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唐宋禅籍俗成语研究(上下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100203845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20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100203845 ; 978-7-100-20384-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汉语言专业研究者,禅本书内容丰富厚重,对唐宋禅籍俗成语的重要问题都做了详尽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富有创见的观点和结论,对深化唐宋禅籍俗成语面貌的认识,丰富近代汉语的研究内容,推动汉语语汇史的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唐宋禅籍出现的异彩纷呈的俗成语作为研究对象,取用的主体语料是唐宋禅籍口语化程度优选的100部灯语录著作。上编为唐宋禅籍俗成语通论,对唐宋禅籍俗成语的鉴定、面貌、研究价值、新质、系统、同义聚合、演变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构建“汉语语汇史”的设想,主张用“语义二分法”构建语汇系统,揭示了“语义分蘖”“二四字平仄对称”等规律。下编为唐宋禅籍俗成语例释,共解释了1759条出自唐宋禅籍的俗成语,并加注简明的考释按语:一是对每条俗成语进行探源,对部分俗成语作了必要的理据分析;二是揭示这些俗成语对大型辞典编纂和修订的价值。
目录
序言(王云路)001
凡例001
上编 唐宋禅籍俗成语通论
**章 概论003
**节 俗成语的鉴定003
一 俗成语的定义003
二 俗成语的特点007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语料015
一 研究对象016
二 研究语料018
第三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023
一 唐宋禅籍俗成语研究的历史023
二 唐宋禅籍俗成语研究的现状025
第四节 研究定位和内容思路028
一 汉语语汇史的构建028
二 研究内容和思路031
第二章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面貌034
**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概述034
一 唐宋禅籍俗成语概观034
二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总量040
第二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丰富的原因042
一 禅籍白话语料口语化程度高且数量庞大042
二 禅籍俗成语富有说理性043
三 禅籍俗成语具有意在言外的妙用045
四 使用俗成语是禅林盛行的一种话语风气049
第三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特点053
一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口语性053
二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宗教性063
第四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韵律070
一 “二二相承”律070
二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平仄律073
第三章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研究价值082
**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与汉语语汇史研究082
一 为汉语语汇史研究提供了数量十分庞大的新成语082
二 为汉语语汇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俗成语演变现象087
三 为汉语语汇史研究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同义成语096
第二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与辞书编纂100
一 纠正误释101
二 补充语目113
三 补充义项114
四 提前书证117
第四章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新质118
**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新质的类型118
一 唐宋禅籍里的新成语119
二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新变体130
三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新义135
第二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新质的构成143
一 唐宋禅籍新成语的构成143
二 唐宋禅籍俗成语新变体的构成150
三 唐宋禅籍俗成语新义的构成154
四 唐宋禅籍出现的先唐旧成语的构成155
五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构成分析157
第三节 唐宋禅籍新成语的来源158
一 唐宋世俗口语创造的新成语159
二 唐宋佛教口语创造的新成语164
三 唐宋禅林口语自创的新成语167
四 唐宋口语中定型的新成语170
第四节 唐宋禅籍新成语的产生方式174
一 组合式174
二 离合式179
三 概括式181
四 缩略式183
五 转化式185
六 填充式187
第五章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系统189
**节 语义二分法190
一 核心语义190
二 范畴义和核心义193
第二节 “语义二分法”与成语系统的构建207
一 成语系统的构建原则208
二 成语系统的构建方法211
第三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系统215
第四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系统性的表现240
一 系统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240
二 系统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249
第六章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同义群257
**节 唐宋禅籍同义成语辨析258
一 同义成语界说258
二 同义成语理据辨析法258
第二节 唐宋禅籍同义成语群历时研究271
一 “言语胡乱”类271
二 “做事多余”类277
第七章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演变283
**节 语义演变的路径283
一 世俗义——禅义283
二 禅义——世俗义289
三 禅义——禅义294
四 世俗义——世俗义296
第二节 语义演变的类型298
一 语义引申299
二 语义分蘗303
第三节 语义演变的机制312
一 “隐喻”机制312
二 “转喻”机制317
三 “重新分析”机制320
第四节 语义演变的规律324
一 范畴义经常变化,核心义通常不变325
二 核心义往往制约着语义演变的基本方向328
三 构语成分意义的变化导致整体语义的变化334
第五节 唐宋禅籍俗成语的形式演变338
一 语素换位变化338
二 语素替换变化344
三 语法结构变化348
四 综合变化350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352
附录二:主要征引文献359
作者简介
付建荣,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学系主任。2012年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与训诂学,近年来致力于汉语语汇史的构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民族语文》《汉语史学报》《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突厥语借词“库露真”考》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6.9¥49.8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老子》注评
¥5.1¥11.0 -
谈修养
¥8.9¥20.0 -
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
¥22.5¥49.0 -
中华圣贤讲什么
¥18.2¥26.0 -
新事论
¥8.5¥22.0 -
孔子的智慧-精装典藏新善本
¥14.4¥28.0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9¥33.0 -
论好运(八品)
¥16.4¥48.0 -
道家哲学研究-(附录三种)
¥5.9¥18.0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1.4¥68.0 -
生命的所有可能
¥24.4¥52.0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10.0¥36.0 -
生育对话录
¥21.8¥39.0 -
我的生命哲学(九品)
¥25.9¥58.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16.7¥58.0 -
一种人生观
¥29.3¥42.0 -
心灵的平和之美
¥15.4¥45.0 -
孟子通讲
¥2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