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1星价 ¥40.6 (7.0折)
2星价¥40.6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2236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4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43223691 ; 978-7-5432-2369-1

内容简介

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中国现代经济学目前的一座里程碑。林毅夫、樊纲、易纲、张军等当今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都是丛书的早年作者,正是丛书提供了他们很初的学术成长平台。2014年度格致出版社对丛书再作大规模整理和改版工作。林毅夫著的《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即为此次旧籍新版品种之一。本书前5篇文章探讨农作制度变迁的原因,不同的农作制度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后4篇文章将探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业技术的选择、创新和扩散;很后一篇文章则纵论五千年的历史,说明中国的科技在前现代社会靠前于世界各国,但到现代社会却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由于各篇文章主题相关,有几篇文章的引言内容稍有重复,为保持原文风貌及行文逻辑,各篇文章的内容未做删节调整。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引文,在本书的正文中直接列出了引文作者的英文名字,并将各篇的参考书目以英文形式统一汇编于全书之后。

目录

1 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
2 中国农业家庭责任制改革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3 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
4 中国改革后决定农场投资与农民住房建设的因素
5 中国的家庭责任制改革与杂交水稻的采用
6 中国农业在要素市场交换受到禁止下的技术选择
7 中国农业公共研究资源的分配:一个诱致性技术创新假说的检验
8 中国的杂交水稻创新:一个集中计划经济中市场需求诱致的技术创新研究
9 教育与农业中的创新采用:来自中国杂交水稻的证据
10 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8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京大学,继续教学研究工作。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著有《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新结构经济学》、《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解读中国经济》、《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中国的奇迹》、《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等专著2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