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克维奇中短篇小说选/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显克维奇中短篇小说选/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1星价 ¥62.4 (6.5折)
2星价¥62.4 定价¥96.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6894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764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020168941 ; 978-7-02-016894-1

本书特色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高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高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收到几代读者的喜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对新中国读者影响*大的外国文学丛书之一。 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精品,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编委会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冯至 田德望 朱光潜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闻家驷 钱学熙 钱锺书 楼适夷 蒯斯曛 蔡仪 1978—2001 卞之琳 巴金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卢永福 冯至 田德望 叶麟鎏 朱光潜 朱虹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张羽 陈冰夷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陈燊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姚见 骆兆添 闻家驷 赵家璧 秦顺新 钱锺书 绿原 蒋路 董衡巽 楼适夷 蒯斯曛 蔡仪 2019— 王焕生 刘文飞 任吉生 刘建 许金龙 李永平 陈众议 肖丽媛 吴岳添 陆建德 赵白生 高兴 秦顺新 聂震宁 臧永清

内容简介

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贯穿显克维奇的整个文学生涯。《显克维奇中短篇小说选》从他一生创作的六十余篇中短篇小说中精选十余篇,它们都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富于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些作品不仅是显克维奇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受到读者的喜爱。《音乐迷杨科》和《天使》反映了波兰农村儿童的悲惨命运,前者曾入选语文教科书。《炭笔素描》和《一个家庭教师的回忆》反映了当时沙俄统治的黑暗和人民悲惨的命运。《灯塔看守》讲述波兰流亡者的经历,二十世纪初就由鲁迅介绍到国内。

目录

目次

译本序

哈尼娅

炭笔素描

鹤群

音乐迷杨科

天使

穿过草原

奥尔索

一个家庭教师的回忆

为了面包

胜利者巴尔特克

灯塔看守

酋长

第三个女人

海边恋情

愿你福星高照

错误的喜剧


展开全部

节选

老米科瓦伊临终时,把哈尼娅托付给我,要我好好照顾她,那时候我已经十六岁了;她比我小不到一岁,所以她也刚刚进入少女的豆蔻年华。 我几乎是硬把她从她死去的爷爷床边拉走的,我们一道来到我家的小礼拜堂。礼拜堂的大门敞开着:在古老的拜占庭式的圣像前,点着两支蜡烛,但是烛光微弱,仅仅能把神坛里面的黑暗之处照得依稀可辨而已。我们并排跪着。她悲痛欲绝。由于哭泣、悲哀和睡眠不足,她显得疲倦不堪。这孩子把可怜的小脑袋靠在我的肩膀上,我们便一声不响地跪在那里。时间已经很晚了,在礼拜堂隔壁的房间里,那座革但斯克生产的老钟上的布谷鸟用尖锐的叫声宣告:已是午夜两点钟了。万籁俱寂,只有远处的雪片拍打着礼拜堂的窗棂所发出的响声,以及哈尼娅悲伤的叹息声打破了这种寂静。我无法对她说句安慰的话,只有让她紧紧贴在我的身上,像个保护人或者哥哥那样。我也无法祈祷,成百上千种的印象和情感在我的脑海里、心里不断涌现。种种不同的景象从我眼前掠过。然而从这种种混乱的思绪中,渐渐引导出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这就是:这个闭着双眼,脸色苍白,偎靠在我肩膀上的小脸蛋,这个孤苦无依的小姑娘,现在成了我心爱的妹妹,为了她,我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她,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向全世界挑战。 这时候,我的弟弟卡佐也进来了,跪在我们的后面,接着,卢德维克神父和几个仆人也走进了小礼拜堂。我们按照通常的习惯,做起了晚祷。卢德维克神父高声念起了祷文,我们跟着他念,或者齐声念着应对祷文来跟他唱和。脸颊上有两条伤痕的圣母的黝黑脸孔和蔼地望着我们,仿佛她也要来分担我们家的悲伤、忧虑、苦难和不幸,并对这些跪在她脚下的人们表示祝福。在祈祷时,卢德维克神父开始提到死者们的名字,我们往往以“愿他们安息”来回答。等到卢德维克神父念到米科瓦伊的名字时,哈尼娅又放声哭了起来。于是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死者托付给我的任务,我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哪怕要付出*大的牺牲也在所不辞。这是一个少年一时感情冲动的誓言,他既不知道这种牺牲可能有多大,也不知道这种责任有多重,然而它包含着崇高的激情和发自内心的善良的热忱。 祷告完后,我们便各自散去休息。我吩咐女管家老温格罗夫斯卡把哈尼娅带到从此归她住的那个小房间,而不是到她往日住的那间女用人起居室去。我还让女管家整夜陪着她。我自己呢,深情地吻了一下这个孤女,便向厢房走去,我、卡佐和卢德维克神父都住在那里,家里人把那里叫作“公寓”。我脱衣上了床。尽管我为我衷心喜爱的米科瓦伊悲伤,但对于我担任保护人的角色却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认为这把我的身份提高了。我这个十六岁的小伙子,已经成了一个羸弱的可怜姑娘的靠山了。我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了。我暗自思忖道:“我的好老人,对于你的少爷和小东家,你是不会失望的,你把你孙女的未来交给了一个可信赖的人,你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的确,对于哈尼娅的未来,我是完全放心的。到时候,哈尼娅会长大成人,还要出嫁的这种思想,那时候我一点也没有考虑到。我心想:她会永远和我在一起,她会像我的妹妹那样得到精心的照顾,也会像妹妹那样受到我的喜爱,也许她会伤心,但是她会生活得很平静。按照古老的传统习惯,长子所得到的遗产,要超过弟弟妹妹们的五倍,虽然在我们家庭中并没有法定的长子继承制,但是做弟弟妹妹的却一直尊重这种习惯,从来没有反对过。我是家中的长子,大部分财产将来都要归我所有。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学生,却已经把这些财产视为己有了。我父亲是这一带*富有的大地主之一,的确,我们家并不像豪门大户那样有万贯家产,但却像古老的贵族那样富足,能使人丰衣足食,过上平静的生活,一直到死都不用发愁。总之,我是相当富有的了,所以我对我自己和哈尼娅的未来才会这样放心。我知道,不管等待着哈尼娅的是何种命运,一旦她需要,她就能随时从我这里得到安宁和帮助。 这样思来想去之后,我便沉沉入睡了。翌日早晨,我便把委托给我的这种保护权付诸实施。不过,我采用的方法是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啊!尽管如此,即使我今天回想起来,心里也不免有几分激动。当我和卡佐一道去进早餐时,餐桌旁已坐好了卢德维克神父,戴维斯夫人——我们的家庭教师,和我的两个小妹妹。像平日一样,两个小妹妹坐在高藤椅上,小脚乱踢着,高兴地说着话。我神气十足地坐到了我父亲的位置上,用一家之主的眼光朝桌子扫了一眼,转身对站在一旁的小男仆,用冷淡和命令的口气说道: “给哈尼娅小姐拿一副餐具来!” 我特意把“小姐”这个词说得很重。 这样的事在我家里还是初次发生。哈尼娅一向在女用人的起居室用餐,尽管我母亲先前曾要她和我们同桌吃饭,老米科瓦伊却一直不同意,他再三说道:“这不合适,还是让她知道尊敬你们家的人吧,别的就不必啦!”现在我把新的习惯带到了家里。好心的卢德维克神父满脸堆上了笑容,但他闻了闻鼻烟,又用有颜色的手绢捂住鼻子来掩饰他的微笑。戴维斯夫人却一脸不高兴,虽然她心地善良,但由于她出身于法国的贵族世家,因而贵族派头十足。而小男仆弗兰齐什克却张着大嘴,惊讶地望着我。 “给哈尼娅小姐拿一副餐具来,你听见没有?”我又说了一遍。 “我听见了,尊敬的老爷!”弗兰齐什克答道。显然是我说话的声调对他发生了作用。 今天我承认,当这位“尊敬的老爷”生平**次听到别人这样称呼他时,几乎抑制不住他嘴边流露出来的满意的微笑,然而“老爷”的尊严却不许他笑。这时候,餐具摆好了,餐厅的门也打开了,哈尼娅走了进来,穿着一件黑衣裙,那是女仆和老温格罗夫斯卡连夜给她赶制出来的。哈尼娅脸色苍白,满脸泪痕,两条金黄色的发辫垂挂在衣裙上,辫梢上结着黑纱带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亨利克·显克维奇(1846—1916) 十九世纪波兰作家,出生于波兰卢布林省,在华沙大学读书时便已显露出文学天赋。曾以记者身份赴美采访,创作了许多报告文学。主要作品包括通讯集《旅美书简》、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和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等,以及各种题材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1905年主要因《你往何处去》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表彰他史诗一般的作品表现出的卓越成就”。 译者简介 林洪亮(1935— ) 江西南康人,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语文系,获硕士学位。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波兰戏剧简史》《显克维奇》《东欧当代文学史》等专著,译有《你往何处去》《人民近卫军》《十字军骑士》等长篇小说。曾获波兰文化功勋奖章和波兰总统颁发的十字骑士勋章等荣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