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54113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15411378 ; 978-7-5154-1137-8
本书特色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这些新红利在现实中已经产生了很多创新业态。本书从“从人口红利向文化红利变迁,快速捕捉红利期;深化企业文化内涵,传递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落地企业文化;立足于客户的普遍认知,满足并引领客户需求;守正创新,创造性地传承传统文化;聚焦文化IP,打造文化生态圈;面向全世界,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捕捉文化传播的契机,全面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八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了面对文化红利,企业要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制胜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阐述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组织应形成怎样的文化红利转化思维,及其在实践中应关注的重点。比如,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人们付费?商业运作与公益之心如何平衡兼顾?如何让企业自然而然地呈现其文化风貌?如何通过文化来满足和引领客户的文化需求?如何创造性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人们重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打造文化IP和文化生态圈,引爆文化势能?如何面向世界进行文化传播,与世界文化进行碰撞与融合,在世界范围内收获更大的文化红利? 一定要在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品牌中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跨上新台阶,创造更大的文化红利效应,赢得更大的文化红利生成。
目录
**章 从人口红利向文化红利变迁,快速捕捉红利期
从文化精神到经济价值,中国文化红利在逐步释放 / 2
揭示优秀文化的核心密码,传承中国商业文明精神 / 6
彰显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链接新时代,展现文化自信 / 9
与世界对话,促进文化交流,全方位斩获文化红利 / 12
第二章 深化企业文化内涵,传递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以传统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凝聚并释放商业核能 / 16
重视企业文化的效益转化,创造性地传递企业文化 / 21
不忘公益初心,积极打造社会影响力,实现利润获取与利他的平衡 / 26
依循正道经营,明确新时代企业与企业家的使命担当 / 34
第三章 落地企业文化
打造企业独特的文化品格,促进企业文化的有效内化 / 42
将文化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将企业文化刻入身心 / 50
借助自上而下的文化宣导,打造企业上下的共同气质 / 56
提升文化精神的落地程度,评估个体文化传承效果 / 63
第四章 立足于客户的普遍认知,满足并引领客户需求
关注民众的共同心理需求,评估客户的真实需求 / 70
与目标客户群积极建立连接,引导客户参与企业运营 / 76
发掘客户的实际需求,快速实现企业的创意输出 / 84
把握客户文化偏好,激发客户的文化需求与消费欲望 / 89
第五章 守正创新,创造性地传承传统文化
找到传统文化与新科技的结合点,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 94
创造多样化的文化传播形态,生动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 100
应用跨界思维,与不同文化建立链接,创造性地传递文化 / 105
突出文化载体的价值所在,实现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变过程 / 112
第六章 聚焦文化 IP,打造文化生态圈
吸引资源,转化文化势能,激活文化引爆点 / 118
打造文化IP,孵化IP内容,建立文化生态圈 / 124
合法使用IP,拉近与先进者的距离,快速提升竞争力 / 130
关注专利分享的尺度,实施系统性的IP保护措施 / 137
第七章 面向全世界,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萃取文化精髓,向世界呈现大国传统文化的风采 / 148
评估不同文化的异同点,提高跨文化传播的可接受度 / 154
以文化承载品牌,推进高端文化品牌国际化进程 / 161
重视本国与世界的文化遗产,充分释放文化红利 / 166
第八章 捕捉文化传播契机,全面提升文化影响力
把握文化传播的时机,找准文化传播的*佳机会点 / 172
救助危难,和平友善,彰显阔达的格局和情怀 / 175
把握文化发展特征,探索文化的商业化运作之路 / 180
强化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强力提升软实力 / 186
附 录 慈善红利的发展历程 / 189
参考书目 / 199
后 记 / 201
节选
**章 从人口红利向文化红利变迁,快速捕捉红利期 当社会的道德素质、教育水平和文化影响力得到充分提升之后,其经济交易成本会随之降低,这便意味着“文化红利”出现了。在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红利”将逐步取代“人口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从文化精神到经济价值,中国文化红利在逐步释放 文化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而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我们可以这样说,文化的经济价值是文化产业的本质体现,而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产业的内在灵魂。如今,中国文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化从文化精神到经济价值的充分释放,以及中国社会经济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文化红利期。 1. 人口红利期逐渐结束,文化红利期逐步开启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市场红利主要体现在“人口红利”上。在很长时间里,中国出现了可劳动人口数量较多、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形成了明显的低成本用工优势。这也是吸引诸多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建厂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成本逐年增加,至近年来,中国的低成本用工优势日益衰弱。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共14亿117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了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随之变弱。 这种市场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要想解决当下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就不能继续坐享“人口红利”。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涉及文化的新观点、新举措。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文化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提高输出的价值含量,这将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打造新优势的重要力量。 2. 界定文化红利的概念,明确文化红利的内容 黄旭在《 “文化红利”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一文中,对“文化红利”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内容作出了具体的阐述。他将“文化红利”定义为,随着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道德素质、教育水平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其有利于整体社会的交易成本的降低,便可判断其可以产生“文化红利”。他认为,“文化红利”应包括信仰红利、道德红利、教育红利和文化影响力红利。 (1)信仰红利 黄旭在阐释信仰红利时这样说道:中国在推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对市场经济及“经济人”假设的认可、允许个人对财富的追求以及私有产权保护等因子。此时,如果人们缺少对应的信仰教育,则很有可能造成个体价值丧失、过度追求财富甚至进入发展误区。 如果能够展开充分的信仰教育,那么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和谐发展,还有助于助力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人们崇尚文明、有规则意识,能够做到有序排队,那么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场所便不需要安排较多的安保人员和工作人员,这意味着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节约……良好的信仰可以直接带来一大波红利。基于此,我们要着力建立文明信仰教育,引导人们朝着和谐生活与积极发展的方向前行。 (2)道德红利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诚信。诚信行为意味着要从长远视角作出恰当决策,全力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因此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比如,前些年一度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呈现的便是企业或个体商户的诚信道德缺失问题。这些问题的曝光导致国人不敢轻易相信部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商业运作成本。 再比如,随着企业组织与个人的信用体系的逐渐健全和完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非常便利、高效地进行交易。这种社会诚信降低了交易成本。 (3)教育红利 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普遍处于偏低状态。在2003年《中国教育与人口资源问题报告》中显示,农村劳动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劳动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20年。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在这种现状与政策指引下,各类教育(除了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之外,还包括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将有效提高劳动力质量,从而进一步延长“人口红利”的持续时间。 (4)文化影响力红利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可以通过电视、电影、视频等载体传递给观众,进而对观众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一些喜欢观看国外影视剧的观众,他们的个体行为往往会受到那个国家民众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甚至逐渐爱上承载其文化的商品,由此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这就是文化影响力的红利。 目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仍然不够强大。如果我们选择恰当的文化传播方式,有效传递正能量的中国文化,那么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道路上会走得更快、更稳。 揭示优秀文化的核心密码,传承中国商业文明精神 如今,中国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舍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商业文明的精神力量,我们将走得更远。 1. 重建新商业秩序,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成。中国身处世界之中,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也应将中国商业文明与世界商业文明进行关联考察并恰当重建。在这个追求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重建新商业秩序,有效输出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事实上,引导并实现其他国家逐步接受并认同中国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的过程,也是推进中国商业文明再次崛起的过程。 近年来,来自西方国家的一些优秀的市场理论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市场营销活动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中国商业文明密切相关的。 一些专家学者从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找到切入点,提出了一些文化命题与概念。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应通过把握企业内外环境和市场的突出特征,找准切入点,以此去超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企业。当然,这也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反思,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新商业文明的精神力量,面对现实情况有创新地加以传承。 2. 沿袭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汲取新商业文明的精神力量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都对商业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早在战国时代,就已有能工巧匠——他们被时人称为“济世圣人”。在《考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古文记录中的鲁班、庖丁、卖油翁等人,都是中国传统能工巧匠的代表人物,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无不体现其技艺追求与工匠精神。 时光荏苒,中国商业从过去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虽然有一小部分企业经营者在经营时存在夸大宣传、以次充好等问题,企图通过抄袭模仿寻找企业发展壮大的“捷径”。但是,更多的企业家或能工巧匠在创造着蕴含更大的商业价值的精神与实力。 2002年,褚时健保外就医之后开始种植褚橙,并进行了很多种植工序和技术的创新。比如:为了确保果实的品质,预先摘掉过多的果实;在挂果后,为了控制果实的外观大小,还会实施剪梢操作,确保阳光照射到果实上;褚时健还设计肥料的配方,并研究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橙子甜酸度”。后来,“褚橙”在网络上销售火爆,一时间家喻户晓。而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除了产品本身的货真价实、高品质之外,还与人们在各销售渠道中感受到的文化和情怀因素密切相关。从本质上来说,这体现了企业家、商业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承袭,也体现了消费者们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可。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表现为工匠精神,它还有着更为丰富而深远的内涵。在新商业时代里,如果企业家、商业家们能够批判地继承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此切入、延伸,并输出新的价值概念,那么必然会为新商业文明建设增加更雄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
何 勇: 中共党员,地方人大代表,工商管理硕士,编审、高级经济师。 现任:中保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关村中美精准医学科技研究院理事长,中华慈善总会诚信公益基金主任,北京滑县企业商会等十几家企业、社会组织及新闻出版机构负责人。 历任:中国文联主管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新华社内蒙分社主任记者,国家卫健委主管《健康大视野》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中国文化产业报社社长,《消费日报》主编。 出版著作《中国式合伙人》。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6.9¥52.8 -
博弈论
¥9.9¥38.0 -
博弈论
¥12.6¥36.0 -
追赶:世界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13.2¥49.0 -
甜甜圈经济学
¥19.7¥58.0 -
国富论
¥12.0¥35.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5¥35.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9.0¥30.0 -
图解资本论
¥12.0¥46.0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27.0¥49.0 -
(平装)哈佛经济课
¥12.2¥4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3.6¥55.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8.8¥35.0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48.0¥75.0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15.0¥50.0 -
博弈论
¥25.9¥49.8 -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38.1¥56.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32.5¥58.0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来自超过25万人的经济学课堂
¥34.3¥98.0 -
人工智能简史
¥28.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