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认知灵活性与高效阅读

认知灵活性与高效阅读

1星价 ¥82.2 (8.3折)
2星价¥82.2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082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5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030708274 ; 978-7-03-070827-4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幼儿园、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者,以及关注阅读与发展的广大读者对认知灵活性与字词理解、句子理解、篇章理解、广义阅读的关系,以及特殊个体的认知灵活性与阅读、阅读教学中认知灵活性的发展与促进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认知灵活性与阅读的已有研究成果,并对认知灵活性与字词理解、句子理解、篇章理解、广义阅读的关系,以及特殊个体的认知灵活性与阅读、阅读教学中认知灵活性的发展与促进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对象涉及大中小学生,以期为阅读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启示和建议。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
**节 认知灵活性概述 2
第二节 认知灵活性的理论 9
第三节 认知灵活性的研究方法 17
第四节 认知灵活性与高效阅读的关系 26
第二章 认知灵活性与词语理解 38
**节 语言灵活性 39
第二节 语义分类灵活性 43
第三章 认知灵活性与句子理解 50
**节 大学生认知灵活性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研究 50
第二节 4—6年级小学儿童认知灵活性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 61
第四章 认知灵活性与语篇理解 74
**节 3—5年级儿童认知灵活性、阅读理解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74
第二节 3年级儿童语音-语义灵活性与阅读能力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81
第三节 听障儿童语音-语义灵活性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 90
第五章 认知灵活性与阅读:多元视角 101
**节 认知灵活性与数学问题解决 101
第二节 认知灵活性与模式理解 107
第三节 性别刻板印象与阅读 112
第四节 高中生审辩思维的发展及阅读干预研究 121
第六章 认知灵活性的培养 135
**节 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因素 136
第二节 认知灵活性的多样化培养 143
第三节 在阅读中培养认知灵活性 156
参考文献 164
附录 196
附录一 4年级儿童语法-语义灵活性训练课程 196
附录二 3年级儿童语音-语义灵活性训练课程 206
附录三 听障儿童语音-语义灵活性训练课程 212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绪论 一年级博士生小张*近为准备结课论文搜集资料。此刻,她正在图书馆查阅*新专业杂志。她快速浏览着杂志目录和论文摘要,不一会儿就找到了30多篇相关论文。就在她准备告一段落的时候,一个有趣的论文题目跃入眼帘。“太有意思了!我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研究。”她这样想着就放慢了阅读速度,一字一句地认真研读起来。“这真是一篇少有的好论文”,她拿出笔记本,边看边做笔记。“咦,这个词在这句话里好像不是它原来的意思?”她看看上下文,“可能是这个意思吧?”就在她沉浸其中时,电话铃突然响起,原来是学院通知她立即去参加紧急会议。尽管有些不舍,她还是马上停止阅读,快步走出了图书馆。 认知灵活性对阅读的促进作用在小张的阅读活动中得到了良好体现。阅读是包括编码、注意分配、抑制无关信息、调控阅读策略等多种认知过程共同作用的复杂任务。认知灵活性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小张为例,首先,灵活加工语音、语义、语法等多种文字表征的能力使她可以流畅阅读;其次,语言灵活性帮助她在遇到歧义词时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地推断其意义;再次,动机灵活性有助于她及时调整阅读动机,由为课程论文搜集资料转换为借鉴研究思路;此外,策略灵活性使她将快速略读策略调整为深入研读策略;*后,一般领域认知灵活性促使她迅速完成由阅读任务到开会任务的转换。那么,什么是认知灵活性?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理解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的理论模型有哪些?如何测查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与阅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们将在**章回答这些问题。 **节 认知灵活性概述 一、认知灵活性的定义 我们每个人身边总会有几个特别灵活和不那么灵活的人。尽管认知灵活性的含义在直觉上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对于究竟什么是“认知灵活性”,研究者却仍未达成共识。即使让专家对认知灵活性下定义,也可能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答案。这些观点主要包括转换能力观、过程属性观、系统属性观、创造要素观和人格特质观五种角度。 (一)转换能力观 转换能力观认为,认知灵活性是在不同任务间快速转换时进行心理重组的能力(Braem et al.,2018)。高水平的认知灵活性使人们可以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不同任务之间。例如,突然被同学问作业电话打断的小学生很可能会立即停止阅读故事书,转而接听电话。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必须立即抑制阅读的心理图式并转换到接电话的心理图式,还要快速将工作记忆中与故事书有关的内容转换为与作业有关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应对新情境。 上例中涉及执行功能的三个子成分——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相对而言,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发展较早,认知灵活性是在二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iamond,2013)。因此,认知灵活性常被看作依赖于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的混合成分(Dajani et al.,2015;Nigg,2017)。具体而言,认知灵活性包含目标设定和转换加工两个不同成分。其中,目标设定受工作记忆的调节,转换加工则受抑制控制的影响(Chevalier et al.,2009)。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个体必须首先注意到那些变化要素才能辨别出情境变化,然后根据情境变化设定新目标。在确定先前策略已不适合新情境目标后,个体必须接受新信息、抑制先前反应并重组新策略,*终完成在不同情境中的灵活转换。 (二)过程属性观 与转换能力观不同,过程属性观认为认知灵活性是特定心理过程的属性。认知灵活性只有在诸如分类灵活性(categorical flexibility)、语言灵活性(linguistic flexibility)、联想灵活性(associative flexibility)、认知-情感灵活性(cognitive-affective flexibility)等具体心理过程中才能得到明确界定。 1. 分类灵活性 分类灵活性指在特定物体相互冲突的类别表征之间转换,并根据情境选择恰当类别表征的能力(Blaye et al.,2009;Maintenant et al.,2011)。分类涉及个体按照一定标准把物体归入某个类别的过程(宋娟等,2008)。对同一事物的分类可以基于不同角度。例如,香蕉是长的(知觉),是水果(分类学),是去超市要买的东西(主题范畴)。分类灵活性反映了个体灵活组织和协调涉及同一对象不同分类系统的能力,因而是认知灵活性的良好体现(Nguyen,2007)。 2. 语言灵活性 语言灵活性指个体在语言加工过程中的灵活性。它有助于促进语言理解和沟通,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界定的核心素养之一(郭文娟等,2017)。语言灵活性体现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我们可以同时加工书面文字的语音、语义等多种表征,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去推断陌生词语的意义,可以在新情境中获得已知词语的新颖含义,可以灵活使用语法去理解句子意义,还可以灵活调整语篇阅读策略等(Naigles et al.,2009)。例如,在“When I left the audition, I felt like I was walking on clouds!”这一句子中,当语音和语义线索不足以对“walking”和“clouds”进行解码时,语言灵活性水平高的个体能更好地理解此类比喻性语言(Roberts et al.,2015)。 3. 联想灵活性 联想灵活性指个体在相关概念间流畅转换的能力(Benedek et al.,2012)。它是创造行为中产生新想法的基础,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产生过程,产生于个体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激活的联想网络。例如,一个典型的联想灵活性任务要求个体对给定概念(如“夏天”)产生联想词链,每一个联想词都与之前的词相关(如夏天、海滩、沙子、城堡、骑士、马匹、种族 )。个体产生的联想词链越长,涉及的概念越多样化、越不同寻常,就表明其联想灵活性水平越高。 4. 认知-情感灵活性 认知-情感灵活性指个体根据目标和情境在不同情绪刺激加工方式间转换的能力(Marcus et al.,2015)。它不仅有助于个体做出适宜情境的情绪反应,还能促使个体在情境变化时从消极情绪反应中更快恢复过来。认知-情感灵活性高的个体更善于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即转换视角对消极情境进行积极解释。例如,一位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的小学生本打算在主持队会时大放异彩,结果到学校却意外发现队会课被临时取消了,并且由于本班老师生病还不得不面对陌生的代课老师。不过,这位小学生很快调整了*初失望甚至生气的情绪,转而开心享受代课老师的风趣幽默和新鲜感。 (三)系统属性观 转换能力观是基于执行功能角度,过程属性观则是基于具体心理过程角度,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支持证据。系统属性观是将这两种观点联系起来的综合性观点,认为认知灵活性并非仅仅是一种转换能力或某种认知过程的属性,而是认知系统的总体属性(Ionescu,2012,2017,2019)。如图1-1所示,一方面,在认知水平(A)上,不同机制或认知成分(如执行功能、注意机制、表征、知觉、任务参数与目标的协调、冲突监控、先前知识等)发生着交互作用;另一方面,在个体水平(B)上,认知的感觉运动机制和发展中的情境发生着交互作用,当认知机制运行良好并对环境应对自如时,认知灵活性就会自然产生。 图1-1 产生认知灵活性的两种交互作用 (四)创造要素观 不同于以上三种观点,创造要素观强调认知灵活性是创造性的核心要素(Ritter et al.,2012)。认知灵活个体能够更敏感地考虑情境因素,并且有意识地突破特定限制,“跳出来思考”,打破常规产生更多新联结来解决问题,因而更具创造性(许为卫等,2019;de Dreu et al.,2011)。 创造力的双通道模型为上述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模型认为,认知持久性和认知灵活性是创造性认知的两条关键路径(de Dreu et al.,2008)。认知持久性涉及认知加工深度,创意来自持续深入地系统探究;而认知灵活性涉及认知加工广度,新异想法来自不断变化的角度。在不同认知图式间灵活转换视角有助于个体全面考虑情境和手头信息,充分表征问题或任务,*终适应性地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Lu et al.,2019)。 (五)人格特质观 人格特质观强调认知灵活性是在特定情境下选择和实施当前任务*优策略的能力(Battig,1979)。例如,假设一名大学生想要在图书馆自习室阅读外文文献,但是他到达图书馆后才发现电脑电量不足,高认知灵活个体更可能拥有有效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并且更善于选定*优策略。计划A可能是向图书馆中的某人借用电脑充电器,计划B可能是使用图书馆中的电脑而不是自己的电脑,计划C可能是返回宿舍去取充电器,计划D可能是改变学习计划转而放松一天,计划E 能够思考并提出可行的备份计划总是有帮助的。 基于社会认知加工角度,Martin等(1995)进一步强调了认知灵活性的动机情感因素,提出认知灵活性包含三方面含义:①选择意识。认知灵活个体在任何情境下都有一种做出有效选择的意识。在调整行为之前,个体会意识到存在多种备选方案并形成相应的行动脚本。相反,认知不灵活个体在*初计划失败或需调整时通常看不到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因而难以改变行为,还可能会更加焦虑。②灵活意愿。认知灵活个体具有愿意灵活适应的内部动机。③灵活效能。认知灵活个体对自己实施有效行动的能力拥有自信。 综上,认知灵活性是一个高度依赖情境的多维概念。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认知灵活性理解为转变思维以适应新刺激的能力。但是在不同的适应情境中,个体会表现出不同侧面的认知灵活性,这些侧面并不一定均衡发展。转换能力观视角下表现良好的个体可能并不拥有灵活的人格特质。正如本章开始的例子,能够立即停止阅读去参加紧急会议的小张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时(如电脑中毒导致资料全部丢失)可能就不会很快找到有效应对策略。可见,尽管认知灵活性统一定义的缺乏不利于理论建构和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但是严格的概念界定也可能会限制人们对认知灵活性在各种适应行为中不同作用的理解(Gabrys et al.,2018)。因此,研究者*好采用多维视角在特定情境中给予认知灵活性某种特定含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转换能力观、过程属性观、系统属性观、创造要素观还是人格特质观,都强调认知灵活性的积极作用。但是,认知越灵活就一定越好吗?答案并非总是肯定的。尽管认知灵活性有助于个体在多种可能选择之间灵活转换,但这也会增加认知表征之间的无益干扰。换言之,更高效策略的发现可被看作个体探究替代方案的一种奖励,但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付出时间和资源必然会有风险(Hommel et al.,2017)。实际上,认知灵活性只是认知控制的一个方面(Zaehringer et al.,2018)。根据元控制状态模型(metacontrol state model,MSM),认知控制源于认知持久性和认知灵活性这两种相互冲突的元控制状态之间的竞争(Hommel,2015)。我们应依赖于固有习惯还是即刻建立新的行动计划?我们应坚持当前意图还是放弃它以获得更好的机会?我们应只关注相关信息还是也考虑虽不相关但可能有趣的信息?认知持久性和认知灵活性之间冲突的解决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文化、特定的情境乃至自身的身心状态等多种因素。 二、认知灵活性的分类 认知灵活性的含义如此广泛以至于在不同情境中常被给予不同界定和分类(Morra et al.,2018)。以下介绍五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一般领域认知灵活性和特殊领域认知灵活性 根据是否涉及具体的认知领域,认知灵活性可分为一般领域认知灵活性(general domain cognitive flexibility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