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1星价 ¥30.2 (7.2折)
2星价¥30.2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585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12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020158546 ; 978-7-02-015854-6

本书特色

梵语经典文学理论摘译 “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的选题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全国外国文学专家数十人共同研究和制定,所选收的作品,上自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下至二十世纪初,系各历史时期及流派代表性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二十世纪以前文艺理论作品的精华,曾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该丛书曾列入国家“七五”“八五”出版计划,受到我国文化界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各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满足文艺理论界的迫切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对这套丛书的选题进行调整和充实,并将选收作品的下限移至二十世纪末,予以继续出版。

内容简介

  梵语经典文学理论摘译“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的选题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当时的文学研究所组织全国外国文学专家数十人共同研究和制定,所选收的作品,上自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下至二十世纪初,系各历史时期及流派代表性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二十世纪以前文艺理论作品的精华,曾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该丛书曾列入“七五”“八五”出版计划,受到我国文化界的普遍关注和欢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各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满足文艺理论界的迫切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对这套丛书的选题进行调整和充实,并将选收作品的下限移至二十世纪末,予以继续出版。《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外国文艺理论丛书》摘译了五本梵语文学理论著作。《舞论》是现存的古印度早的系统文艺理论著作,一般认为产生于二世纪,论述了戏剧演出的各方面。《诗镜》是古代印度同类书中现存早的两部之一,实际是一本作诗手册。《韵光》是大约九世纪的作品,系统创立了关于“诗的灵魂”的理论。《诗光》大约诞生于诗论盛极将衰的十一世纪,而它也被看作古典诗论的总结。《文镜》是十四世纪的著作,是古代印度文学理论中后期的综合论著。

目录

译者序

舞论
诗镜
韵光
诗光
文镜
展开全部

节选

  《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舞论》基本上是注重实际演出工作的书,与后来的文艺理论书注重创作和评论作品不同;但是它在理论方面仍然接触到一些重要的问题,而且往往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失为多少有进步意义的意见。例如它论到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戏剧的目的、效果和教育意义,戏剧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戏剧如何通过表演将本身的统一情调传达给观众,各种表演(语言、形体、内心活动见于外形)的意义与相互关系,各种角色(人物)的特征,如何判断戏剧演出的成功与失败等等。它承认现实生活是戏剧的基础与来源,戏剧应当全面反映现实,模仿现实生活。它规定戏剧不只是满足观众的不同需要和娱乐,应当有教育意义。它认为戏剧应有统一的基本情调而一切必须与此结合并为此服务。它认为基本情调(“味”)有其产生的条件,也就是说,能通过一定的活动而为人们所明白认识的具体情况(“别情”),因而可以有一定的具体表演方法作为传达手段(“随情”),而一个基本情调(戏剧的亦即文学的)乃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一般感情表现(“情”)而定,而同类感情又有复杂的情况,故必须依作品内容需要定出主次(固定的“情”和不定的“情”),以配合基本情调。它看到了戏剧与其源泉的关系是要“模仿”,而戏剧与其效果的关系是要“感染”,至于这个过程的中间环节则在于凝为以“情”为基础的“味”,而借复杂的表演以求传达出统一的内容。它断定以外形活动表现的内心活动表演是表演的基础,而看不见的内心活动应与基本情调(“味”)和谐一致。它分析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感情特征而归结为八种“味”和许多“情”,一一提炼为舞台上的表演程式。它重视语言在戏剧中的作用。它具体分析戏剧的成功和效果,认为来自语言和外形的低于来自内心表演和情调感染的。它又分析戏剧的失败除来自自然界和敌人以外还有剧本、演出和演员本身的错误。然后它分析观众的各种情况,认为“世人”的种种不同品质是戏剧的基础,而“世人”才是评判戏剧成败的。总之,它把戏剧的来源、依据、目的、效果、成分、传达方式及其中的道理、评价标准等等问题都论到了。尽管书中的这些思想有些模糊、矛盾,其表达方式也很素朴、简单,而且用了两千年前古代印度人所习惯的方式,说的是“行话”,但是其中心思想却显然是系统的、一贯的、有条理可循的。  在论“味”和“情”的关系等方面,它似乎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现代所谓美和美感的问题。这在后来的理论(主要是新护的著作)中得到了发挥,而为现代一些印度学者作为古典美学理论加以阐述。  至于书中表现的思想方法,例如着重分析和计数以及用类推比喻作说理的证明,则是古代印度的传统习惯,我们从汉译佛教经典中也常可见此情况。这种分析有时很精细,有时不免琐碎、拼凑和不确切。问难和辩论也是古代印度常用的论著体裁和思想方法,这在书中不多见。书中显然有两个层次,论“味”和“情”部分中的散文自然比歌诀为晚,因而有些论证方式与全书体例不大一致。  当然,在《舞论》的时代,戏剧只能是供上自宫廷下至市井观赏而以富裕的剥削阶级为其主要服务对象的。这从它所分析的人物及情调的着重点以及评价的立足点上可以看得出来。可惜除了《舞论》本身以外,当时的戏剧活动情况别无较详资料,而所有现存的剧本几乎都产生在它以后而且大多数是文人作品。不过,剧本《小泥车》(有吴晓铃汉译本)和在新疆发现的马鸣的剧本残卷可能与现存的《舞论》的本子时代相去不远,从那里面可以推测到当时戏剧活动还主要在民间而且集中于城市。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舞论》和后来关于文学及戏剧的理论著作之间,在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上,有着重要的差别。  ……

作者简介

  婆罗多牟尼,又称婆罗多仙人,传说他是戏剧创始人。《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外国文艺理论丛书》还收入檀丁、阿难陀伐弹那(欢增)、曼摩吒、毗首那他(宇主)的作品。    金克木(1912—2000),安徽寿县人,学者、诗人、翻译家。他1930年赴北平求学,1941年赴印度加尔各答任《印度日报》编辑。在印度期间,他学习了印地语、梵语、巴利语等,还研究佛学、印度哲学。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起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著有诗集《挂剑空垄》,散文集《天竺旧事》等。金克木精通梵语、印地语、巴利语、世界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代表译作有《三百咏》《云使》《海滨别墅与公墓》《通俗天文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