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生态产业和无废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 ISBN:97870307201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030720108 ; 978-7-03-072010-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咨询研究项目“湖北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全书围绕新时代湖北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结合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分析,开展了省域生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生态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无废城市”建设战略研究。针对湖北省的资源与环境约束、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压力等问题,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生态化转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空间管控与资源配置、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湖北省生态文明发展的战略建议。 本书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部门、高校、企*单位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章 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分析 1
一、湖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1
(一)生态环境现状 1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
二、湖北省生态保护和修复现状 10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 10
(二)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11
(三)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12
(四)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防控 12
(五)湖北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问题 12
三、湖北省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现状 13
(一)城镇空间发展现状 13
(二)空间结构与分区情况 14
(三)都市区与城市群发展现状 16
四、湖北省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分析 20
(一)“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 20
(二)自然资源服务经济发展战略的挑战 21
第二章 湖北省生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22
一、湖北省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2
(一)工业区位商分析 22
(二)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变迁 25
(三)制造业产业集群 27
二、湖北省工业发展的环境影响及发展生态工业的必要性 30
(一)工业用排水及环境污染问题 30
(二)工业能耗及大气排放环境污染问题 33
(三)工业固体废物及环境污染问题 36
(四)工业所引发的生态破坏及冲突问题 37
(五)发展生态工业的必要性 38
三、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 39
(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39
(二)钢铁产业 46
(三)石油化工行业 50
(四)采矿行业 65
(五)磷化工行业 73
(六)建材行业 83
四、新兴战略产业生态系统培育 93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94
(二)生物产业 99
五、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改造升级 102
(一)工业园区管理政策及发展现状 103
(二)典型生态工业园区案例 104
(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战略 107
第三章 湖北省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109
一、湖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09
(一)湖北生态农业发展的成效 109
(二)湖北生态农业发展的紧迫性 111
二、湖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12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业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112
(二)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性瓶颈依然存在 113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缺乏,生态农产品品牌度偏低 113
三、湖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则与目标 114
(一)湖北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114
(二)湖北生态农业发展目标任务 114
四、湖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115
(一)转变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115
(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15
(三)持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17
(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业态新载体 118
(五)健全生态农业市场体系 119
(六)着力推进品牌强农 121
五、湖北省美丽乡村发展战略 123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123
(二)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27
(三)建设荆楚美丽乡村发展战略 130
第四章 湖北省生态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134
一、发展生态服务业的意义 134
(一)生态服务业的概念及特点 134
(二)生态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135
(三)发展生态服务业的意义 135
(四)生态服务业的设计思想 136
二、湖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8
(一)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138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竞相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成为新增长点 138
(三)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 139
(四)服务业聚集发展势头明显 139
(五)服务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139
三、湖北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40
四、湖北省生态服务业发展战略思路 142
(一)优化生态服务业发展省内空间布局 143
(二)完善城乡多层次服务体系 145
(三)建设生态服务业平台载体 145
(四)推动生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 145
(五)促进流通服务业创新转型发展 148
(六)加快社会服务业市场化发展 151
(七)实现居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54
(八)增强现代生态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158
五、湖北省生态服务业发展保障措施 159
(一)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59
(二)实施创新驱动,培育服务新动能 160
(三)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160
(四)培育龙头企业,塑造升级新优势 160
(五)完善标准质量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160
(六)加强考核评估,确保战略实施 161
第五章 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战略研究 162
一、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162
(一)顶层设计 162
(二)领域分类 163
(三)国内已开展的相关领域试点工作 166
(四)以包头为例的重工业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路径 171
二、湖北省建设“无废城市”面临的问题 174
(一)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174
(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贮存量大 175
(三)危险废物管理环境隐患突出 175
(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与减量化措施存在短板 176
(五)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不健全 176
三、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模式研究 177
(一)十堰市重点推进绿色生产和供应体系建设 177
(二)神农架推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178
(三)宜昌市重点强化大宗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179
(四)潜江和荆州重点突破农业废物全量化利用 181
(五)武汉着重探索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经济措施 181
四、典型废物*小化战略 183
(一)废物*小化战略 183
(二)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价值与污染特性 184
(三)废铅酸蓄电池*小化战略 187
五、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193
(一)湖北城乡融合发展的形势分析 193
(二)湖北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剖析 195
(三)湖北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 196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203
一、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203
二、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 204
(一)资源与环境约束 204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 204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压力 205
三、湖北省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206
(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6
(二)促进工业生态化转型 207
(三)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208
(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08
(五)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复产与产业链建设 209
(六)加强空间管控与资源配置 210
(七)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210
节选
**章 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分析 一、湖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湖北省地处长江之“腰”,境内长江干线长达1061km,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长的省份和长江经济带的“一轴”的核心区域。湖北省作为生态大省,拥有大江、大湖、大山、大库,又是三峡工程坝区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优势明显,生态地位重要。湖北长江经济带拥有良好的生态保护基础,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同时,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内陆腹地,因其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水陆空等交通优势,还具有明显的绿色发展特点,在发展循环经济、探索“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建设生态示范省和“两型”社会上都走在全国前列。 (一)生态环境现状 1.地理位置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东邻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连重庆、四川,北靠陕西、河南。全省总面积18.59万km2。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在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传统所谓“九省通衢”之九省,主要就是中部省份。长江和汉江所具有的水利水运优势相比中部其他省份十分突出,尤其长江将上海、南京、九江、武汉、宜昌、重庆等十余座经济实力强大或者发展潜力极大的“明珠”城市联成一串,这种区位优势是中部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在湖北交通版图上,2000多千米的高速公路优美延伸,武汉高速出口连通188km长武汉外环线,成为连通武汉城市圈的经典之作。有百年铁路史的武汉,火车直达27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全国铁路建设规划,武汉将成为中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六大客运中心之一,还将成为国内唯一拥有武汉、武昌、汉口三大客运站和亚洲*大火车编组站的大都市。 湖北省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环山、中间低平而向南敞开,拥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多种地貌形态。其中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占56%,海拔200~500m的丘陵占15%,100~200m的岗地占9%,低于200m的平原和水域占20%。山地、丘陵合计占全省总面积的71%,平原、岗地占29%。 2.气候条件 湖北地处亚热带北缘,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期。降水量的年际和区际差异较大,江、河、湖、库众多,长江、汉江等过境客水量大,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地带,也是我国多灾、重灾地区之一。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冰冻、病虫害、滑坡、泥石流、崩塌(包括塌陷)和地震等,而发生次数*多、造成损失*大的是洪涝和干旱等灾害。 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h,平均气温15~17℃。一年之中,1月*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多达1400~1600mm,鄂西北*少为800~1000mm。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多,冬季*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mm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mm之间。 3.土壤资源 土壤在农作物的生产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湖北土壤主要包括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砂姜黑土、棕壤、暗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山地草甸土、沼泽土、潮土和水稻土等,其中黄棕壤主要分布在宜昌-荆门-襄樊一线的鄂西北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区,以及宜昌-恩施以东、荆州以西的鄂南低山丘陵地区。棕壤主要分布在神农架、三峡等海拔较高的山地。红壤主要分布在咸宁-黄石-黄冈以东的地区。黄壤主要分布在恩施-宜昌以西、三峡以南的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荆州-荆门-襄樊以东、咸宁-黄石-黄冈以西的江汉平原地区。 4.水资源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湖北段长江西起巴东县鳊鱼溪,东至黄梅县小池口,流经恩施、宜昌、荆州、武汉、黄冈、鄂州、黄石7个市州。全长1062km,占全部长江干流总长的1/6以上,比湖北以下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5个省市的江段加起来还要长。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其余上千条支流河道纵横密布,总长约5.92万km,全省水域总面积约2500万亩(1亩=666.67m2),位居全国前列。全省5km以上中小河流有4228条,总长5.9万km;其中,河长在100km以上的河流41条,100亩以上的湖泊有843个,同时湖北省是三峡大坝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大支流,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km;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约800余个,湖泊总面积2983.5km2。水能资源蕴藏量是1823万kW,居全国第7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309万kW,居全国第4位。湖北水资源在全国占有明显优势。 5.农业与矿产资源 湖北省自然禀赋条件良好,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2010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97.57千公顷(1公顷=10000m2),养殖水面788.57千公顷,已储备粮食2500万t、棉花1000万担、油料6000万担、蔬菜3000万t、肉类300万t、淡水产品300万t的生产能力。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49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7.13%,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2种,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59%,已发现但尚未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7种。 6.动植物资源 湖北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森林植被呈现普遍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全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属、1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种。这在全球同一纬度所占比重是*大的。湖北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除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外,还有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秦岭冷杉、垂枝云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红豆树、厚朴等21种。藤本植物,种类多而分布广,价值较高的有爬藤榕、苦皮藤、中华猕猴桃、葛藤、括楼等10多种。 湖北省有陆生脊椎动物562种,其中两栖类45种、鸟类415种、哺乳动物102种。全省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2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白鹳等23种;属二类保护的有江豚、猕猴、金猫、小天鹅、大鲵等89种。全省共有鱼类176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8%以上;其次为鳅科,占8%左右。 7.旅游资源 湖北省又被称为“千湖之省”,那些星罗棋布的湖泊是远古时代的大泽——“云梦泽”留下的遗迹,它们像散落的珍珠,与交错的河流组成了江汉平原的水乡泽国风光;鄂西北著名的神农架和武当山风景区峰峦叠嶂、溪瀑淙淙,构成了湖北自然景观的另一番景象。此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譬如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伯牙摔琴谢知己”的古琴台及辛亥革命武昌军政府旧址。据统计,湖北有长江三峡等国家*风景名胜区6处,神农架等国家*森林公园13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湖北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5处(图1-1)。 图1-1 炎帝神农文化园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湖北省总面积18.59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3位。湖北设有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按照自然天气区域划分,共分为五个区:鄂西北、鄂西南、江汉平原、鄂东北和鄂东南。“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在湖北“中部崛起”起着重大作用。 1.经济规模 湖北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全长1061km,总面积54168.5km2,占全省的29.1%;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自提出至实施以来,各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吕文艳.共抓长江大保护推进绿色新发展[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11):35-37.。至“十一五”末,沿长江61个开发区已开发面积603km2,2010年61个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4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收入8265.8亿元,税收收入593亿元,从业人员177.7万人。开发区已成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 数据显示,2019年湖北省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人均GDP*高值与*低值差距较大,鄂东地区生产总值明显高于鄂西地区,地区*高值为武汉市,*低值为恩施州,*高值约为*低值的4.2倍(表1-1)。湖北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同时,产业结构同质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从城市之间发展态势看,“一主两副”三个城市经济发展大幅领先其他城市,特别是武汉经济总量占全省38%,襄阳、宜昌经济总量都在4000亿元左右,除这三个城市之外,其他市州的经济总量都还不足以支撑多极。为此,湖北省政府提出了“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的谋划。 表1-1 2019年湖北省各市州生产总值 湖北省自2000年以来的GDP增长及变化情况如表1-2所示,从地区生产总值数值来看,在2000~2019年期间,湖北省的GDP一直保持较高速的增长。从GDP增速的变化趋势来看,在2000~2007年期间,湖北省的GDP的增长速度逐渐提高,全省GDP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08年GDP增速出现下滑,2009年GDP增速再次回升,并在2010年湖北省的GDP增速达到峰值14.80%,自2010年之后,直至2017年,GDP增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全省GDP增长逐渐放缓,2018年和2019年GDP增速有较大提升。 表1-2 湖北省GDP增长及三次产业变动情况
-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42.3¥59.0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46.8¥72.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中国古代桥梁
¥18.6¥58.0 -
测井井控技术手册(第二版)
¥68.0¥80.0 -
装配化工字组合梁设计
¥88.0¥160.0 -
高速线材轧机装备技术
¥33.3¥98.0 -
冶金建设工程
¥19.3¥35.0 -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手册-(含光盘)
¥61.6¥78.0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实施手册
¥14.8¥39.0 -
棒料高速剪切机
¥11.4¥20.0 -
炼钢厂设计原理
¥16.0¥29.0 -
冶金企业废弃生产设备设施处理与利用
¥12.2¥36.0 -
毛皮加工及质量鉴定
¥1.7¥6.0 -
轧钢机械知识问答
¥21.0¥30.0 -
宣纸制造
¥6.0¥20.0 -
转炉炼钢实训
¥10.2¥30.0 -
实用高炉炼铁技术
¥16.0¥29.0 -
轧钢机械
¥27.0¥49.0 -
电气控制与PLC 第2版
¥51.8¥69.0 -
机器人驱动及控制
¥50.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