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指南:面对每一件可能发生事情的哲学解答

人间指南:面对每一件可能发生事情的哲学解答

1星价 ¥44.9 (7.5折)
2星价¥44.9 定价¥59.9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365510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15365510 ; 978-7-5153-6551-0

本书特色

◆ 这是一本“辞典”式的哲学科普书。不仅介绍从斯多葛学派到萨特(公元前366年-1980年),这期间重要的哲学家的思想精华,更是附加了解释人生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成功、烦躁、焦虑、抱负、友谊、意义······ ◆ 如果你想了解那些伟大哲学家的思想精华,想知道他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态度,那么你就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 本书是被誉为“哲学科普天王”的大作者,写给大众的哲学入门读物,一本书汇集了哲学家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 ◆ 全书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的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答疑解惑的同时,掌握哲学家的思想精华。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哲学科普书。全书以“辞典”式的结构,依首字母顺序将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成功、烦躁、年龄增长、抱负、友谊、意义等或具体或抽象的概念作为索引,逐个进行哲学解释。 如果我们有说明书,生活是不是就会好过些?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问应该如何生活?哲学家们也都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本书作者——哲学科普家朱利安·巴吉尼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哲学顾问安东尼娅·麦卡洛,从包括丧亲之痛、运气、自由意志和人际关系在内的众多主题中,引导读者了解有史以来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从斯多葛学派到萨特,将呈现上百位哲学家的思想精华。本书将会回答你即将遇到的几乎所有的问题。

目录

序言 A Achievement 成就 Afterlife 来世 Ageing 衰老 Altruism 利他主义 Ambivalence 矛盾心理 Anger 愤怒 Anxiety 焦虑 Argument 争论 Asceticism 禁欲主义 Assisted Dying 辅助死亡 Authenticity 真实 Authority 非常不错 Acceptance see Contentment “接受”见“知足” Addiction see Self-Control “成瘾”见“自制力” Aloneness see Solitude “孤单”见“独处” Alternative Medicine see Evidence “替代疗法”见“证据” Ambition see Achievement “抱负”见“成就” Appreciation see Gratitude “感谢”见“感恩” B Balance 平衡 Bereavement 丧亲 Betrayal 背叛 The Body 身体 Boredom 无聊 Busyness 忙碌 Bad Faith see Self-Deception “自欺”见“自我欺骗” Beautification see Objectification “美化”见“物化” Blame see Responsibility “责备”见“责任” C Calm 平静 Career 职业 Carpe Diem 及时行乐 Change 变化 Character 品格 Charity 慈善 Choice 选择 Commitment 承诺 Community 社群 Competition 竞争 Consent 同意 Consumerism 消费主义 Contentment 知足 Control 控制 Cosmic Insignificance 宇宙无意义 Courage 勇气 Children see Parenthood “孩子”见“为人父母” Companion Animals see Pets “动物伙伴”见“宠物” Compassion see Empathy, Love “同情”见“同理心”“爱” Craft see Leisure “手艺”见“休闲” D Dating 约会 Death 死亡 Desires 欲望 Dilemmas 困境 Duty 义务 Decision-Making see Choice, Indecision “决定”见“选择”“优柔寡断” Depression see Melancholy “沮丧”见“忧郁” Dieting see Self-Control “节食”见“自制力” Disappointment see Frustration “失望”见“挫折” Divorce see Love “离婚”见“爱” Doubt see Uncertainty “怀疑”见“不确定性” E Education 教育 Embarrassment 尴尬 Emotions 情绪 Empathy 同理心 Envy 嫉妒 Evidence 证据 Evil 邪恶 The Environment see Nature “环境”见“自然” F Failure 失败 Faith 信仰 Family 家庭 Fate 命运 Fear 恐惧 Food and Drink 饮食 Forgiveness 宽恕 Freedom 自由 Free Will 自由意志 Friendship 友谊 Frustration 挫折 Fame see Reputation “名声”见“名誉” Fear of Missing Out see Travel “错过的恐惧”见“旅行” Feelings see Emotions “情感”见“情绪” Frugality see Simplicity “节俭”见“简单生活” G Gossip 闲聊 Gratitude 感恩 Guilt and Shame 愧疚与羞耻 H Habits 习惯 Happiness 幸福 Health and Illness 健康与疾病 Home 家 Hope 希望 Human Nature 人性 Humility see Pride “谦逊”见“骄傲” I Identity 身份 Impostor Syndrome 冒名顶替综合征 Indecision 优柔寡断 Inner Life 内心生活 Insecurity 不安全 Integrity 正直 Intuition 直觉 Idleness see Leisure “懒惰”见“休闲” Illness see Health and Illness “疾病”见“健康与疾病” Infidelity see Betrayal “不忠”见“背叛” Irrationality see Rationality “不理性”见“理性” J Jealousy 妒忌 Justice 公正 Joy see Happiness “快乐”见“幸福” K Knowledge 知识 Kindness see Empathy “善良”见“同理心” L Leisure 休闲 Loss 损失 Love 爱 Love of Life 热爱生命 Loyalty 忠诚 Luck 运气 Lying 谎言 Loneliness see Solitude “寂寞”见“独处” M Meaning 意义 Melancholy 忧郁 Memory 记忆 Mental Health 心理健康 Midlife Crisis 中年危机 Mindfulness 正念 Mistakes 错误 Moods 心情 Mortality 不朽 Motivation 动力 Moderation see Balance “节制”见“平衡” Money see Wealth “金钱”见“财富” N Nature 自然 Needs 需求 Noise 噪音 Narcissism see Self-Love “自恋”见“自爱” Neighbours see Other People “邻居”见“他人” O Objectification 物化 Office Po
展开全部

节选

Anxiety 焦虑 如果你在生活中焦虑不安,那么很有可能想知道如何摆脱这种情绪。你也许能够忍受生活中偶尔的焦虑,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你要演讲、面试或约会时紧张不安一样,不用太多干预。但是陷在焦虑情绪中会非常难受,甚至会影响到诸如上车或付账等简单的日常行为。 对于焦虑,还有另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它不仅仅是需要消除的问题,这一思想流派始于克尔凯郭尔。在他看来,焦虑与基督教的原罪a概念和信仰密不可分,但是他的思想核心具有普世性,海德格尔和萨特先后继承了这一哲学传统。 虽然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发展,但是还是存在很多共通之处。 总的来讲,焦虑不可避免地从人类境遇中产生。与无生命的物体和其他动物不同,我们有自由,也有责任选择我们所做的事情,正是这种对未来和各种可能性的认识造成了焦虑。克尔凯郭尔把它比作我们站在悬崖边上,意识到可以跳下去时的感受,并称之为“自由的眩晕”。 这种焦虑与恐惧不同,因为它没有具体的对象。它让人深感不安,所以我们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试图抑制它,或者通过投入到日常的忙碌或传统的社会角色中来忘记它。 在萨特的分析中,我们逃避焦虑的主要策略是否定自己的自由。他称这种否定为“自欺”。我们每次找借口,夸大自己的被动和命中注定,都是在欺骗自己。比如,我们可能会说自己已无能为力,或者说因为我们的星座,所以注定要以某种方式行事。 这种对自由的否定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帮助我们管理自己的生活。但是,根据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说法,这种策略会适得其反,我们*终会虚假地活下去,与真实的自我脱节。从这一点来看,宣泄焦虑积极有效,因为它能使我们从幻觉和虚假的安逸现状中惊醒。这是惊醒我们抓住真实存在的警钟。 听起来这些可能不像你去看心理医生的那种焦虑,但是“普通的”焦虑,甚至有明确原因的焦虑,*终很可能是无意识地试图掩盖更深层和令人不安的生存焦虑。当我们为自己的事业或财务状况忙得焦头烂额时,更深层次的担忧就会被搁置一旁。 存在主义者质疑摆脱焦虑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来看,接受焦虑,并建设性地运用它是更好的策略,借此提醒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焦虑是我们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而付出的代价。克尔凯郭尔写道:学会“以正确的方式”焦虑,或许,我们的目标不是消除焦虑,而是正确地焦虑。 参阅:“真实”“选择”“死亡”“恐惧”“自由意志”“意义” 拓展阅读 让-保罗·萨特,《萨特必读作品汇编》(Jean-Paul Sartre, JeanPaul Sartre: Basic Writings) Argument 争论 在一个争吵不休的家庭和世界中,我们可能觉得*不需要的就是争论。但是如果想要冷静下来,相互理解,我们实际上需要学会如何更多、更好地争论。 如果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奇怪,那是因为“争论”的含义在几个世纪以来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这个词主要指激烈的争吵或分歧,但是它的拉丁语词根argumentum,意为逻辑论证,来源于动词arguere,意为阐明或证明。争论并不是要挑起一场战斗,而是要理性地、*好冷静地提出一个论点。 辩证地讲,哲学就是关乎争论。我们现在所说的哲学产生于古希腊、古中国和古印度,当时人们不再把世界观建立在神话和权威的宣言上,而是开始认真地为他们的信仰寻找理由和证据。一些*早的哲学文本,如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就是关于争论本质的著作。 这类著作中*杰出的一部是《正理经》,写于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前2世纪之间,被世人公认为是足目·乔达摩的作品。乔达摩在书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正确论证的原则。比如,他区分了三种推论,通过推论将一个事实建立在另一个事实的基础上。**种推论,我们从了解原因推断结果:比如看到正在逼近的雨云,我们推断即将下雨。第二种推论,我们通过观察结果来推断原因:比如我们看到湿滑的路面,就知道下雨了。第三种推论,我们从对一个事物的认知中推断出某种存在:比如你看到一个街角小店,就会推断它会卖零食。 这些推论并非无懈可击,因为可能雨云会消散,水龙带喷洒过道路,或者街角商店的商品不同。然而这就是现实世界中所有“归纳”论证的本质,也就是说,这是基于对事物经验的论断。确定性只有在演绎论证中才有可能,而演绎论证完全依赖于概念的意义,比如二加二等于四的数学论证,或者任何已婚者都有配偶这种事实。没有任何不可辩驳的逻辑原则能够告诉我们一件事可以引起另一件事。正如大卫·休谟指出的,我们甚至无法观察到因果关系,所看到的只是一件事伴随着另一件事发生。当这种伴随情况有规律可循时,我们既不观察也不演绎,便假定出一种因果关系。这使我们的处境岌岌可危,比如,伯特兰·罗素把我们的困境比作鸡的命运,它每天早上一看到阳光照耀,就会被投食,由此期待新的一天总是如此。然而,鸡所看到的规律背后有一个更可靠的自然规律。某一天人们发现,它不是被喂食,而是被扭断了脖子。 14世纪印度顺世论思想家摩陀婆阿阇梨也论述过“归纳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得到完美解决。这里提醒一下,我们需要谨慎作出因为过去如此,未来便注定如此的假设。好的归纳论证可以提出接受一个结论的理由,但是不能排除有疑点的论据。 乔达摩详细地说明了什么是有效的争论,什么是无效的争论。比如,他将讨论定义为采用论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来探索真理;吵架则是以获胜为目的参与争论,无关对错;而吹毛求疵甚至连赢都不想赢,只是想在对手身上挑毛病。 公平来讲,很多所谓的讨论实际上只是争吵或吹毛求疵,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因为讨论者不诚恳。我们常常忽略,有时争论并不是想要证明事实,而是更想要获胜或者想要证明别人是错的。 除非我们从真正的前提,即论据出发,否则无论我们在争论过程中技巧多么娴熟,也无法取得任何进展。这就是为什么甚至连乔达摩也提出了古怪而狡猾的论点。比如,他发现了一种他称之为“辩驳”的争论形式,这种形式在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理论中总结为“当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那么剩下的,无论多么离谱,都一定是事实”。这是一个不错的原则,只是你要记住,人类思想有限,永远无法完全确定是否已经排除了所有不可能。 然而,乔达摩这个例证对于那些还没有接受印度正统学派思想信条的人来说是没有说服力的。关于灵魂是永恒的还是短暂的问题,他的观点是如果我们假设它不是永恒的,它就不能“经历轮回,获得*终的释放”,他认为这很荒谬,所 以“我们必须承认灵魂是永恒的”。然而,如果你不接受灵魂存在的前提,自然无法接受这个论点。 哲学上的各种争论可以有效预防更尖锐、更激烈的冲突。 它鼓励我们陈述理由,而不是简单地断言;要追求真理,而不是追求胜利的荣耀。也许*重要的是,它歌颂谦卑的精神,因为任何懂得如何恰当争论的人都知道,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很难获得确定性。真诚的争论者总是对新的观点和改变想法持开放态度,在一个争论不休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人。 参阅:“证据”“直觉”“知识”“理性”“真相” 拓展阅读 足目·乔达摩,《正理经》(Akshapada Gautama, Nyaya Sutras) Asceticism 禁欲主义 有时,我们会看到身边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或是自己过度放纵,这导致我们渴望一种更简约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把自己想象成在修道院的牢房里,但是确实需要适度朴素的生活来对抗这种没有节制的行为。所以我们在新年戒酒一个月a,或者洗冷水澡,甚至开始禁食。 如今,出于健康考虑,我们倾向于尝试这种“清爽的生活”。这样做,就好像是把我们的脚趾浸入了两千多年来的禁欲传统之水中。有趣的是,英语中的禁欲(ascetic)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skesis”,*初是用来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后来指智力和道德的发展。 在释迦牟尼时代,印度出现了一系列禁欲运动。禁欲者采取的一些做法非常极端,包括一动不动、不进食甚至不呼吸,这样做的后果显而易见。释迦牟尼起初也加入了其中一个团体,但是后来得出结论:更好的觉醒之路是采用一种更温和的方法。 随后基督教隐士也开始了禁欲。这些隐士大部分是男性,也有一些女性,从3世纪左右开始他们进入埃及沙漠,通过自我禁欲来寻求净化:单身、禁食、守贫、沉默、独处、谦卑和祈祷。这些沙漠中的教父教母认为撒旦会不断地引诱他们,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对其加以抵制。有一个隐士边闲逛边吃饭,以避免从吃饭中获得快感。另一个名叫阿加托的人,为了使自己保持沉默,把一块石头在嘴里放了3年。还有一个人在抱着母亲过河时,把斗篷裹在手上,因为触摸女人的身体可能会唤醒他对其他女人的欲望。 为什么有人会接受这样的苦行呢?因为禁欲者都相信,卑贱的身体所制造的痛苦是实现灵性的障碍。因此,要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我们必须抑制肉体上的享乐和欲望。 对灵魂世界兴趣寥寥的哲学家很少有时间进行禁欲。比如,在儒家或道家的传统中几乎没有这种思想,因为两者都不相信来世。儒家伦理以创造和谐社会为目标,道家则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 同样地,亚里士多德认识到身体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他写道:“人的本性不能自足于冥想,身体必须是健康的,并拥有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他允许在美好的生活中适度(这一点很重要)的身体享受——比如“美酒佳肴和性事”,只有过度放纵才有害。 米歇尔·德·蒙田也建议适度地享受身体上的乐趣,既不要试图否认它们(因为这意味着否认我们的本性),也不要将它们放大(因为过度只会带来痛苦)。他写道,在所有的行为中,“人类的性行为”是自然且必要的。他认为我们难免成为精神和肉体的混合体,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纯粹物质的或纯粹精神的……把一个人分成截然对立的两部分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禁欲方面*坚定的反对者是休谟,在书中他反对所谓的“苦行僧般的美德”,包括“独身、禁食、苦修、克己和自我否定”。休谟认为它们“毫无意义”,是恶习而非美德。它们“愚昧了认知,刚硬了心肠,模糊了幻想,扰乱了性情”。 他这样讽刺苦行的圣人:“一个阴郁的、头脑发昏的狂热者,在他死后,可能会在历史上留下一抹痕迹;但在他活着的时候,除了那些像他一样神志不清、心神不宁的人之外,他不会受到别人的认可。” 少量的“苦行僧般的美德”,如自律和克制,可以作为对放纵的现代生活有意义的节制。但是,当节制变成对肉体的禁欲时,我们就否认了人类的物质性,也就否认了人类的本质。 参阅:“身体”“及时行乐”“消费主义”“欲望”“食物”“愉 悦”“自制力”“沉默”“简单生活”“慢生活”“独处” 拓展阅读 大卫·休谟,《关于道德原则的探索》(David Hume,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米歇尔·德·蒙田,《随笔》(Michel de Montaigne, Essays)

作者简介

朱利安·巴吉尼,英国作家、哲学家。被誉为“英国哲学科普大家”,《哲学家杂志》的共同创办者和主编,《卫报》《独立报》和BBC撰稿人。他的著作包括《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哲学家在想什么》《牛津通识读本·无神论》等,作品广受读者好评。他总是能切中当下人们切身的思想和伦理困惑,书中以生动的故事作为思想实验场景,为人们提供多种哲学选择的可能性,打破传统思维框架,另辟蹊径。 安东尼娅·麦卡洛,英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作家。她拥有东方学研究学位,以及哲学硕士学位。她在成瘾行为领域有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她是英国哲学心理咨询运动的早期成员。此外,她著有众多作品,她与朱利安·巴吉尼还共同著有《当哲学家遇上心理医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