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红色经典系列:使命·旗帜

红色经典系列:使命·旗帜

1星价 ¥45.4 (6.5折)
2星价¥45.4 定价¥69.9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1851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4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220118517 ; 978-7-220-11851-7

本书特色

1、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2、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3、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一大至十九大历次代表大会为主题,以党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党代会重大决策为重点,对党的一大以后的历届代表大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有详有略的记述,完整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难与一路走来辉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鲜明、独*的历史发展画卷。

目录

001/前言

00/中共一大: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1年7月23日晚,夜色笼罩下的上海,在法租界一座小楼里,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了。除了大会会场一度遭到帝国主义的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是,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00/一大述评:“作始也简”

0/一大人物:陈独秀连任中共五届*高领导人透视

0/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节选)

0/中共二大:**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它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一年的时间,就能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次明确提出党在现阶段的行动方针和革命任务,即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

0/二大述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一步

0/二大人物: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蔡和森

0/关于二大的回忆

0/中共三大:**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枢纽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此前共产国际专门做过指示,党内也进行过酝酿,1922年西湖会议还做出过决定,但因为分歧很大,一直没能解决。直到中共三大召开,经过激烈的争论,才*终达成一致意见。这是真正双赢的决定,既有利于国民党的新生,又为共产党走上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

0/三大述评:国共合作之难

0/三大人物:毛泽东首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

0/回忆中共三大

0/中共四大:拉开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随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一股逆流逐渐显现出来,国民党内部左右派进一步分化,国共关系逐渐复杂化。为了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拉开了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0/四大述评:领导权至关重要

0/四大人物:李大钊在四大前后

0/党的三大和四大

0/中共五大:未能挽救大革命危局

中共五大是在“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才半个月这样一个非常状态下召开的。全党期待着这次大会能清醒地判断当前局势,回答人们*焦虑的如何从危难中挽救革命的问题。可是,这次大会没有能满足全党的期望,多是一些脱离实际的空谈,结果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无可挽回地失败了。

0/五大述评:向“左”,还是向右?

/五大人物:带头批评陈独秀的瞿秋白

/回忆大革命前后

/中共六大:唯一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外的一所旧式庄园里召开。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次重要转变。但由于片面强调领导干部工人成分的意义,工人出身的向忠发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事实上,向忠发没有能力在中央起主导作用,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党的实际负责人是周恩来。

/六大述评:低潮,还是高潮?

/六大人物:六大上的周恩来

/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接近胜利的前夜,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后的、也是*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还是承前启后历史跨度*长的一次大会,从1928年中共六大到1945年,其间整整相隔17年。这次大会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七大述评: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七大人物:*年轻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

/到延安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八大: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召开的**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许多富于创造精神的新方针和设想,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国梦想。但后来遇到一些未曾料到的复杂情况,八大路线未能在实践中完全坚持下去。

/八大述评:八大路线的提出和中断

/八大人物:邓小平当选为总书记

/关于党的八大召开前后的历史片断回忆

/中共九大:“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中共九大是在经历3年大动乱之后召开的。九大的突出特点,是自始至终为“左”倾思潮和个人崇拜的狂热气氛所笼罩。毛泽东的一个简短的开幕词,竟被高呼万岁的口号打断数十次。这次大会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它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九大述评:特殊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错误的大会

/九大人物:九大唯一的党中央副主席林彪

/中共十大:九大“左”倾错误的延续

中共十大的筹备和召开是十分仓促和草率的。会前,造反派头头王洪文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党章修改小组负责人、十大选举准备委员会主任,张春桥、姚文元成了十大文件的起草人。中共十大以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从总的方面看,中共十大不论是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还是在组织路线上,都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大述评:一次仓促和草率的大会

/十大人物:从发迹到破灭的王洪文

/中共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大,在揭批“四人帮”和动员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方面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限于历史条件,大会没能承担起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实现历史转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这一任务。大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久经考验的老干部复出,使党在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得到充实和加强。

/十一大述评:前进与徘徊

/十一大人物:走向伟大历史转折的华国锋

/中共十二大:吹响全面改革的号角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大会通过胡耀邦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总任务。邓小平后来在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谈话时说:“十二大的作用同我们党的七大作用一样,七大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将把建设引向胜利。”

/十二大述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大人物:胡耀邦的总书记之路

/中共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共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在1989年后曾不止一次地反复强调这样一个重要观点:“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要变。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这个我征求了李先念、陈云的意见,他们赞成。”

/十三大述评:改革开放的大会

/十三大报告要好好写出一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在迈向21世纪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熠熠生辉的里程碑。重温20年前的中共十四大,*重要的启示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改革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十四大述评:改革再出发

/十四大修改党章的回忆与思考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全国各族人民陷于极大的悲痛中。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这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强调:十五大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中共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功绩而载入史册。

/十五大述评:跨世纪的纲领

/历史突破——从十四大到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共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

/十六大述评:新世纪新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诞生记(节选)

/中共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十七大述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

/党的十七大报告诞生记(节选)

/中共十八大: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又一次新老交替。

/十八大述评:吹响民族复兴的“集结号”

/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这次大会上,我们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大述评:面向新时代的历史盛会

/领航新时代的坚强领导集体——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


展开全部

节选

一大述评:“作始也简” 1921年7月23日晚,夜色笼罩着中国*大的城市上海。在法租界的一座小楼里,有13位代表参加的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了。当时,对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极其平常的夜晚,但对于中国的历史,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在全国仅有50多名成员,却要肩负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政党宣告诞生了。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也由于清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专制腐败的统治,中国已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失败到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到袁世凯接受卖国的“二十一条”,大片的领土被占领,大量的财富被掠夺,国家的主权遭到严重践踏。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越来越衰弱的国势,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就在苦苦寻找一条救国的路。但是,不论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近代农民的革命运动,不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未能改变中国贫穷苦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局面,中国仍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 1915年,上海出版的《青年杂志》,也就是后来的《新青年》杂志,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它的旗手是《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新文化运动”高扬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封建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1917年,北方邻国俄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工人、农民当家做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人。 当时的李大钊是个20多岁的热血青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回国后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积极撰稿。十月革命后的第二年,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同一年,他又发表《庶民的胜利》,热情赞扬十月革命,欢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随后,他在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对于李大钊*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林伯渠后来赋诗:“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 正当中国的思想界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动,新的革命力量已经成长起来。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达200多万人,工人阶级日益成为近代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当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919年上半年,**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然而,此前为人们所称颂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帝国主义列强把持下的会议,不仅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撤销领事裁判权等正义要求,反而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到国内,首先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激起强烈的愤慨,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强烈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惩办亲日派官僚。 在北洋政府对爱国学生进行严厉镇压的情况下,工人阶级挺身而出,英勇地站到了这场政治运动的前列。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和会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通过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因此,一大批先进分子走到工人中间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逐步地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因此,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报刊开始宣传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短短几年间,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有人描述说: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逐步从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并投身工人运动。1920年5月,他在上海积极组织工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 毛泽东也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1918年4月,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从事革命活动。 1936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毛泽东,在漫漫黄土高原上,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谈话中的“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指的是1919年末至1920年春,而那“三本书”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争斗》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 几乎同一时期,周恩来也迅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因领导学生向当局示威请愿,周恩来被捕入狱,在狱中仍不断地宣传讲解马克思主义。出狱后,他到法国勤工俭学,更加坚信马列主义。在给觉悟社社员的一封信中,他表示:“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一些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也在这时开始转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董必武曾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开始读“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恽代英、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赵世炎、陈潭秋、杨匏安、向警予等一大批先进青年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参加反帝反军阀的实际斗争中,不断地砥砺自己,先后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 随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逐步传播,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到1920年1月,已经有人在报刊上公开呼吁 “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 1920年8月,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明确提出建党的思想:“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极有组织的分子,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 毛泽东复信道:“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在蔡和森发出呼吁之前,李大钊和陈独秀在国内已经开始筹备建党了。他们逐渐认识到,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0年2月,李大钊为帮助陈独秀摆脱北京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亲自护送他出城。他们假扮成下乡讨账的商人,雇了一辆骡车,先到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暂避,再转道天津前往上海。一路驱车一路交谈,商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 1920年3月、5月,北京、上海先后建立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北大红楼,曾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曾是北京城*有现代气息的建筑。1920年春,它又迎来了李大钊与维经斯基的多次会晤。维经斯基是经共产国际批准,受俄共(布)远东局委派来华的。之后,李大钊又把他介绍给陈独秀。陈独秀本有建党的意图,维经斯基的到来,使他喜出望外。他们多次交换了在中国组建共产党的意见。当时从日本回到上海的李达回忆说:“维经斯基来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联系……在中国看了看以后,说中国可以组织中国共产党……” 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当年的法租界渔阳里2号——陈独秀的寓所。1920年8月,中国**个地方共产党组织——上海党组织就在这里成立。此后的日子里,上海党组织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 10月,李大钊接到陈独秀在上海建党的通报后,立即与张申府、张国焘成立了北京共产党组织。 当年11月7日,上海党组织创办了中国**份共产党正式刊物——《共产党》月刊,在黑暗的中国**次发出了“共产党万岁”的战斗口号。上海党组织还在陈独秀主持下,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尽管没有散发到社会上去,但是它**次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关于创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理想和主张。 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由毛泽东等人创建的。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后,陈独秀致函毛泽东,建议在湖南也成立一个组织。 1920年冬,在毛泽东、何叔衡等人的积极活动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 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堂等在广州,相继建立起党的组织。在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组织。 上述中国共产主义者在国内以及国外建立的组织,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是在秘密状况下进行的,所以在党正式成立之前,党的早期组织没有统一的名称,有的称“共产党支部”,有的称“共产党小组”,有的直称“共产党”。从性质和特征方面来看,它们都是后来组成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积极的斗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传播。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发动工人组织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在一些地方,青年团组织开始建立。 至此,在中国建立统一的、全国范围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时机已经成熟。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经过几次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李达、李汉俊同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即,他们写信通知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和旅日的党组织,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出席会议。 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 日记里提到的叔衡,就是何叔衡,润之,就是毛泽东。他们是6月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次代表大会通知的。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和何叔衡一道在长沙小西门码头,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1921年6月,上海党组织的李达等人开始了全国代表大会的具体筹备工作。代表大会原定于6月20日召开,但由于各地代表一直未能到齐,一直延至7月23日晚上代表全部抵达后才正式开幕。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寓所内举行。

作者简介

文华,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曾任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编研一处处长、《百年潮》杂志常务副主编,主要著作:《建党群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