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下)

包邮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下)

¥110.9 (5.6折) ?
1星价 ¥110.9
2星价¥110.9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4108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44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15410838 ; 978-7-5154-1083-8

本书特色

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变革,进行理论探索研究与非常不错解读,展现制度改革与创新很前沿学术成果。

内容简介

  《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下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任主编,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辑录。  《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下册)》共收录我院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学者的80多篇研究文章,划分为4个专题,内容涉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政治、经济、国际社会等若干重大问题。全书以2019年我院学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名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的重要文章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理论成果为基础,从各类文章和调研报告中选编而成。该书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院2019年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情况,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年度内重大理论活动的脉络及其研究动态。

目录

《上》
**篇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终身课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与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怎样进行伟大斗争
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历史大势交汇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增强“四力”
为人民做学问为时代献精品
把握辩证思维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题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阐释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自然的形成和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后2020”时期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思考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历史视野中的新时代与价值思考
以优秀文艺作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解决好历史观“总开关”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战略指引
——学习习近平关于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
第二篇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70年经济与经济学发展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70年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和启示
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财税体制的演进历程、历史逻辑及时代潮流
中国社会主义70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新中国70年社会建设和社会巨变
新中国70年政治制度的形成、完善与发展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与发展

《下》
第三篇 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从新中国70年历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成熟和定型
——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论逻辑研究
中国之治的实践逻辑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建构逻辑和实践展开
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充分发挥和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遵循生态规律,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与水平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哲学意蕴
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经验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注重话语权引领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第四篇 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优化经济治理方式以确保民生为着眼点平衡多重目标
深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得住行得远
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
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澳门实践彰显“一国两制”生命力和优越性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主要特征及其危害
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魔鬼”还是“天使”:帝国主义侵华“有功”论辨析
形式主义的治理机制研究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特点、问题及趋势
在大变局中把握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与创新生态不容破坏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三,人类社会历史已先后历经原始社会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时代,未来人类社会将经过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按照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演变理论,根据“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来划分历史时代,把历史时代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等历史时代,未来社会将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过渡,进入消灭阶级剥削、压迫与阶级斗争的新的时代,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代。  第四,我们今天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断的历史时代。运用唯物史观的标准判断,我们现在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时代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从时代的根本性质和大的历史进程来看,目前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时代已经前进到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而占据统治地位的历史发展进程。从全球范围来讲,现在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主要地位的历史时代,而这个时代又是新的社会形态即经过社会主义过渡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逐步*终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时代。在这个时代,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推翻*后一个剥削社会,即通过消灭*后一个剥削阶级的社会革命,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解放全人类,也就不可能*终使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就不可能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但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然,在今天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已经产生了某些社会主义因素,在全世界已经产生了若干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新的社会形态在全世界并不占据统治地位。据一位学者研究认为:“当今世界95%以上的国家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等公共资源被私有资本所圈占,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空气、语言、文化,甚至物种和人类基因等也被逐步私有化了。按照西方左翼学者的说法,这种私有化已经把人类逼到整体灭绝的边缘。”①  第五,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必然导致其灭亡。在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其内在矛盾不断激化,经历了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直至激化到再也不能缓和而导致*终灭亡。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的*现实的表现就是不可解脱的两极分化,且这种两极分化又不断得到强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阶层与阶层之间的两极分化不断强化;二是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阶级与阶级之间的两极分化也不断强化。两极分化的一极是高度垄断的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也仅仅是享受到资本主义利益集团高额利润的一杯羹;另一极是整个工人阶级等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落后,发展中的国家、地区和民族的贫困、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整个世界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动荡、资本主义全球的动荡都跟两极分化有关系,两极分化的背后则是不可克服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到现在,经过上下几百年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历经了封建社会在世界的解体,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占统治地位,从资本主义繁荣、兴盛再到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不断激化导致走向衰落。实际上,资本主义一产生,其内部就产生了反对资本主义的力量和因素:工人阶级和新的社会形态萌芽。在资本主义社会时代,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种命运、两种力量、两种前途的斗争,一直到工人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压迫、剥削和阶级斗争,*终迎来新的社会形态为止。  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终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时代所替代。习近平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终消亡、社会主义*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①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制造了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等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也制造了自己的掘墓人,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反面,*终要为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调和的、不可克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出了新社会形态强劲的生命力,说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终是不可战胜的,是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尽管目前全球总体上还是资本主义强、社会主义弱,但是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一定能够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人类历史上*后一个阶级社会一一资本主义社会,使人类进入一个没有剥削、压迫、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的无阶级的新的社会形态。

作者简介

谢伏瞻,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91年、2001年两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先后主持和共同主持了《东亚金融危机跟踪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经济优选化与政府作用的研究》、《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和《不动产税制改革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 姜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靠前共产主义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出版专著、译著、主编著作多部,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