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泰斗夏鼐

考古泰斗夏鼐

1星价 ¥40.8 (6.0折)
2星价¥40.8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366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49636679 ; 978-7-5496-3667-9

本书特色

夏鼐是著名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本书在《夏鼐纪念集》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有关师友、学生、家人回忆夏鼐的文章,以多种视角讲述了这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考古界大师的学术成就,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介绍了夏鼐亲自参与和指导的中国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内容生动感人,可读性较强,从中可以看出夏鼐为学为人的魅力,是研究夏鼐的重要基础材料。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代大师、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夏鼐先生主持国家考古研究机构三十余年,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界的引路人和掌舵者,为推进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很好的贡献。他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治学谨严,对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本书编者王世民长期跟随夏鼐先生,近年来致力于编选夏鼐日记、文集,对夏鼐研究富有经验。夏鼐去世后,曾有一些纪念文集出版,但多以研究性文章为主,本书的编选突出夏鼐生平及其交往,朋友、同事、学生、家人从各种角度回忆和先生的往来,写得富有感情,生动展现了先生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目录

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引航掌舵——考古学家夏鼐的学术人生 王世民

悼念旷世的考古历史学家夏鼐 徐贤修

哀思阵阵 ——纪念夏鼐逝世一周年(外一篇) 王祥第

永怀亡友夏鼐院士 汪远涵

夏鼐同志关怀温州文物琐记 潘国存

悼念夏鼐公 阎文儒

平生风义兼师友——悼夏鼐同志 袁翰青

忆田野考古工作中的夏鼐同志 王仲殊

永远怀念向达先生和夏鼐先生 邹 衡

忆夏鼐先生对我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关怀与指导 安金槐

夏鼐老师与定陵发掘 赵其昌

忆夏鼐先生对湖北文物考古工作的关怀 谭维四

无私才能献身 楼宇栋

追忆和夏鼐先生相处的日子 赵 铨

忆夏作铭师 杨 泓

缅怀尊敬的夏鼐先生 郑振香

难忘的往事——纪念夏鼐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黄展岳

永远怀念敬爱的夏所长 仇士华 蔡莲珍

华罗庚、夏鼐两同志回想记 刘大年

夏鼐先生的一封复信——纪念夏鼐先生逝世十周年 李仰松

夏鼐先生教我读书与写作 陈朱鹤

难忘“业余考古”的岁月——追忆夏鼐、苏秉琦二先生 刘凤翥

点燃文物复原的火花——怀念夏鼐先生 白荣金

永远怀念尊敬的夏鼐所长 孙秉根

仰之弥高 德音不瑕——缅怀夏鼐先生 卢兆荫

夏鼐——诲人不倦的导师 任式楠

忆夏鼐先生在马王堆汉墓发掘工作中 侯 良

深情怀念夏鼐教授——教我从事古尸科研的启蒙老师 彭隆祥

夏鼐与湖南文物普查 吴铭生

夏鼐先生的三封书信——纪念夏鼐先生逝世十周年 罗宗真

夏鼐先生与广州文物工作二三事 麦英豪

谨以此书纪念亡友夏鼐教授 陈正祥

聆听教诲沁心脾——记夏所长两次视察偃师商城发掘现场 赵芝荃 徐殿魁

我心中的夏鼐先生 刘庆柱

忆夏鼐先生二三事 郭大顺

我所知道的夏鼐先生 徐苹芳

记张家坡出土的西周璇玑——怀念夏鼐先生 张长寿

随夏鼐所长一九七八年和一九八〇年两次出访 张长寿

永远的怀念——写于夏鼐先生百年诞辰之时 叶小燕

怀念夏鼐先生对图书分类工作的关怀 叶常青

学界泰斗——怀念夏鼐先生 周笃生

重读夏鼐先生鉴定洛阳出土东罗马金币的信 赵振华

忆夏鼐同志为文物工作题词 王建中

求实、踏实、朴实—— 纪念夏鼐同志 吴德铎

书夏鼐先生讲演集后 冈崎敬

悼念夏鼐先生 三上次男

悼念夏鼐氏 末永雅雄

忆夏鼐先生二三事 李汝宽

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李秀君

我们的父母亲 夏素琴 夏正暄 夏正楷 夏正炎

编后 王世民


展开全部

节选

哀思阵阵——纪念夏鼐逝世一周年(外一篇) 王祥第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夏鼐逝世已经一周年了。他的轶事颇多,今不及书,简略叙述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以纪念这位已故的乡亲。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〇年,夏鼐在上海光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读书。他读文科,而数理化的成绩也是满分的。对有些课外书,他则录抄精华成册。光华大学有些外国名流学者来演讲,高中生夏鼐次次去听讲,他能记录下英文笔记,这是大学部学生也少有人能做到的。 夏鼐智力如常人,照他自己的话来讲,不论干什么,只要专心加恒心,自然入脑筋,不易忘记。夏鼐也不是整天在读书,嬉时他专心嬉,读时用心读,他还是高中部三级跳远的选手呢。因为平时持之有恒,所以在大小考试前,他不温习,而居然科科得满分。在高中部,他是著名的高才生。 进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校内名教授多,他如饥如渴地学习,进展更快了。吴晗和他同级同读历史系,也佩服他学习精神和治学态度的。 夏鼐留英期间,是著名的留学生,是其严谨永恒精神所使然。他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老朋友间有戏呼之为夏博士者,他面红耳赤,要求人不要开玩笑。依他来说,得到博士学位,不过是向学术进军的初步。秉此精神,他步步攀上学术的高峰,成为我国荣获外国国家院士称号*多的人。我国考古学上的文化分期,近人以夏鼐的论断为宗,尊之为我国考古学的奠基人。 本文原载《温州日报》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故友夏鼐记事 温籍国际考古学权威、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夏鼐逝世迄今已届二周年。 这里只就过去日常所接触到的,而外人所较少知道的事,追述一二,以寄悼念之情。 夏鼐怎么会走上考古专业的道路? 一九三四年七月,夏鼐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后转读研究生。是年秋,清华公告招收留美公费生十三名,其中考古学和欧洲近代史各一名。夏鼐拟报考欧洲近代史。 这时,比夏鼐早一年毕业留校历史系当助教的杨绍震来找夏鼐,杨说对欧洲近代史这门考试我已准备一年时间了,你若也报考欧洲近代史,那我必将落第了。所以我来要求你去报考考古学的。夏鼐开始说自己对考古学只读过一学年,所知有限。杨说你只要稍稍涉猎一下就济事了,你是必然考取的。夏鼐同意了杨的要求报考考古学了。 榜示后,夏和杨都录取。在录取的十三人中,夏鼐的考分居首位。杨可谓有知己知彼之明。杨后来在台湾当教授,今尚健在。由于杨绍震偶然的要求,竟使夏鼐走上考古学的道路。 夏鼐敢于接受杨绍震的要求,改为报考考古学,无非因为学得踏实,有信心考取之故。他曾说过真才实学是立身之本这句话。他对有兴趣的课题,博览群书,手抄笔录与此有关材料,汇订成册。叶适是宋代温州学者,与高中课程毫不相涉。可夏鼐仍在课余时在图书馆抄有关材料。在清华大学读书更精心,阅中译本总对照原文来阅。读古籍则师承了已故大师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精读法,广采有关资料在自己书本的字里行间,密密麻麻注上蝇头小字或加校勘,日积月累,书本几无空隙处。元代温州人周达观著的《真腊风土记》约一万字,而夏的注校字数却远远超过之,还贴上附页。一九七九年,他出版了十二万字的《真腊风土记校注》,超过原书字数十倍,人称精辟之作。 夏鼐为学精神略举如上,以纪念他的逝世两周年,同时也希望温州能再出现像夏鼐这样名震世界的学术伟人!

作者简介

王世民,193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56年9月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参加过汉长安城的发掘。1995年8月退休后,主要致力于《夏鼐文集》《夏鼐日记》的编辑整理。著有《商周铜器与考古学史论集》《夏鼐传稿》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