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494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07849486 ; 978-7-5078-4948-6

本书特色

* 本书的出版是对赵玉明教授非常重要和特别的纪念,让赵玉明的广播电视史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使更多人了解赵玉明的思想和治学精神。 * 本书是一部中国广播电视史的人物研究专著,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也是对中国广播电视史学发展的脉络、路径以及理论和实践的整体观照和展示,是对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研究进行审视的重要成果。

内容简介

赵玉明是我国新闻史方面的研究大家,主要从事中国广播电视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作等身。他的广播电视史学思想丰富而系统,对学术和实践均有启示意义。本书以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著作的分析评述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和整个广播电视史学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对其广播电视史学研究领域、史学思想、思想渊源和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力求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总结赵玉明的广播电视史学贡献,并在时代变迁中凸显赵玉明史学思想的价值。

目录

绪 论 节 研究动机 一、一个伪命题——能不能进行健在人物的研究 二、研究价值——为什么研究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赵玉明个人作品 二、他人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框架 一、概念界定 二、本书框架 章 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轨迹 节 对解放区广播的研究——重要出发点 一、解放区广播研究的背景 二、关于解放区广播的研究 三、赵玉明解放区广播研究的价值与贡献 第二节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引起关注 一、《简史》诞生的背景 二、《简史》的主要内容 三、《简史》的学术价值和贡献 第三节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集大成者” 一、《通史》编撰的背景 二、《通史》的主要内容 三、《通史》的学术价值和贡献 第四节 组织研究及工具书编撰——延伸影响 一、参编教材,推动广播史融入新闻史教研视域 二、汇编史集、捐赠书刊、设立中心,方便后人研究查阅 三、编纂工具书,为后学铺路 四、筹建广播电视史研委会,推动全国广播电视史志研究 第二章 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观 节 唯物史观下的广播电视发生史 一、客观追溯中国广播史的发端 二、辩证看待不同性质的广播电台的地位和作用 三、全面认识人民广播的历史 第二节 纵横结合的专业史分期主张 一、关于历史分期问题的一般观点 二、赵玉明专业史分期的思想与实践 第三节 “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实证性原则 一、“历史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二、“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第四节 “学术争鸣推动史学繁荣”的史学发展观 一、赵玉明关于广播史争鸣的几个主要方面 二、“学术争鸣是广播电视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章 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方法论 节 搜集史料法:注重手史料的搜集和运用 一、强调手文字史料的搜集 二、注重实地调查研究法的运用 三、抢救活史料:征集人民广播回忆录 第二节 考证史料法:广参互证,追本溯源 一、广参互证的史料来源 二、考证实践:对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的考订及其意义 第三节 长期计划与持之以恒:坐得十年冷板凳 一、不同时期主要研究领域的规划 二、“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 第四章 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的形成理路 节 教育因素 一、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朴实学术品格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的浸润——夯实通识知识基础 第二节 个人兴趣 一、获益终生的一本书 二、兴趣是好的老师 第三节 友朋影响 一、温济泽:教研方法的引导者 二、杨兆麟:史学研究的同行者 三、丁淦林:学科发展的相谋者 第五章 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的传承与突破 节 赵玉明与方汉奇老师 一、史学道路比较——指引启迪,殊途同归 二、史学思想的接力与开拓 第二节 赵玉明与他的学生 一、赵玉明与郭镇之 二、赵玉明与哈艳秋 结 语 一、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与实践的特点和启示 二、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一:赵玉明简介 附录二:赵玉明学术工作年表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绪论 本书是关于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的研究。赵玉明是我国新闻教育家,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b1959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广播学院(以下简称“广院”,今中国传媒大学)任教,曾任新闻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赵玉明从教近60年,主要从事中国广播电视史、中国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代表著作有《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主编兼主要撰稿人)、《中国现代广播简史》及《赵玉明文集》(三卷本)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科研项目。所著(含参与编著)的教材、专著、论文和主编的广播电视工具书曾在教育部(国家教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部)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等主办的有关论著评选中多次获奖。 赵玉明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学科(首届)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原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主编。 因其在广播电视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赵玉明获得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10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首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评选“十佳”之一(2001年),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二届“终身成就奖”(2016年)等称号。 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个选题,就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播电视史学史上,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学史上,赵玉明都称得上是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权威。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广播电视史学领域,也在新闻史学领域、新闻教育和广播电视学科建设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赵玉明教授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在新闻史论研究、新闻学科建设、新闻学教育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科研方面,尤其是在中国广播电视史、人民广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等方面卓有建树,是这一领域的开创者和学术权威。”进行广播电视人物研究,有些人物是无法绕过的,毫无疑问,赵玉明就属于这样的人物。 **节 研究动机 一、一个伪命题——能不能进行健在人物的研究 在学术研究领域,关于人物研究的著作虽然也不少,但仍有很大一批学者是不愿意进行人物研究的。他们认为人物的史料相对集中,搜集在一起难度不大;把人物写得四平八稳没什么意思,而要写得精彩又太难。也就是人物研究“写成容易写好难”。 (一)人物研究难以精彩? 赵玉明本人以及相关的研究资料较为集中,也比较方便搜集,确实,据此写成一部人物研究著作不是没有可能。赵玉明毕生从事广播电视史的研究工作,史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著作等身,但其专著主要集中于公开出版的《中国现代广播简史》,及其主编的《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论文虽然非常多,大部分已经搜集在2014年出版的《赵玉明文集》(三卷本)中。文集还收录了他之前几乎所有公开发表的文章、生平回忆及访谈。 但要系统、完整、深入地论述赵玉明的广播电视史学思想,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甚至可以说很难。初阅赵玉明的专著和文集,并没有哪一本专著,甚至哪一篇文章能够直接反映赵玉明的广播电视史学思想,哪怕是其思想的某个方面。笔者的导师哈艳秋教授也曾是赵玉明的硕士生,一生追随赵玉明从事广播电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她曾这样告诉笔者:“赵老师的思想需要你在他著述的字里行间去发现。”因此,笔者必然要遍阅与赵玉明直接相关的文章和论著,采访赵玉明本人和熟悉他的人。同时还要对与赵玉明相关的人物进行研究,比如方汉奇、温济泽、杨兆麟、丁淦林等,在比较研究中发现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的特点和价值。而关于这些人物思想方面的研究也很少,更别说全面、系统和深入了。即使是刘泱育的博士论文《方汉奇60年新闻史学道路研究》,其重点也仅是对方汉奇的新闻史学道路进行研究,而对方汉奇的新闻史学思想则鲜少涉及。从这些方面来说,要做好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研究,难度可想而知。但不管“难”与“不难”,似乎都不是笔者“该不该”进行本研究的主要原因。又有什么选题是很容易就能写好的呢? (二)健在人物评价难以客观? 也有学者认为,人物研究的对象一般是过世之人。相对于在世之人,对过世之人的研究一是可以历史地“盖棺定论”,二是对人物的评价因时间的距离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干扰而显得更加客观。持这种想法的学者很普遍。确实,对于历史人物,尤其对于一些政治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时间的检验,只有后世之人才能看得更清楚,评价也就更准确。但对赵玉明的研究应该是没有这些方面的顾虑的。赵玉明毕生从事广播电视历史的研究、教学和相关管理工作,虽然也做过系主任,甚至担任学院副院长一职,但也只是主管教学和科研的行政工作;而且本书的研究对象只是赵玉明先生的广播电视史学思想,赵玉明从事广播电视史学研究工作近60年,其史学思想已经相当成熟,也已成定局,不存在看不清、说不清或者可能反复的问题。 至于客观评价问题,笔者倒是赞同南京师范大学刘泱育博士的观点,很多研究者是欣赏一个人才去研究一个人,这与其在世或过世似乎并没有多少关系。笔者对赵玉明不仅欣赏,而且敬仰。敬仰的是其成就,也是其品格。但研究者可以不尊重自己的研究对象吗?自然不可以,而且那样就谈不上客观了。 那么,笔者又为什么非要研究赵玉明先生的广播电视史学思想呢?理由很简单,在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的教育和研究方面,赵玉明的思想和贡献无法回避。正如新闻理论的研究绕不过甘惜分、王中,新闻史学的研究绕不过方汉奇一样。

作者简介

燕频,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北京城市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影视艺术。曾在地方电视台从事新闻记者和编辑工作;现在高校教授传播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主编《摄影摄像基础》,合著《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史》等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