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

1星价 ¥63.4 (7.2折)
2星价¥63.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802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68080231 ; 978-7-5680-8023-1

本书特色

(1)针对性、实践性。本书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问题入手,在探讨成因基础上提出教育对策,并力求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拓展解析。(2)时代性、可读性。本书聚焦新媒体时代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问题,解读成因并提出对策,帮助大学生解决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困惑。

内容简介

本项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借助定量统计分析方法,系统考察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认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状况,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主客体的影响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便改革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和实效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目录

目 录

导 论 认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1
**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
一、研究背景1
二、问题的提出3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的意义5
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的理论价值6
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的现实意义6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进展7
一、相关研究回顾8
二、相关研究述评32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35
一、本书的研究思路35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36

**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基础理论研究38
**节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相关概念解读38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解析38
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概念解析4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要素结构56
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构成要素56
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目标维度60
三、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心理过程6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理论基础71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蕴含的相关方法论71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74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76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与利益辩证关系理论78
五、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80
六、其他学科关于思想政治认同方面的思想83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状况分析86
**节 数据来源及样本概况87
一、数据来源87
二、样本概况88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观点认同状况分析89
一、对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同情况89
二、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情况92
三、对人生价值和公民道德的认同情况95
四、对个人具体品行的认同情况97
五、对相关思想政治观点认同的个体特征差异分析99
六、统计分析中发现的若干问题100
第三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状况102
一、大学生对思政课核心教育内容的认知状况103
二、对相关课程代表性观点的认知状况106
三、对思政课教学诸要素的认同状况113
四、统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129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132
**节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宏观环境因素132
一、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132
二、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136
三、社会信息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142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制约因素147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西化”渗透147
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151
第三节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课程因素162
一、思政课“05方案”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162
二、现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169

第四章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对策分析178
**节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基本原则178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原则178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六个要”原则179
三、改革创新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原则182
四、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的总体性原则184
五、切实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原则186
第二节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具体路径187
一、全面提升教育者的综合职业能力187
二、积极发挥认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192
三、不断优化与创新认同客体194
四、大力推动认同介体的改革创新198
五、努力营造良好的认同环境202
第三节 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同208
一、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208
二、思政课的师资管理和教学评价212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216
**节 简要总结216
一、对本项研究的简要回顾216
二、本项研究存在的创新与不足217
第二节 未来前瞻218
一、对现有研究的总体印象218
二、对未来研究的初步前瞻218

参考文献219

附录230

后记23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徐俊,安徽合肥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为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中心主任,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安徽省委讲师团成员。在高校从事思政理论课及社会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研究近20年。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多项。在《教育发展研究》《人口与经济》《人口与发展》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近20篇,出版著作3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