沟通效率。管理者需要突破僵化的传统管理思维,摒弃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3. 很多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之所以无效,或者没能留住人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者对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意识。 在给企业做内训时,我发现,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激励意识淡薄、手段单一、落后。当优秀人才需要实现自我时,管理者只有给予优秀人才实现自我的舞台,使其有成就感、认同感,才能留住优秀人才。 4. 激励不仅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智慧,还是一门艺术。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管理者不仅要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岗位效率,还要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明确各自的奋斗目标。 要想达到这样的管理效果,管理者必须充分地了解员工任务完成情况、能力状况、需求、愿望等,在此基础上为员工提供有利于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台,让员工在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地以事业来留住优秀员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周锡冰 总裁班讲师,华为研究专家、财经作家,中国家族企业问题研究资深专家、武汉市慈善总会拥抱妈妈公益基金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讲师。 研究民营企业20余年,对民营企业的家文化、传承、经营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家训、家风的发扬光大,拥有深刻、独到、系统化的见解,被同行誉为家族企业研究的领航人。 曾受邀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数十所大学总裁班,以及华为、顺丰、海尔、联想、徐工集团、国美、娃哈哈、格力电器、青岛啤酒、苹果等知名企业做主题演讲或撰写研究案例。 著有《华为国际化》《华为方法论》《任正非谈华为管理哲学》《任正非谈华为创新管理》《中国家族企业死亡真相调查》《传统企业到底该如何转型》等财经管理专著。 个人微信号:xibingzhou 公众号:财富书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