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1230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020112302 ; 978-7-02-011230-2

本书特色

“*优秀的人都在集中营里丧命,*糟糕的人却幸存了下来 。”——詹姆斯·伍德,《见证的艺术》一个幸存者的羞愧,对法西斯暴政的非凡见证如何在地狱保持尊严、不认同兽性的权力20世纪反思法西斯的*重要的著作之一畅销70年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法国《世界报》 “二十世纪的一百本书”

内容简介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游击队后不久,莱维被捕,他选择承认自己是犹太人,避过了被立即枪决的命运,却开始了集中营长达 11个月的地狱梦魇。

对于编号174517的集中营囚犯莱维来说,地狱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目的就是毁灭,在肉身毁灭之前先快速、高效地销毁人类的尊严和精神。
在这部处女作中,莱维记录了囚犯们靠前的困厄,他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绝望的忍耐、抵抗、甚至妥协。一切文明的前提在此都全然瓦解。 集中营等级分明的内部环境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有向权力臣服者;有因为单纯无私而受难者;还有只求利用规则无辜自保的大多数人。但在这个优选个人主义的地狱里,却仍有体面谨慎的友谊、壮烈的起义和外部文明世界的微光。
莱维用冷静又克制的文字记录了集中营对欧洲犹太人肉体和精神双重的残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了法西斯暴政的本质——法西斯用平庸、仪式化和冷漠的暴力,接近抹杀“另一群人”的尊严和意志,让其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躯壳;更是利用人性的“灰色地带”,用权力腐蚀囚犯的尊严,导致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于这种暴力。
莱维直面了这种对人性的玷污,回顾了自己和难友们的抗争、软弱和尊严。同时,他也以犀利又宽忍的视角,勾勒那些在“灰色地带”中凭借自私、施暴和麻木幸存下来的所谓“强者”。更多的,还有那些在无比的孤寂中滑向死亡的人。
莱维相信,正因为人类发明了奥斯维辛,每个人的生存都是有愧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取消正义和邪恶的界限。我们仍要保留拒绝认同邪恶的*后的权力,肩负起对人性、对他人无限的责任。

目录

见证的艺术——普里莫·莱维如何幸存 1 作者前言 1 旅途 1 在深渊之底 11 启示 28 医务室 33 我们的长夜 48 劳动 57 快乐的一天 64 这里的善与恶 71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80 化学考试 94 尤利西斯之歌 102 夏天里的事情 110 1944年10月 117 克劳斯 125 “那三个人去实验室” 130 *后一名 139 十天的遭遇 145 普里莫·莱维年表 169
展开全部

节选

随着钟声敲响,漆黑的营地苏醒了。突然滚烫的热水从淋浴喷头迸出,身上感到有五分钟的舒适;可是随后,立刻闯进来四个人(也许是理发匠),我们全身湿淋淋的,冒着热气,他们大声吆喝着使劲把我们推进旁边的屋子里去,那里是冷冰冰的;另有人在这里大声嚷嚷着往我们身上扔抹布似的东西,往我们手中塞一双木头底的破鞋。还未等明白过来,我们就已经到了屋子外面,只见一片蓝澄澄的白雪,晨曦下冰天雪地,我们赤着脚光着身子,手里捧着全部行装,得跑到百米以外远处的另一个棚屋里去,在那里我们才被允许穿上衣服。
我们收拾停当后,每个人都待在自己的角落里,而且我们不敢抬头看别人。没有地方可以照镜子,但我们的模样就在我们跟前,反映在几百张铁青的脸庞上,那成百个可怜肮脏的玩偶身上。我们就这样变成了昨晚曾经隐约看到过的幽灵般的幻影。
此刻,我们头一次意识到,我们的语言缺乏能以用来表达所蒙受的这种侮辱的词语,它摧毁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在一瞬间,凭借几乎未卜先知的直觉,现实本身向我们揭开了面纱:我们到了深渊之底。没有比这更低之处了,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境地了。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我们的:他们剥夺了我们的衣服和鞋子,连头发也给剃光了;如果我们说话,他们不会听;如果他们听我们说话,他们也不会明白。他们把我们的名字也剥夺了:倘若我们想留住它,就得在我们身上找到能够保留它的力量,让我们的名字背后的我们的些许东西,曾经的我们的些许东西,还能得以保存下 来。
我们知道,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很难被人理解,就这样也挺好。不过,请每个人都想想,往往有多少价值,有多少意义都蕴含在我们日常一些*细小的生活习惯之中,包含在我们连**卑贱的乞丐都拥有的无数物件之中:一张手绢,一封旧信,一张至亲至爱的人的照片。这些东西是我们本身的一部分,几乎是我们身上的肢体;无法想象在我们的世界里连这些东西也都被剥夺了,也不能想象很快我们会找到另外别的东西取代旧有的,用我们其他的东西来象征和唤起我们的记忆。
现在请想象一下,一个人被剥夺了所有他爱的人,被剥夺了他的家,被剥夺了他的习惯,他的衣服,被剥夺了一切,*后被彻底剥夺了他拥有的一切:他将会是个虚无的人,沦为只剩下痛苦和需要的人,忘却了尊严和判断能力,因为谁失去了一切,就往往容易失去自我;因此,没有和同类的亲密关系,他就会轻易地抉择自己的生死;*幸运的情况就是,出于一种纯粹功利来判定其生死。这样,一个人就会理解把集中营称作“毁灭之营”一词的双重含义了,而且我们想用“倒在深渊之底”这句话来表达,其含义就很清楚了。

相关资料

莱维并不认为人类天性是神圣的,他持续揭示了世俗人性的断裂——他捍卫人类的尊严,即使他逐渐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自己无法为人类这个物种辩护。
——《纽约时报》
莱维有时候会提到他感到一种更大的羞耻——耻于生而为人,因为正是人类发明了集中营。但是,如果说这是一种普遍羞耻的理论,它却无关原罪。 莱维的写作*让人愉悦的一个特质就是,它独立于各种宗教诱惑的自由。
——《纽约客》
问题在于,在一个每种细节都被设计来将人类变成行尸走肉的环境里,一个人如何才能维持自己的人性。
——《洛杉矶书评》
莱维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他带着被抑制的愤怒的能量突然迸发热情和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更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1919-1987),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莱维1947年出版**部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作品《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直至该书于1958年推出修订版,莱维终获文坛认可,迄今为止这本书已被翻成四十多种语言。
1945年,在奥斯维辛经历了11个月的折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返回家中后,莱维继续从事工业化学的职业。凭《再度觉醒》这部作品成为世*级作家后,莱维专事写作,相继创作《缓刑时刻》《其他人的悲剧》《元素周期表》和《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
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都灵寓所跳楼身亡,官方推断原因为自杀。 译者简介:
沈萼梅 (1940- ),浙江慈溪人,1958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2011年,因其“在中国传播意大利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获意大利政府颁发的“仁惠之星”爵士勋章。主要译著有《玫瑰的名字》《无辜者》《罗马故事》《火》《鄙视》《利比亚沙漠》《罗马女人》《常青藤》《时光匆匆老去》等。2011年,《玫瑰的名字》中译本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年度*佳翻译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