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经济学诸专题——情绪、行为福利经济学与神经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诸专题——情绪、行为福利经济学与神经经济学

1星价 ¥58.5 (7.5折)
2星价¥58.5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2329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8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43232938 ; 978-7-5432-3293-8

本书特色

▌Richard H. Thaler,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行为经济分析基础》的出版是行为经济学领域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在这部书出现之前,这个领域一直缺少一本适合研究生的全面综述之作。达米教授这部全面而严谨的著作填补了这一空白。我会把这部书放在我办公室的一个触手可及的地方,因为我肯定会经常翻阅它。 ▌George A. Akerlof,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行为经济分析基础》是巨匠杰作,它涵盖了行为经济学的整个领域。它也是一部轻松的读物,通篇都是精妙的案例,引导读者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体会行为决策。 ▌Abhijit V. Banerjee,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对一个像我这样的、原本对行为经济学领域围绕各主题展开的丰富对话并不熟悉的人来说,这部权威著作无疑是*理想的入门书,既明晰又老练。 ▌Ernst Fehr, 2009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得主: 《行为经济分析基础》出色地将理论和证据结合到了一起,完成了对高级水平的行为经济学*全面的综合。它对行为经济学以及其他诸多领域的高级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都非常有用。 ▌George Loewenstein, 2017年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得主: 在《行为经济分析基础》中,达米教授充分展现了他的才智和学识,很好地将行为经济学这一新兴领域的精髓和令人兴奋的成果传递给了读者。这部引人注目的巨著,将会成为所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对行为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的**参考书。 ▌Cass R. Sunstein,哈佛大学,《助推》作者: 《行为经济分析基础》确实是独一无二的非凡成就。它对行为经济学做了精彩的概述——迄今为止*好的概述。至少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行为经济学将由这部书定义。它的贡献还远远不止这些,它同时也是一组非常出色的原创性讨论。达米对每一个重要主题都有独*性思考。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学生和教授,如果想尝试一些真正特别的东西,这部书都是一座非常宝贵的资源库。当然,对其他人来说也是如此。 ▌Herbert Gintis,圣塔菲研究所: 在20世纪,经济学理论发展出了一整套极其强大的分析人类行为的工具,但同时却被一种相当奇怪的错误认识所困扰,那就是,以为只要有了理性选择假设,就足以描述一切经济行为了。从20世纪晚期到现在,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将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技术,同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中的经验数据很好地结合,经济学才会有强大的解释力。时至今日,这种努力已经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面貌——当然*好的成果,肯定还没有到来。桑吉特·达米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他巩固了这个领域的研究,以严谨而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各种成果,同时还突出了争论的主要问题,强调了我们今天面临的核心研究主题。 ▌Roland Bénabou,普林斯顿大学: 《行为经济分析基础》是水准极高的力作,堪称行为经济学百科全书。它拥有非凡的广度和深度,涵盖了从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基础到蕞新进展的各个方面。它还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的无缝结合,足以成为任何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人(或者更一般地说,对经济学的未来走向感兴趣的任何人)的**之书。我认为,它很快就会被选为所有行为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标准教材,成为所有前沿研究人员经常翻阅的参考书。Andrew Schotter,纽约大学: 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一个时刻:必须对已经得到证明的成果加以综合、解释和巩固,使之不仅能够为本领域的学者所公认,也能够为其他领域的学者所熟悉。在这部篇幅和内容同样惊人的巨著中,桑吉特·达米完成了这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这部《行为经济分析基础》是百科全书式的必读参考书,不仅对有志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的人来说是如此,对那些有兴趣了解相关研究的人来说亦是如此。它内容详尽、论述清晰,适合高级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业经济学家。这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Gary Charness,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这实在是一部让人惊叹的作品。它的全面性和深度独一无二。这部书注定会成为研究人员和学生的标准参考书,作者的贡献令人敬佩。我向行为经济学的所有严肃读者强烈推荐这部书。 ▌Xavier Gabaix,哈佛大学: 《行为经济分析基础》必定会成为行为经济学的一部核心教科书。它特别关注了理论和证据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这部书的一个关键特征。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在未来的许多年里,《行为经济分析基础》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提供信息、难题和挑战。这是一项重大成就。 ▌Martin Dufwenberg,亚利桑那大学: 在过去二十年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涉及策略互动,需要用到来自博弈论的多种工具。桑吉特·达米的这部令人惊叹的书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总结和阐述——甚至可以说,这部书定义了这个领域。达米对历史和实验的讨论也都是一流的。《行为经济分析基础》必定会成为所有希望理解人类行为的学生和学者不可或缺的资源宝库。Utteeyo Dasgupta,美国福特汉姆大学: 一句话,《行为经济分析基础》兑现了它的承诺。它既是一部供高年级学生使用的行为经济学教科书……也是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手册,还是向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发出的一份极有说服力的邀请,邀请他们一起来探索这个令人兴奋的新领域。 ▌Vincent P. Crawford,牛津大学: 在《行为经济分析基础》中,桑吉特·达米教授对行为经济学这个迅速发展且影响力日益扩大的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前所未见的总结和阐述。这部书非常全面,它甚至延伸到了*近出现的行为福利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等主题。它的出众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对理论和证据的介绍既详尽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另一方面,它讨论了微观经济学的“行为”方法和新古典方法在哲学和方法论上的异同,既公允又深刻。有志于研究经济学问题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感兴趣的经济学家,肯定都能从这部杰作中获益。 ▌Axel Ockenfels,科隆大学: 《行为经济分析基础》是关于行为经济学*完整、*令人兴奋的著作。它的整体设计精致优美,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雄心。它将来自行为经济学所有相关领域的丰富的实验结果、严谨的理论见解,以及令人兴奋的应用,非常完美地熔铸为一炉。桑吉特·达米这部著作受到了这一领域的许多学术领袖的关注和影响。在未来许多年里,它都会作为一个标准,持续地塑造下一代学生和研究者对行为和科学的理解。 ▌Klaus M. Schmidt,慕尼黑大学: 桑吉特·达米的《行为经济分析基础》是一项令人惊叹的重大成就。对于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行为经济学的所有技术和成果,它都给出了详尽的介绍,并娴熟地加以综合。在未来的许多年里,这部著作都会成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它必定会成为学习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生和高级本科生的标准教材。 ▌Peter Wakker,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 《行为经济分析基础》非常全面地讨论了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所有相关理论,且论述极其深入。确实,它的全面性是它的一大优势:它涵盖了整个领域。因此,这部书既突出了行为方法的统一性,又展现了行为方法的多样性;在这一点上它是独一无二的。书中的所有材料都经过了精心组织,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可读性。这对于讲授和研究行为经济学任何主题的任何经济学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优点。这部书很好地说明了,一个特定主题怎样才能完美地融入整体。 ▌Sardar M. N. Islam,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 《行为经济分析基础》是当代经济研究在行为经济学、心理学和博弈论领域的重大贡献。它将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部重要论著,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发挥影响。就严谨性、全面性和分析的复杂性而言,不会有其他著作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取代它。它也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对学术分析、政策设计和实际应用极为有用的出版物。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行为经济学教材。2017年1月刚刚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行为经济学是*近十多年来迅猛发展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将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实验室研究方法纳入了经济分析,获得了更强的解释力,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英美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应用。行为经济学的科普读物更是成了公众耳熟能详的畅销书,比如《引爆点》《思考,快与慢》《魔鬼经济学》等。与行为经济学的火热形成对照的是,市面上长期缺乏一本可以供学生系统学习行为经济学的教材。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者也只有去追零散的论文,缺乏一本全面系统的工具书。现在,一本综合、非常不错、前沿、深入浅出的行为经济学教材,终于出现了。这本《行为经济分析基础》正是这样一本入门教材,这本书对理论、证据与应用都有详尽介绍,收入了行为经济学领域当今所有分支学派的理论模型。这本书在各种理论之间选择的首要标准,是对经验证据的解释力。每讨论一个问题,作者先给出新古典理论的解释,然后介绍实证经验对新古典理论是否支持。如果证据不支持新古典理论,作者接着会给出行为经济学的替代性理论,以及后者如何有更好的解释力。这本书可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科学其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对任何对行为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包括希望了解行为经济学概况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这本书也是优选的入门教材。对行为经济学研究者来说,这本书则是推荐的案头工具书。这本书的写作耗费了作者十年之功。十年磨一剑,出版之后此书盛誉如潮。《助推》的作者,哈佛大学法学院“行为经济学与公共政策”项目主任,耶鲁公开课名师卡斯·桑斯坦对这本书的评价如下:这本书是专享的、真正杰出的成就,是对行为经济学气势恢宏的鸟瞰,是无可争议的业界丰碑。至少在一代人之内,行为经济学将由这本书定义。这本书的优点还远不仅于此。书中有才华横溢的原创讨论,作者对每一个重要问题都有开创性的思考。对政策制定者、学生与老师,这本书都是价值无法估量的资源。

目录

专题一 情绪

导言 3

1情绪与人类行为 7

1.1引言 7

1.2脏器影响和情绪中的理性一面 11

1.3线索诱发的行为与习惯形成 19

1.4确定情况下的预期和延迟 27

1.5不确定性下的恐惧和焦虑 31

1.6投射偏差 37

1.7诱惑偏好:一种显示偏好方法 46

1.8诱惑,以及承诺与灵活性之间的冲突 56

1.9幸福经济学 61


2情绪与认知之间的互动 82

2.1引言 82

2.2情绪和大脑的双模块观点 84

2.3承诺有成本的双重自我模型 95

2.4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的信息不对称 101

2.5策略性无视、信心和自尊 106

习题 124

参考文献 131


专题二 行为福利经济学

导言 141

3行为福利经济学 144

3.1引言 144

3.2基本思想 151

3.3软父爱主义 159

3.4不完全自我信息下的干预 176

3.5选择数据与非选择数据:经济学的范围是什么? 178

3.6基于选择的行为福利经济学 189

3.7有限注意下的显示偏好 199

3.8契约论方法 206

3.9行为公共财政学与福利 208

习题 222

参考文献 227


专题三 神经经济学

导言 233

4神经经济学 235

4.1引言 235

4.2大脑简介 241

4.3神经经济学所使用的主要技术简介 249

4.4风险决策的神经经济学研究 256

4.5社会偏好的神经经济学研究 266

4.6时间偏好的神经经济学 288

4.7策略互动的神经经济学 291

4.8药物经济学:催产素的社会效应的应用 295


参考文献 298

主题索引 306


展开全部

节选

有线索模型和无线索模型的解十分相似,因为一条给定的线索只能激活两个补偿过程或存量变量中的一个。线索模型的贝尔曼方程为:W(xR, xG)=μR1-δμGVxRδ=δμR1-δμG+μG1-δμRVxGδ=δμG1-δμR其中,V(x|δ~=z)是无线索贝尔曼方程在贴现因子δ~取值为z时的解,μR, μG由式(1.1)定义。线索模型的解是命题1.1的简单一般化,我们在命题1.2中阐述这一结果。 命题1.2(Laibson, 2001):有线索时,存在阈限值x~R和x~G使得个体的*优决策为:aR=1,如果xR>x~R0,如果xR<x~R aG=1,如果xG>x~G0,如果xG<x~G和命题1.1一样,当xR=x~R或者xG=x~G时,某种打破平局的规则被用来确定*优行动。与无线索模型一样,阈限值是δ和u的增函数。图1.3绘制于(xR, xG)坐标系中,描述了每个可能状态值下状态变量的演化方向。尽管时间是离散的,但为了得到更清晰的图表,我们展示了连续可微的相位线。1240该图展示了阈限值x~R, x~G。 x~R, x~G将图像分为四个象限,用IIV来表示;箭头表明每个象限的运动方向。我们也展示了模型的四个稳态:(0, 0),(1, 1),(0, 1),(1, 0),以及每个象限的稳态收敛轨迹。式(1.2)的调整过程意味着调整路径是渐进的,除非θ非常接近它的极值0或者1。图1.3线索依赖模型的动态图稳态(0, 0)和(1, 1)可以用来说明无线索的BeckerMurphy模型的动态。在稳态(0, 0)处,个体总是进行次级活动(a=0,不成瘾),因为xR<x~R且xG<x~G。在稳态(1, 1)处,不管线索的实现是什么,个体总是进行初级活动(a=1,成瘾)。这是与线索无关的历史依赖状态,如例子1.1所示。 另外两个稳态(0, 1)和(1, 0)是线索依赖状态,表明一旦考虑线索的引入,成瘾稳态就有可能出现。在象限I中,xG<x~G且xR>x~R。这样的话,如果线索是“Green”,那么个体会选择次级活动(a=0,不成瘾),如果线索是“Red”,那么个体会选择初级活动(a=1,成瘾)(参见命题1.2)。直觉源于例1.1。如果初级活动的存量足够高,那么初级活动带来的边际效用高于次级活动,因此,个体更加偏好初级活动。在稳态(0, 1)处,个体行为也是线索依赖的,如果线索为“Red”,个体会选择另一项活动;线索为“Green”时,个体会选择初级活动。 然而,模型中的线索是完全中性的,没有任何经济意义。因此,该理论可以解释中性线索如何能够成为行为的基础(如果个体相信这些线索的话)。模型的一个预测是,因为随机线索会使偏好发生改变[见式(1.3)],所以个体可能会在康复中心进行自我检查来回避与线索相关的渴望。因此,我们需要引入多重自我模型或者计划者—执行者模型。在这些模型中,相对于未来自我而言,当期自我对未来选择更有耐心。 在BeckerMurphy模型中,一旦成瘾,个体会理性地永远保持成瘾状态。然而,在线索模型中,个体对有害物品的消费依赖于观察到的线索。1241实践中,我们确实观察到人们会进行线索管理,而线索管理有时可以成功地(使人们)控制对有害物品的消费。同时,企业可能希望通过突出某种诱使个体消费的线索来卖出更多产品,即使这些产品是有害的。 Laibson(2001, pp.107—108)给出一些线索管理行为(cuemanagement behaviors)的例子,包括:隐藏香烟、拒绝参加提供酒水的聚会,以及使用无糖结账通道等。而公司的反措施包括:布置旅店迷你冰箱,即使不打开,也可以看到里面的零食和酒;在超市制造能够唤起食欲的食物气味;用透明容器包装零食;在餐厅直观地展示甜品;为了利用冲动购物心理,把糖果和口香糖放在所有的收银台。因此,BeckerMurphy模型的情感增强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人类行为的几个重要方面。 这不是本丛书唯一考虑成瘾问题的部分,成瘾可以通过几种渠道来解释,包括《行为时间贴现》分册中的现时偏向型偏好[例如,Gruber和Kszegi(2001)]、 1.6节的投射偏差,以及1.7节的诱惑效用模型。除了投射偏差模型外,个体都不会犯错,仅仅是在每个瞬时都作出理性选择。 Bernheim和Rangel(2004)考虑了存在随机线索时犯错的可能性。随机线索也是Laibson模型的一个特征,但犯错的可能性不是。BernheimRangel模型和Laibson模型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区别是,在BernheimRangel模型中,希望在康复中心自省的个体,能够完全意识到他们将经历对有害物品的渴望,而他们希望通过在康复中心自省,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应对渴望;而在Laibson模型中,个体之所以会自省,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诸如回避引起渴望的线索等来控制渴望。 除了投射偏差,我们在本丛书考察的其他成瘾模型都不考虑犯错。存在投射偏差时,人们可能在当期低估了未来戒掉习惯的困难。事实上,现时偏向型偏好和诱惑效用模型也没有考虑和线索有关的重要经验现象。此外,现时偏向型偏好无法区分成瘾物品和非成瘾物品。

作者简介

桑吉特·达米 | Sanjit Dhami 英国莱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慕尼黑大学研究员。曾在多伦多大学、埃塞克斯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任教。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兴趣主要包括行为经济理论与应用。发表大量行为经济学论文,涉及主题包括前景理论的公理基础、涉他偏好下的行为政治经济学、行为时间偏好、行为博弈论基础、行为法律经济学、涉他偏好下的随机占优概念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