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073899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725
- 出版时间:2010-12-01
- 条形码:9787100073899 ; 978-7-100-07389-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新故相推 日生不滞 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 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自晚请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
内容简介
郭绍虞,是我国有名的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汉语语法修辞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撰写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宋诗话考》《语文通论》辞新探》等二十多部著作,特别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为建立系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中国文学批评史》即为这方面的代表著作。上卷所述截至北宋,出版于1934年,经胡适审定为教育部颁的大学用书;下卷分为两册,范围为南宋至清代中叶,出版于1947年。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将旧版加以修订,合为一册重新出版。全书的叙述还是以儒家传统文学观为贯穿批评史的主线,并辅之以道、释二家思想的种种影响与渗透。
目录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
五版自序
**篇 总论
**章 中国文学批评演变概述
第二章 文学观念之演进与复古
第三章 文学观念演进与复古之文学的原因
第四章 文学观念演进与复古之思想的原因
第五章 文学观念之演变所及于文学批评之影响
第二篇 周秦——文学观念演进期之一
**章 儒家
**节 孔门之文学观
**目 关于“文学”诸名之意义
第二目 尚文与尚用
第三目 孔门文学观之影响
第二节 孟子之知言养气说
**目 知言说
第二目 养气说
第三节 荀子之传统的文学观
第二章 墨家之文学观
第三章 道家思想及于文学批评之影响
第三篇 两汉——文学观念演进期之二
**章 由史籍中窥见汉人对于文学之认识
**节 “文学”与“文章”、“文辞”之区别
第二节 《艺文志》中之《诗赋略》
第二章 经学家之论诗见解
第三章 扬雄
**节 扬雄之论赋
**目 扬雄以前之赋论与其早年见解
第二目 晚年见解与其以后之赋论
第二节 扬雄之论文
第四章 王充之文学观
第四篇 魏晋南北朝——文学观念演进期之三
**章 魏晋之文学批评
**节 曹丕与曹植
第二节 陆机《文赋》
第三节 左思与皇甫谧
第四节 总集之结撰者
**目挚虞《文章流别论》
第二目 李充《翰林论》
第五节 反时代潮流的批评家
……
第五篇 隋唐五代——文学观念复古期之
第六篇 北宋——文学观念复古期之二
《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
**篇 总论
**章 文学批评完成与发展之三阶段
第二章 南宋金元文学批评概述
第三章 明代文学批评概述
**节 与文学之关系
第二节 与学术之关系
第四章 清代文学批评概述
第二篇 南宋金元
**章 南宋之文论
**节 道的问题
**目 胡铨(楼钥附)
第二目 朱熹
第三目 真德秀与魏了翁
第二节 法的问题
**目 古文之法
第二目 四六之法
第二章 南宋之诗论
**节 道学家
**目 张栻(家铉翁附)
第二目 朱熹
第三目 包恢
第二节 诗人
**目 张戒
第二目 杨万里(朱弁附)
第三目 陆游(戴复古附)
第四目 姜夔
第五目 四灵派
第六目 严羽
**款 沧浪以前之诗禅说
第二款 禅与悟
第三款 神韵与格调之沟通
第四款 论诗体
第七目 刘克庄
第三章 金代文学批评
**节 赵秉文与李之纯(雷希颜附)
第二节 王若虚
第三节 元好问
第四章 元代文学批评
**节 郝经
第二节 方回
第三节 戴表元与袁桷
第四节 刘将孙(欧阳守道、刘辰翁、赵文附)
**目 文论
第二目 诗论
……
第三篇 明代
第四篇 清代(上)——文论
第五篇 清代(下)——诗论
节选
两汉的经学家,本是《儒林传》中的人物,是当时所谓文学之士而不是文章之士,当然对于文学批评没有关系;惟以《诗》三百篇亦列于六经之故,于是一般经生犹有一些关于《诗》学方面的议论。但经生之《诗》论,实在不免太拘泥或太穿凿。即如匡衡这样,当时人称为“无说《诗》,匡鼎来;匡语《诗》,解人颐”者,应当别有妙解了,而我们看他所上各疏中所引的诗句,亦完全同孟子一样,把诗句牵引到王道上去,未见有什么解颐的妙解。 大抵汉人说诗,都是沿袭以前的旧法,或是传述以前的旧闻,并没有什么创见。即如《诗大序》一篇在文学批评史上较为重要者,亦不过汇萃旧说略加整理而已。汉人称《大序》为子夏所作,宋儒甚有谓《大序》非孔子不能作者,皆由过于重视《大序》之故,实则《大序》中几项重要之点,大率不外袭用周秦旧说。如: 一、明诗乐之关系——“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案此与《乐记》相同。《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郑《注》云:“方犹文章也。”《乐记》又云:“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又《荀子??劝学》篇云“诗者中声之所止也”,亦近此意。 二、明诗之起源——“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案:此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与《虞书》“诗言志”之意相同;言“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亦即《虞书》“歌永言”之意;不过说得更明畅,而于古代诗、歌、舞三者混合之迹,亦能明其关系而已。又《乐记》云:“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亦与《大序》此语相同。孔《疏》云:“按《诗》先云嗟叹,后云咏歌之,此先云长言之,后云嗟叹之,文先后不同者,何也?《诗序》是属文之体,又略言之;此经委曲说歌之状,其言备具。”是又《乐记》与《大序》可以相互印证之处。又汉初人论《诗》亦多申言志之说。如陆贾《新语??慎微》篇云:“故隐之则为道,布之则为诗。(诗下原有‘文’字,今从俞樾校删。)在心为志,出口为辞。”又贾子《新书??道德说》云:“诗者,志德之理而明其指,令人缘之以自成也。故日诗志此之志者也。” 三、明诗与时代之关系——“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案:此与《乐记》文同。又云:“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此等历史的批评,亦本于孔门论世之意,而推阐之。 四、明诗之功用——“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案:此节亦与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诸语相同,完全以《诗》作为人事上实际的应用。 五、明诗之体类——“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又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案六义之说,旧时皆以三经三纬解之,惟章太炎《六诗说》始有异解,谓六义均为辨别韵文之体。窃谓序文之论四始,只举风、雅、颂三者,则旧时三经三纬之说,亦未可非。由三经言,说明《诗》之分类,是归纳的批评;由三纬言,建立文学上的原则,是推理的批评。《大序》中亦惟此意为较值得注意,然而《荀子??儒效》篇已有风、雅、颂之称,则知亦出昔人旧说而已。 此外汉人说诗,都不外本于孟子的方法,而更多流弊。毛《传》于《小弁》一诗引孟子评“固哉高叟之为诗”一节亦可为他说《诗》方法本于孟子之证。他如《韩诗外传》之多方附会,与《说苑??新序》之引用《诗》句以作论证,也都是沿袭孟子之旧法者。 沿袭孟子以意逆志的方法,于是有《诗序》。《诗序》说明诗的本事,亦未尝不是解释的批评;不过诗意本较委曲,而解诗者又委曲求之,则这样的以意逆志,便不免发生绝大的危险。所以齐、鲁、韩、毛四家之说彼此互异,而此等批评便近于武断,近于附会了。
作者简介
郭绍虞(1893年-1984年),名希汾,字绍虞,生于江苏苏州,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复旦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共党员,民盟成员。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书法 、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沧浪诗话校释》《宋诗话考》《宋诗话辑佚》。郭绍虞先生以照隅室作为斋名。晚年印有《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照隅室杂著》三种。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24.0¥52.0 -
她们
¥15.0¥46.8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21.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7.8¥26.0 -
山月记
¥14.8¥39.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4.4¥4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3.7¥29.8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西南联大文学课
¥32.1¥58.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31.9¥5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2.2¥2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32.8¥78.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我与地坛
¥15.4¥28.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34.7¥68.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