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984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47页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300298436 ; 978-7-300-29843-6

内容简介

  《残疾人社会工作/新编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实践模式、原则和方法,选取了我国社会工作者所开展的专业性服务的案例,重点展现了实践模式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提供了残疾人社会工作专用量表。  《残疾人社会工作/新编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对残疾人社会工作从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与现有的教材相比,更加突出实务性、案例性、指引性,可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我国各级残联工作者使用。

目录

**章 残疾与残疾人
**节 残疾与残疾人概述
第二节 残疾人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残疾人的需求
第二章 残疾人社会政策
**节 社会政策概述
第二节 国外残疾人社会政策
第三节 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
第三章 残疾人社会服务
**节 社会服务概述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服务概述
第三节 中国残疾人社会服务现状
第四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及功能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形式
第五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
**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价值观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节 残疾的发生理论
第二节 残疾人的社会扶助理论
第三节 残疾人的社会参与理论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通用过程
**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接案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预估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计划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
第五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评估
第六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结案
第八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
**节 残疾人个案工作
第二节 残疾人小组工作
第三节 残疾人社区工作
第九章 残疾人个案工作模式及运用
**节 危机干预模式
第二节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第三节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第十章 残疾人小组工作模式及运用
**节 成长小组模式
第二节 任务中心模式
第十一章 残疾人社区工作模式及运用
**节 地区发展模式
第二节 社区照顾模式
附 录 残疾人社会工作专用表格
附录一 残疾人个案工作用表
附录二 残疾人小组工作用表
附录三 残疾人社区社会工作用表
展开全部

节选

前言本教材是“新编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之一,是在湖北省社会学会的支持下,由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余艳萍与秦琴编写。本教材依托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积累与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的智力支持完成编写。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自2000年开设,2018年获批专业硕士点;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于2016年被批准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已形成知识传授与专业实践并重、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突出的专业特色。同时,本教材在收到湖北省社会学会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评审意见后进行了三轮修改。与以往其他同类的教材相比,本教材力求突出以下特色。特色一:教材框架清晰。本教材依据一个较清晰的逻辑框架进行呈现:残疾与残疾人—残疾人社会政策—残疾人社会服务—残疾人社会工作及实务。**章至第三章重点梳理残疾与残疾人的定义、分类、需求等;第二章回顾残疾人社会政策及执行,交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历史进程;第三章介绍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突出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第四章开始重点介绍残疾人社会工作,包括概念、价值观与伦理、理论、方法和通用过程,结合案例分析呈现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残疾人服务。特色二:教材内容本土化。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较晚,但本土的残疾人工作发展历史长远,与国外存在不同。本教材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与残疾人社会工作本土化进行了梳理,帮助教材使用者更了解残疾人工作的本土发展。同时通过介绍国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和专业理念,呈现未来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特色三:实践性和反思性强。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两位编写者不仅梳理了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还融入了专业教学、专业社会服务实践的经验和成果。同残疾人社会工作时,本教材引入了实务案例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入专业领域深入了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此外,教材中每章增设“知识窗”“批判性思考问题”“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书目”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思考社会服务实践中的问题、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能力,具有实践性和反思性。本教材的两位编写者是实际承担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教师,其中主编余艳萍是香港城市大学毕业的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对于我国珠三角地区、香港地区和国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发展有深入了解,副主编秦琴指导学生创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完成多项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几年来,余艳萍一直从事“社会工作概论” “残疾人社会工作”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秦琴一直从事“社会工作理论”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授课对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和教学经验,为本教材的编写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教材的编写人员分工主要是:主编余艳萍设计、规划教材编写大纲,并撰写前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副主编秦琴撰写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附录。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2019级MSW 学生对全书进行文字检查修改,对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注释等进行规范,其中严辉负责**章、第二章和第七章,闫俊霞负责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杜洁琼负责第四章,伍娜娜负责第八章,魏丹丹负责第九章,任宇彤负责第十章,刘雪燕负责第十一章。余艳萍对全书进行了*后的统稿。本教材获批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立项,并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20VI058)。本教材经历了多轮修改,在此要感谢武汉理工大学所有参与过本教材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学生们,他们是:涂龙峰、冀雪婷、王心凝、高艺源、黄佳琦、刘浩、彭丽媛、熊珠霞。感谢深圳市龙岗区龙祥社工服务中心、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案例资料。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宋义平先生、盛杰女士在本教材成书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尽管本教材编者为编写此书竭尽心力,引用他人成果力求做到注明来源,但是错漏之处恐在所难免,有些地方还是未能如愿,在此向相关人士表达诚挚的歉意,并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于今后进一步修订、完善。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余艳萍,女,汉族,江西余江人,1986年11月生,曾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普通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主讲课程“社会工作概论” “残疾人社会工作”等。主要从事儿童福利、残疾人社会工作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项目、其他省级项目、一般纵向与横向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部、编著教材1部;在《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中国青年研究》等SSCI、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副主编简介:秦琴,女,汉族,湖北鄂州人,1974年10月出生,法学博士。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普通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于2016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访学一年半。兼任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获批武汉市2014年度“黄鹤英才(社会工作)计划”,获2017全国社会学类专业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工人物”称号。主讲课程“社会工作理论”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等。主要从事社会组织、残疾人社会工作等方向的研究。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并参与多个***、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