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四诊辩证与诸病治疗

中医四诊辩证与诸病治疗

1星价 ¥35.8 (5.5折)
2星价¥35.8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92000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5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16920008 ; 978-7-5169-2000-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为一方名医的作者几十年从事中医工作的有结性意味的一部著作,是作者一辈子实践的结晶,凝聚了其毕生心血。主要讲述了中医的四诊辨证与诸病,涉及用于各种疾病的,同时也说到了未加命名的一些有效和单方的疗病情况。

前言

望、闻、问、切,叫作四诊,是古人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结出来的用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诊断学中的主要部分。大家都知道,病成绩的好坏,主要在于诊断是否正确,如果诊断无误,即使用药不能丝丝入扣,属于古人所说的“虽不中亦不远”的范畴;否则,无的放矢,欲求有效,那就难了!所以研究四诊辨证的方法,是重要的。靠四诊看准了病,然后就可论治了。现在,我把《内经》里关于四诊辨证与方面具有纲领性的经文,选录几节,并略加说明,作为本书的一个开端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这里面的前五语是说方法,后三语是说诊断方法,后两语结。其意思是说,凡善于用针的医生,都要懂得“从阴引阳,从阳引理。那就是如病在阳就从阴以诱引之,病在阴就从阳以诱引之,这是一的原则。所谓“缪刺”和“巨刺”,取右边的穴位以治左边的病,取左边的穴位以治右边的病,就是依据“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这一原则而来的。同样的,“病在上,取之于下;病在下,取之于上”,以及“病在外,取之于内;病在内,取之于外”,等等,都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例子。并且这一原则,不但应用于针灸,而且也通用于。如产后子宫下垂,用蓖麻子捣涂头顶心百会穴,则下垂之子宫即可上收;大吐血不止,用生附捣敷足心涌泉穴,则吐血可立止;跌扑损伤,瘀血内阻,用生黄栀捣碎与麦麸同炒热,再以醋喷之,外敷受伤之处;疮疡病发于外,内服药以治之。都能够达到治病的目的,也属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范畴。所谓“以我知彼”者,我,是指医生言;彼,是指病人言,因医生是健康无病的,病人是有病的,以无病的知道有病的,就是“以我知彼”。换句话说,就是把医生的生理正常现象,和病人的病理反常现象来对比一下,看他何处的生理反常,就可知道病在何处。古人说“未知生,焉知死”,也是此意。所谓“以知表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者,是因五脏六腑都有经脉与外表相联系,并各有一定的循行道路,如脏腑有病,势必会由经脉反映到外表,所以根据外表的症状,就可以知道脏腑的病变。同时,也可根据这些症状的轻重,来判断其太过或不及。所谓“见微知著,用之不殆”者,乃指示医者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要防患于未然,自然“用之不殆”了。如中风病人,当其未发之先,往往有手指麻木之感,这叫作“风讯”,是中风将发之先兆,如果懂得这个道理,能够事先加以,也可不发中风的,这就是“见微知著”的例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这就是说,凡是善于诊病的医生,观察病人的神色和脉搏,首先要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这是诊断疾病的纲领。“察色”是望诊,“按脉”是切诊,古人十分重视色脉合参,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更有“能合色脉,可以万全”的指示。“审清浊”“视喘息”是望诊,“听音声”是闻诊,“观权衡规矩括望诊和切诊,“按尺,观浮沉滑涩”是切诊。这就是说,审察病人色泽的清浊及其发生的部位,就可知道病的轻重,是何脏何腑的病变。视其喘息,听其声音,是否异常,亦可了解患者的痛苦。权是秤锤,是轻重的标准;衡是尺,是长短的标准;规是圆规,是画圆的标准;矩是角尺,是画方的标准。这四样东西,都是做测量事物的标准的。所以,我们要观察病人的行动举止、精神状态以及脉搏等,是否合于正常生理的标准,也是望诊和切诊中的重要部分。按切病人的脉搏,以其浮沉滑涩等不同的脉象,来辨别疾病的表、里、虚、实,因浮主表,沉主里,滑主有余,涩主不足也。如能遵照上述的方法去诊断疾病,就不会有差误,依此来,也不会有过失了。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还说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

……

交流甚为重要,患者的许多疾病,都是在医、患彼此交流的过程中,被医者终确定的。所以本书关于诸病的,均是在问诊的问此问彼中述及,于是,本书就把问诊放在四诊的后叙述。此举应是有别于一般中医著作的举措。

目录

序言
一望诊
(一)统望
(二)望舌
1舌上部位之分
2舌质
(1)荣与枯
(2)坚与r/>(3)柔与硬
(4)伸与缩
3舌色
4舌苔
(1)白苔
(2)黄苔
(3)灰苔
(4)黑苔
(5)无苔
(6)地图苔

二闻诊
(一)闻声音
1语言
2呼吸
3咳嗽
4呕吐
5呃逆
6嗳气
7喷嚏
(二)嗅气味
三切诊
(一)脉诊
1全身诊法
2口诊法
(1)口诊脉的主要脉象
1)浮脉
2)沉脉
3)迟脉
4)数脉
5)滑脉
6)涩脉
7)虚脉
8)实脉
9)长脉
10)短脉
11)洪脉
12)微脉

13)紧脉·
14)缓脉
15)弦脉
16)芤脉
17)革脉
18)牢脉
19)濡脉
20)弱脉
21)散脉
22)细脉
23)伏脉
24)动脉
25)促脉
26)结脉
27)代脉
28)疾脉
(2)脉诊要领
(3)脉有三贵
1)脉贵有胃
2)脉贵有根
3)脉贵有神
(4)诊脉须知
1)注意臂长与臂短
2)区别肥人与瘦人
3)有阴脉与阳脉
4)有反关脉与斜飞脉
5)有行尸与内虚
6)痰病多怪脉

……

22昏迷
23痫
24癫
25狂
26咳嗽
27咳血
28吐血
29呕血
30咯血
31肺痿
32肺痈
33哮
34喘
35肺风痰热
36呃逆
(七)问聋
(八)问渴
(九)问旧病
(十)问因
(兼)问服药
方剂·
展开全部

节选

观看病人神、色、形态的变化,叫望诊。神括精神、神气、神志等。只要观察病人这几方面的表现,就可了解他体格的强弱、疾病的轻重和安危。

(一)统望

统观病人,可知大概:不论其患什么病,只要神气不坏,预后多良好;如果神气索然,精神委顿,或神志失常,即使病不甚重,预后亦多不良。色括色和泽两个部分,观察五色的发生部位以及色泽的浮沉、清浊、荣枯,可以推断疾病的表里、顺逆和吉凶。大抵色清浮者为在表,病轻;色沉浊者为在里,病重。见相生之色者,如肺病见黄色,脾病见红色之类,为顺;见相克之色者,如肺病见红色,脾病见青色之类,为逆。五色中不论见何色,如鲜亮有光的都属佳兆;若夭然不泽的,其病多凶。形态是指形体和动态而言。观察形体的变化,亦可测知一部分病情。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又《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这些话均说明了这个问题。可见古人对“望诊”方面的研究,的确下过一番苦工,所以积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必须在古人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一步发扬和提高。

历代医籍中有关“望诊”的文字已有很多,如在中医经典著作《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痿论》《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人气象论》《素问·评热病论》《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以及在元·朱丹溪《格致余论》、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明·王宇泰《证治准绳》、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等许多古医籍中,都有所论及,有意者自可览阅。

(二)望舌

望舌,是中医诊病的手段,是望诊的所在。

望舌是望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是望诊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就单独列出来阐述。望舌质,可以审察气血的盛衰;看舌苔,则可辨别邪气的深浅。凡正常无病的人,其舌质是淡红光润,舌上有一层薄白之苔。若有变化,都属病征。兹挈要分述于下。

pan>舌上部位之分

舌上部位,有以脏腑分属的,如舌心属胃,舌尖属心,舌根属肾,两旁属肝胆。也有以三焦分属的,如舌尖属上焦,舌心属中焦,舌根属下焦。二者各有其理,宜结合运用。

2舌质

(pan>)荣与枯凡舌质红滑,鲜明有光,都属佳兆;如干枯少津,暗晦而无血色,多属凶危。

(2)坚与嫩凡舌质坚敛苍老,多属实证;若浮胖娇嫩,多属虚证。

(3)柔与硬舌体活动柔和,可知气血尚未大伤;若强硬不灵,多为经脉失养,或为风痰阻络。

(4)伸与缩舌伸缩无力者,为气虚;伸而不收者,为痰壅;时欲伸出口外者,为内热;掉动不已者,为肝风。弄舌者,为心脾有热之重证;舌歪斜者,多见于中风病人。

3舌色舌质淡白为寒,为少血;舌红主热,凡舌质鲜红,在温病为热甚,在虚劳为阴虚火旺;纯红生芒刺的,为热灼营分;舌赤而鲜亮的,为热在血分。舌尖红赤为心火,舌边红赤为肝胆火,舌心干红为阴伤,舌光红无津(温热病及……

作者简介

谢天心(1910-1978),浙江省临海市人,高中毕业后从教并自学中医。1937年起,先后在办于黄岩的当时中央国医馆备案的台州国医专科学校和在办于嵊州的国医特训班5年,毕业后自办诊所开始从医,后受邀在台州府城的国药店做坐堂太医。临海人民医院成立中医科时被聘为科主任,该医院升格后就成了浙江省台州医院的中医科主任。曾在全国各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数十篇,写有专著《麻疹诊治精华录》《〈伤寒论〉的研究》和《中医四诊辨证与诸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