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新书--德拉克洛瓦

新书--德拉克洛瓦

1星价 ¥59.9 (6.0折)
2星价¥59.9 定价¥9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5696267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35696267 ; 978-7-5356-9626-7

本书特色

浪漫主义的灵魂人物,19世纪法国画坛的旗手 本国经验与东方见闻的绮丽融合,文学、音乐、历史与画作的交相呼应 奔放的色彩,动感的构图,延续艺术史的昔日荣光,开辟新一代创作的自由之风 ◎既古典又浪漫,着眼未来与回望传统的艺术典范 德拉克洛瓦既受到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潮影响,又推动了“浪漫主义”更进一步的发展。他在创作主题和色彩表现上均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框架,以他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与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之争,是19世纪中叶影响甚大的主要艺术观念争论之一。本书全面剖析了德拉克洛瓦的古典文艺素养与艺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两大艺术流派之争做了深入分析,认为德拉克洛瓦“一面着眼未来,一面回望传统”,在艺术史上的位置可谓承前启后。 ◎“文艺青年”、交友达人,文学、音乐、戏剧艺术滋养下的全才 文学爱好者德拉克洛瓦熟读但丁、钦佩莎士比亚、热爱拜伦、钟情司各特、盛赞雨果,他将拜伦、歌德、司各特、莎士比亚的部分作品翻译成了法文,他的《日记》也成为价值不朽的名作;音乐爱好者德拉克洛瓦是肖邦、莫扎特、帕格尼尼的热情崇拜者,为他们挥笔画像;现实中的德拉克洛瓦是音乐厅、剧院的常客,也是乔治·桑、大仲马等文学家的座上宾。文艺的个人生活与高雅的社交圈层,持续为他的创作汲取养分,启发他创作了一批文艺气息浓厚的杰作。 ◎图文并茂,收尽德拉克洛瓦的经典之作 全书配图190余幅,从德拉克洛瓦学徒时期的习作、早期浪漫主义创作、东方主题之作到官方委托项目和晚年作品,清晰展示了德拉克洛瓦的艺术发展之路,且与艺术家生平中经历的大事件互为对照。 其中,《但丁之舟》《萨丹纳帕路斯之死》《自由引导人民》等经典之作,在全幅完整作品之外更收录了质量上乘的细节图。波旁宫王座室与图书馆的装饰项目,单幅壁画的呈现之余也展示了建筑内部空间。细致的文字分析以画面本身为起点,辅以历史背景和图像传统的介绍,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内容简介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年)的高超画技集提香、委罗内塞、鲁本斯、伦勃朗等人之大成,但他的作品又引领了一种全新而现代的风潮,着重于画面表现,以唤起情感上的共鸣。他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开创者,他富有表现性的笔触和他对色彩的研究,对后来的印象派影响深远,而他对异域风情的热情也激发了象征主义运动中诸多艺术家的创作。 本书是关于这位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大师的全新研究,作者将德拉克洛瓦的生平和艺术放在他生活的迷人而动荡的年代,对其艺术与生平做了精彩的评述。结合德拉克洛瓦的重要作品与诸多文字材料,带领读者探索这个“一面着眼未来,一面回望传统”的浪漫主义灵魂。

目录

4 引 言

7 **章 在拿破仑影响下成长

1798—1822年

45 第二章 忏悔与屠杀

早期浪漫主义

73 第三章 浮华的英国情结

英国和英国文化

93 第四章 从流浪者到爱国者

1827年沙龙和1830年革命

137 第五章 东方的喜悦

北非之旅及其后续

169 第六章 满墙画色

官方浪漫主义

213 第七章 想象与神秘

文学、音乐和艺术

227 第八章 创作的隐退

*后时光 1848—1863年

273 第九章 色彩的解放

德拉克洛瓦的遗产

283 附录

注释

术语表

人物小传

大事年表

地图

延伸阅读

索引

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引 言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年)总是与浪漫主义联系在一起,而浪漫主义作为19世纪初的主要文化现象,其影响力遍及欧洲,营造出一种激动人心、富于表现力且充满个人色彩的画风,截然不同于新古典主义所特有的那种理性与客观。几乎在“浪漫主义者”一词问世于法国的同时,德拉克洛瓦便与之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世人看来,他突破了常见的古典框架,发掘出了不同凡响的绘画主题,其风格饱含四射的活力,对色彩表现力的依赖甚于精准的画技。 “浪漫主义者”这张标签成了德拉克洛瓦在世时的负担,而后世作者在描述画家于19世纪20年代创作的那些动人佳作时,这也成了他们信手拈来的修饰语,于是他们往往会忽视其绘画生涯的漫漫跨度和细微精妙。每每论及19世纪中叶的主要艺术流派之争,堪称人尽皆知的便是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对阵安格尔的古典主义。尽管这种比较不无道理,可这样过于简单的两极分化却忽视了两位艺术家作品中的错综复杂与纷繁多变。不论德拉克洛瓦是否是浪漫主义者,他始终都是名独来独往甚至离群索居的艺术家,无怪乎他的学生寥寥无几—他的艺术有着过于强烈的个人风格,难以传授于人。 那么,德拉克洛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与其作品之间的纽带是什么?这是个难以捉摸的复杂人物,许多见过德拉克洛瓦的人如是评论他身上的重重矛盾。透过他那清雅拔俗、彬彬有礼的迷人表象,人们感知到了一个激情万丈却又愁思满怀的他。他生活和作品中的任何一面都带有双重属性——这样一个声称“我是个纯粹的古典主义者”的男人,偏偏又创作出了19世纪上半叶*惊世骇俗、*具感染力的作品。他多情善感,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却又容易陷入自省,担心自己会失去艺术创造力和性能力。这或许也解释了德拉克洛瓦为何终身未婚。身为艺术家的他习惯于开门见山的视觉表达,而在令他产生好感的女性面前,他却往往过于羞怯,多少也是因为他体型算不上高大—他身高仅一米七。他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表面上看是个理想型的晚宴嘉宾,然而他却会戴上一张拘谨的面具与人刻意保持距离。尽管他的艺术耗费了他的创造力,他依然很清楚金钱的价值,他在股票证券上有所投资,但又始终对所谓的“进展”持怀疑态度。 德拉克洛瓦笔耕不辍且颇为多产,名作《日记》(Journal)中包含了艺术论述以及往来信函,洋洋洒洒百万余字。有了他那些朋友和熟人的记载,我们手头上关于他的信息要多于任何在他之前或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但即便积累了如此多的细节,还是不足以完善我们对这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幸亏留存下了大量记录德拉克洛瓦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的档案资料,我们才对这个有着多面人生的男人逐步形成了整体印象。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根植于一种带有贵族气的距离感—他绝非一名“人民艺术家”。对他而言,艺术的表现力是通过对自身鉴赏力的强化和投射才达成的,而非屈就于那种泛泛的感受——这样的精英视野必然会为他的艺术招致批评的声音。尽管其他人往往也能创作出他作品中的内容,但他更专注于如何绘制和表达出其间的思想与理念。为此,他运用了抽象且带有暗示性的线条、色彩及轮廓,从而激发观众的联想。像这样完整性的视觉体验必然能予人启迪,但这也意味着观者必须有观看意愿且有备而来,而这在当时——哪怕在当下—并不多见。 德拉克洛瓦决意拓宽绘画的表现手法,探索经验的范畴,而这迄今都被认为是与“高雅”艺术格格不入的。在审视和思考这类主题的过程中,德拉克洛瓦流露出一种刻意的反布尔乔亚姿态,免不了受到诸如自我恣纵和品味低下之类的谴责。他对于想象力在艺术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深入的思考,他是19世纪**位频频从文学作品中寻找题材的画家。在德拉克洛瓦看来,文学经过想象力的锻造而令人神往,而同时代的历史事件反倒会对创作灵感有所束缚,因为艺术家不得不囿于确凿的事实与细节之中。 德拉克洛瓦渴望维持艺术灵感的本真性与自发性,这意味着他的画作总是在挑战那些已被广泛接受的有关画面构成的观念;这样的渴望同样也造就了他惊人的高产—逾700幅布面画,这还没有算上他的壁画装饰作品。正因为如此,笔者曾为在本书中将哪些作品排除在外而多次历经艰难抉择;而如若不偏不倚地论及德拉克洛瓦的每一件作品,则又会超出本书的范畴。所以,那些已经遗失或损坏的作品就不在此做深入讨论了。他有若干件重要的装饰性作品位于政府建筑中,不易为公众所了解,这些作品的品质和价值仍值得进一步正视。 如今的人们在欣赏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之时,恐怕很难理解为什么它们会在色彩的表现手法和想象效果上引发争议。但我们应当牢记于心的是,现代人对于绘画色泽所怀有的种种期许,本身就离不开德拉克洛瓦当年那些开创性的探索;与此同时,部分色彩其实已然褪色,这是由于他经常会使用一些非正统的技法和不稳固的颜料。即便如此,这些作品依然会令人联想起它们曾有过的明艳绚丽,使得观者不由心驰神往。 德拉克洛瓦的高超画技集提香、委罗内塞、鲁本斯、伦勃朗等人之大成,但他的作品又引领了某种全新而现代的风潮,着重于如何进行描绘诠释,如何唤发情感上的共鸣。虽说算不上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仍被视作*后一批伟大的宗教画家之一,将基督与圣人的苦难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将德拉克洛瓦看作一个双面神“雅努斯”式的人物会比较易于理解,因为他的确是一面着眼未来、一面回望传统,但这样一来又会过于简单化他的价值。评论家泰奥菲尔·戈蒂耶(1811—1872 年)在文章中曾将德拉克洛瓦描述成一个“微缩世界”,可谓全然自给自足。1当我们试图去思考这位绝世独立、潜心笃志的画家时,联想到他如何设计出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身份,以及创作出那些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的作品,上述这一珍贵的形象就此挥之不去。

作者简介

[英]西蒙·李(Simon Lee),雷丁大学艺术史助理教授、人文学院高级讲师,18世纪、19世纪法国艺术和西班牙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他著述颇丰,对雅克-路易·大卫、欧仁·德拉克洛瓦和弗朗西斯科·戈雅尤有研究。他的两本专论《大卫》和《德拉克洛瓦》均收录在“艺术与观念”系列中。 苗纾,自由译者,现居上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