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21年第2辑   (总第25辑)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21年第2辑 (总第25辑)

1星价 ¥73.5 (7.5折)
2星价¥73.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002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16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030700292 ; 978-7-03-070029-2

本书特色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由陈劲教授(主编)与王焕祥博士(执行主编)于2008年共同创办、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协办,是国内唯一一份致力于介绍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理论、方法、应用及*新发展的集刊,与国际期刊《演化经济学杂志》(SSCI)、《制度经济学杂志》(SSCI)长期合作,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纳尔逊教授、伦德瓦尔教授、霍奇逊教授、陈平教授、贾根良教授等为本集刊特约编委与撰稿人。   本集刊以“倡导学术创新、彰显学术自由”为宗旨,力求为中外学者就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的讨论与对话提供一个平台,也为展示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与思想提供一个机会窗口。 本书可为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新的视野与借鉴,可供政府产业与科技等管理部门、企业高级技术主管、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与科技工作者参考

内容简介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由陈劲教授(主编)与王焕祥博士(执行主编)于2008年共同创办、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协办,是国内专享一份致力于介绍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理论、方法、应用及近期新发展的集刊,与靠前期刊《演化经济学杂志》(SSCI)、《制度经济学杂志》(SSCI)长期合作,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纳尔逊教授、伦德瓦尔教授、霍奇逊教授、陈平教授、贾根良教授等为本集刊特约编委与撰稿人。 本集刊以“倡导学术创新、彰显学术自由”为宗旨,力求为中外学者就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的讨论与对话提供一个平台,也为展示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与思想提供一个机会窗口。 本集刊可为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新的视野与借鉴,可供政府产业与科技等管理部门、企业不错技术主管、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与科技工作者参考,尤其适合作为管理学、经济学等社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参考用书,对于想了解和深入研究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读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目录

目录演化经济地理学:主要问题及其进展Ron Boschma Koen Frenken/包卿吉盼译-1-玛丽安娜·马祖卡托对创新经济学的贡献陈雁江元娟李嘉泽楷-17-重新认识国家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评玛丽安娜·马祖卡托的《企业家型国家:揭穿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神话》张梓彬-27-同一个世界,两种“开放式创新”?基于文献计量的比较分析封凯栋纪怡-43-简论经济系统中“正反馈”与“负反馈”的耦合原理甘润远-67-内生的家庭养老:赡养行为作为规范的演化李伟成林素絮-74-先行先试、先发优势与领先发展——厦门特区改革开放经验之探讨焦建华李文溥-87-集权应急管理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制度质量评价与启示孙海荣-101-
展开全部

节选

演化经济地理学:主要问题及其进展   Ron Boschma Koen Frenken   包卿 吉盼 译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近年来有关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相关文献。我们描述了演化经济地理学如何为一些属于经济地理学学科核心的主题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见解:为何产业在空间上集聚?集群如何运行和演化?创新网络在空间上如何建构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演变?什么样的集聚外部性促进城市和区域增长?区域如何多样性以及组织和制度变迁对区域新增长路径的发展有何影响?   关键词:演化经济地理学;相关多样性;区域分叉;邻近性;路径依赖;共同进化;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091 F119   一、介绍   从一开始,演化经济地理学(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EEG)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理解经济地理学中的几个主题,如为什么有空间中的产业集聚,网络是如何在空间里演化的,为什么有些区域比其他区域增长得快。这些核心主题在经济地理学中并不新鲜,但演化经济地理学从演化的视角提供了新的见解、新的分析,在某些情况下还提供了替代性解释(Boschma and Lambooy,1999;Boschma and Frenken,2006;Martin and Sunley,2006;Boschma and Martin,2010;Kogler,2015)。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个简要框架,分析演化经济地理学在产业集群(“作为演化过程的集群化发展”)、地理网络(“作为演化过程的网络化发展”)、城市和区域发展(“作为演化过程的区域发展”),以及组织作用(“组织与演化经济地理学”)所作出的主要贡献。   二、演化经济地理学   演化经济地理学出现的关键是演化经济学的建立(Nelson and Winter,1982;Dosi et al.,1988),它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正统和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替代而出现,其拒绝代表性的代理、*优决策和均衡分析。因为主流经济学的演化论批判性地吸收了许多经济地理学家的成果,演化经济学本身基本上是一种空间的理论(Boschma and Lambooy,1999)。经济地理学家开始基于演化思想来发展新概念,包括“区位机会窗口”(Storper and Walker,1989)、“技术区域”(Storper,1992)和“区域创新系统”(Cooke,1992)。   这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以一致的方式将演化原理应用于经济地理的激烈辩论。尤其是在经济地理学者中,几部主要著作成为演化论学者的灵感来源(Boschma and Martin,2010)。这些著作包括:广义达尔文主义(Essletzbichler and Rigby,2010)、路径依赖理论(Martin and Sunley,2006)、复杂性理论(Martin and Sunley,2007)及地缘政治经济学(MacKinnon et al.,2009)。这些经济地理学的演化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关注解释经济景观的不平衡发展和转变的历史过程。这种空间模式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但是与路径和地点有关的历史过程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演化经济地理学渐渐发展成为基于均衡分析的理论替代,在“新经济地理”和大部分区域科学文献中占据主导地位(Boschma and Frenken,2006)。当前,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大多数工作是基于生物学概念(如多样性、选择、保留、突变和适应)及经济学概念(如路径依赖、锁定和邻近性)而开展的(Boschma and Frenken,2003,2006;Martin and Sunley,2006)。它通常有一个强大的微观基础,以组织惯例(Nelson and Winter,1982)为出发点。惯例是建立于组织之上的能力,基于这种能力,组织(如公司)尝试在动态环境中适应并生存。经济演化被理解为在空间中创造并选择性地传播新的惯例。由于有限的理性,这种传播过程是不完善的,因为参与者没有完全的参与权或对信息做出反应的完美能力,以及空间环境(如组织)支持(或不支持)惯例的创建和传播,这导致了不均匀的地理模式,如体现为集聚、核心—边缘模式、集群和网络等。演化经济地理学主要聚焦于这些经济的空间结构是如何通过个体的微观行为和集体的能动性而发生和转变的,以及这些变化过程是“为什么”和“如何”存在它们自身的路径和地方依赖的(Boschma and Frenken,2006)。   在对基于均衡分析的替代性框架中,演化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领域做出许多贡献。**,演化经济地理学挑战马歇尔关于经济地理中产业集群的观点,在这一观点中,集群中的企业将自动受益于马歇尔的外部性,集群的存在和持续正是基于此。第二,演化经济地理学提出一个关于知识网络地理位置的动态邻近视图,这为集群和网络文献带来新的见解。第三,演化经济地理学通过引入相关多样性的概念为集聚外部性文献做出新的贡献,并以“区域分叉”的探讨开创区域多样化的新研究。第四,演化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中制度分析的方式采取批判的观点。例如,关注(地方)制度的偶然作用,在相同的制度环境中异质性参与者的存在和持续作用(Boschma and Frenken,2009)。接下来,我们将逐一阐述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这些关键贡献。   三、演化视角下的集群   经济地理学中一个经典问题如下:为什么空间中存在产业集聚?Marshall(1920)在一个世纪前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他调查了英国谢菲尔德和南约克郡金属行业的集群(Potter and Watts,2011)。他对如此的产业空间集群的解释曾在很长时间内主导经济地理学领域:当一个行业落定在某地时,经济效益可以从同一行业的共同区位公司中获取,这主要产生于一种“地方池”,即地方化的专业知识、劳动力和供应商,这也被称为“地方化经济”或“马歇尔外部性”。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马歇尔的评析,他提出一个产业中的“贸易之谜”存在于集群化的空气中。他的观点暗示了知识溢出存在地理性边界,产业内知识的获取几乎只对集群内,集群内的公司比集群外的公司表现会更好。   这种占主导地位的马歇尔思想已经受到挑战,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贡献就在于此。Sorenson和Audia(2000)、Stuart和Sorenson(2003)提出集群的出现和存在是由于本地进入的自我持续过程:在一个新的行业中,本地公司越多,本地进入就越多。这在组织生态学中被称为“认知合法性”,其中高比例的本地进入产生传播给潜在企业家的信息,从而促使他们创建自己的公司(Aldrich and Fiol,1994;Maggioni,2002;Wenting and Frenken,2011)。更多的本地进入也产生了更多的本地竞争,使集群企业难以生存。从这种生态观点来看,集群降低了进入成本,同时增加了退出机会。   Klepper(2007)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提出了关于空间集群的另一种理论,对马歇尔思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该理论的出发点是进化的微观视角,在这种微观视角下,由于有限的理性,企业在日常惯例和能力上被描述为异质的,故企业表现出不同的增长率。公司的惯例不同,因为它们进入前的经验不同。特别是,衍生公司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成功先行者那里继承了卓越的能力,因此往往胜过其他类型的公司。由于公司通常位于创始人家的所在地,很少搬迁(Stam,2007;Dahl and Sorenson,2012),一个集群的出现可以通过地方化的自我增强的分拆过程而产生,而无须马歇尔外部性。Klepper(2007)通过对美国汽车工业集中于底特律地区的研究找到了其衍生理论的证据。他指出,存活率主要取决于进入前的经验质量,而不是马歇尔外部性(这里是指位于底特律)。这一发现在半导体、轮胎、时装设计和图书出版等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验证。然而,一些研究,特别是关于创意产业的研究发现,除了进入前的经验,马歇尔外部性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Boschma,2015a;Frenken et al.,2015)。   这种演化方法不但解释了产业的空间集聚,而且解释了为何某个产业会历史性地出现在特定的地方,而不是其他地方。从理论上来讲,成功的公司产生许多衍生企业从而形成集群,集群可以出现在该公司所在的地方(如在企业家的家乡地区)。问题在于,这种路径依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地点依赖(Martin and Sunley,2006)。尽管由于路径依赖、衍生过程的自我增强逻辑,集群的区位依然相当不可预测,但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新兴产业中成功的**代公司通常是来自当地相关行业中多元化或衍生的公司(Boschma and Wenting,2007;Klepper,2007;Buenstorf and Klepper,2009)。有证据表明,与新产业相关的产业所在地区产生新产业的可能性更高(Neffke et al.,2011)。   结合Klepper的发现,*近的研究表明,集群的显著特征是积极的相关产业外部性和(可能的)消极的马歇尔外部性。在马歇尔外部性的传统定义中,以及Porter(1990)*初的集群概念中,产业内外部性和相关产业外部性并没有被解析性地区分。然而,这种区别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两种外部性往往对企业生存产生相反的影响。由于知识溢出和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当地企业的相关产业外部性被视为是积极的,而由于竞争压力和非自愿的知识溢出,当地企业的产业内外部性被视为是消极的(Boschma,2015a;Frenken et al.,2015)。特别是,产业内外部性主要危害表现良好的集群企业,这些企业从集群中其他企业获得的损失*大,获得的收益*少,而年轻的和小型的企业仍然可以从产业内外部性中受益,以弥补其薄弱的内部能力(Rigby and Brown,2015)。同样地,公司的异质性受制于其从跨国的多地点布局获益程度,*国际化的企业收益*大。因此,考虑到企业在能力上的异质性,企业在相同区位中受损或获利的程度会有差异。   演化经济地理学文献中的另一个分支是“集群生命周期”方法,该方法研究集群的演化,尤其是内生性动力,可能会将成功的集群转向衰退的集群(Pouder and John,1996;Brenner,2004;Iammarino and McCann,2006;Belussi and Sedita,2009)。需要强调的是,生命周期的概念在这里应该以一种非确定性的、演化的方式来理解(Martin and Sunley,2011)。例如,集群可以自我更新。Menzel和Fornahl(2010)提出一个集群生命周期模型,在该模型中,企业进入和退出集群,企业的能力相互作用和演化,在集群内外,组织间的联系形成和分解。当集群出现时,企业能力的异质性随着企业参与竞争、企业间学习和网络发展,是呈现增长态势的,但随后减少(Rigby and Essletzbichler,1997;Vicente and Suire,2007)。如果这种“收敛”继续下去,集群的重组潜力将衰退,其主要活动将下降。Menzel和Fornahl(2010)认为,衰落的集群可以通过从集群外部吸收新知识(“适应”),或通过整合多元的本地知识库(“更新”),又或在通过进入新活动中发展多元化的同时建立当地知识库(“转化”)。集群只有在企业和其他能动主体积极参与这种变革过程的情况下才能适应发展,但是鉴于它们的邻近性—本地网络和制度的邻近性,这绝非易事(Glasmeier,1991)。这种“锁定”可能会增强,尤其是当公共政策主要响应既得利益者的要求时(Grabher,1993;Hassink,2005),而地方参与者则保持集体身份(Staber and Sautter,2011)。   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也可能源于在区位决策时的羊群行为—具有“炒作”的特点。Suire和Vicente(20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