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94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3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20399425 ; 978-7-5203-9942-5

内容简介

同志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到“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时列举了11个学科,就包括“新闻学”。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成为高校新闻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围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学学科体系、教育体系,立足现实,直面问题,融汇中西,返本开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扎根中国新闻实践与优选新闻变革,力争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同时在全球化、实践型上进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本书从新闻理论、新闻实践、新闻教育三个方面,汇集了近年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在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集结成书,以飨读者。

目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序
引言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部分 新闻理论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几个问题
新闻史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再读《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
新中国新闻学知识图谱:从人民新闻学到中国新闻学
建构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工具
社会主义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路径与问题意识
否定之否定?从中外传播学术交流史上的3S说起
语境真相与单一真相——新闻真实论的哲学基础与概念分野
政治性与自主性:作为专业权力的新闻专业主义
第二部分 新闻实践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管理与舆论引导问题、趋势分析
俄罗斯的断网风波与未来网络战
软实力压倒硬实力的历史纪元——2019年世界两种实力的媒体较量
用“症候式阅读法”把握媒体融合的“总问题”——阿尔都塞《读(资本论)》的“第二种阅读方法”借鉴
智能新闻生产:媒介网络、双重的人及关系主体的重建
第三部分 新闻教育
在温史中守正求新
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思路研究
新闻实践教学之“学”——兼谈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的“1+1”模式
中德新闻传播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文学硕士、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理论、文化研究。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央企业媒体联盟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业委员会会长。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国家软科学计划课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课题、文化部课题若干。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主要著作有:《新闻理论经典著作选读》《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新闻与舆论》《趋势——以自主创新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水木烙印》(随笔集),另有译著若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