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药剂学(第3版/本科中医药类/配增值)

中药药剂学(第3版/本科中医药类/配增值)

1星价 ¥59.5 (7.0折)
2星价¥59.5 定价¥8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157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41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117315784 ; 978-7-117-31578-4

本书特色

1.立德树人,思政教育;2.准确定位,联系实际;3.夯实基础,整体优化;4.注重衔接,合理区分;5.体现传承,突出特色;6.与时俱进,纸数融合;7.创新形式,提高效用;8.突出实用,注重技能;9.立足精品,树立标准;10.三点兼顾,有机结合。

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上篇、中篇与下篇三部分。上篇为“总论”(~7章),主要介绍制药卫生、中药调剂、中药剂型制备的基本操作、包装贮藏及新技术;中篇为“中药剂型”(第8~21章),主要介绍各类中药剂型的理论知识、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下篇为“设计与评价”(第22~25章),主要介绍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生物有效性、配伍变化以及设计等内容;并附“中英文名词对照”和“中文名词索引”。 本教材的编写力求反映中医药特色和当前中药药剂学的现状,充分吸收中药药剂学的当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注重基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与互动。

目录

上篇 总  论
**章 绪论 / 2
  **节  概述 / 2
  第二节  中药剂型 / 4
  第三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 7
  第四节  药品标准 / 10
  第五节  药品管理法规 / 14
第二章 制药卫生 / 17
  **节  概述 / 17
  第二节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 20
  第三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 23
  第四节  防腐与防虫 / 29
第三章 中药调剂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 32
  **节  中药调剂 / 32
  第二节  中药处方的调剂 / 33
  第三节  小包装中药饮片的调剂 / 35
  第四节  中成药的调剂 / 37
  第五节  汤剂与煮散 / 37
  第六节  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 / 41
  第七节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 42
第四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 / 47
  **节  粉体学基本知识 / 47
  第二节  粉碎 / 52
  第三节  筛析 / 57
  第四节  混合 / 61
第五章 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 / 66
  **节  概述 / 66
  第二节  浸提 / 67
  第三节  分离与精制 / 76
  第四节  浓缩 / 83
  第五节  干燥 / 87
第六章 中药制剂新技术 / 95
  **节  包合技术 / 95
  第二节  固体分散技术 / 100
  第三节  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 / 104
  第四节  脂质体制备技术 / 109
第七章 中药制剂的包装与贮藏 / 116
  **节  概述 / 116
  第二节  药品包装材料及技术要求 / 117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包装 / 119
  第四节  包装设计与药品说明书、标签制订 / 120
  第五节  中药制剂的贮藏 / 122
中篇 中药剂型
第八章 浸出制剂 / 126
  **节  概述 / 126
  第二节  合剂 / 127
  第三节  糖浆剂与煎膏剂(膏滋) / 129
  第四节  酒剂与酊剂 / 134
  第五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 137
第九章 液体制剂 / 140
  **节  概述 / 140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 142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 148
  第四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 149
  第五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 / 151
  第六节  乳状液型液体制剂 / 153
  第七节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 161
  第八节  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 166
第十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 170
  **节  概述 / 170
  第二节  热原 / 173
  第三节  注射剂的溶剂 / 175
  第四节  注射剂的附加剂 / 178
    七、 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 / 181
  第五节  注射剂的制备 / 183
  第六节  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 192
  第七节  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 / 195
  第八节  粉针剂与其他注射剂 / 198
  第九节  眼用液体制剂 / 201
第十一章 散剂 / 207
  **节  概述 / 207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 / 208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检查 / 214
第十二章 颗粒剂 / 218
  **节  概述 / 218
  第二节  颗粒剂的制备 / 219
  第三节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 225
第十三章 丸剂 / 228
  **节  概述 / 228
  第二节  水丸 / 229
  第三节  蜜丸 / 232
  第四节  糊丸与蜡丸 / 236
  第五节  浓缩丸 / 238
  第六节  滴丸 / 239
  第七节  丸剂的包衣 / 240
  第八节  丸剂的质量检查 / 241
  第九节  丸剂的包装与贮藏 / 243
第十四章 片剂 / 246
  **节  概述 / 246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 / 249
  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 / 254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 265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评价 / 270
  第六节  片剂的包装与贮藏 / 273
第十五章 胶囊剂 / 276
  **节  概述 / 276
  第二节  胶囊剂的制备 / 277
  第三节  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 287
第十六章 胶剂 / 289
  **节  概述 / 289
  第二节  胶剂的原辅料选择 / 290
  第三节  胶剂的制备 / 291
  第四节  胶剂的质量检查 / 293
第十七章 栓剂 / 294
  **节  概述 / 294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 296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 / 298
  第四节  栓剂的质量评价 / 302
第十八章 外用膏剂 / 305
  **节  概述 / 305
  第二节  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 / 310
  第三节  贴膏剂 / 320
  第四节  膏药 / 330
  第五节  糊剂、涂膜剂与搽剂 / 332
  第六节  外用膏剂的研究方法 / 334
第十九章 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 / 338
  **节  概述 / 338
  第二节  药物在呼吸系统的沉积和吸收 / 338
  第三节  气雾剂 / 339
  第四节  喷雾剂 / 346
  第五节  粉雾剂 / 349
第二十章 缓控释制剂、迟释制剂与靶向制剂 / 353
  **节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 / 353
  第二节  靶向制剂 / 361
第二十一章 其他剂型 / 364
  **节  膜剂 / 364
  第二节  丹药(丹剂) / 366
  第三节  锭剂与茶剂 / 367
  第四节  灸剂、熏蒸剂与熨剂 / 369
  第五节  曲剂与湿敷剂 / 370
  第六节  油剂 / 371
下篇 设计与评价
第二十二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 374
  **节  概述 / 374
  第二节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 375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 / 383
  第四节  中药固体制剂的稳定性 / 388
第二十三章 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 / 390
  **节  概述 / 390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 392
  第三节  影响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的因素 / 395
  第四节  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的评价 / 398
第二十四章 中药制剂的配伍变化 / 408
  **节  概述 / 408
  第二节  体外配伍变化 / 409
  第三节  体内配伍变化 / 413
  第四节  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 416
  第五节  配伍变化的研究方法 / 417
第二十五章 中药制剂的设计 / 419
  **节  概述 / 419
  第二节  中药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 420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设计 / 421
  第四节  中药制剂的中试设计 / 426
  第五节  中药制剂评价与中药新药注册 / 42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 432
中文名词索引 /439
主要参考书目 /44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浙江省教学名师;2002年作为浙江省特殊人才引进至浙江中医药大学。曾任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浙江中医药大学浙八味(道地药材)研究所所长。现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中药学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中药学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