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7129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30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030712967 ; 978-7-03-071296-7
内容简介
本书以农业部、财政部财政支持的科研院校重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试点项目为例,论证了我国实施科研院校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构建策略和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建设路径。
目录
前言
1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构的时代需求1
1.1农业现代化提质的需求1
1.2涉农行业高校发展的需求10
1.3教与产供求矛盾化解的需求15
1.4三产融合与产业强国的需求21
1.5本章小结26
2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构的理论基础28
2.1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构的内涵与特征28
2.2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构的依据与理论36
2.3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构的原则与规律48
2.4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运行主体与机理59
2.5本章小结65
3我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现状分析67
3.1我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概况与调研设计67
3.2我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现行模式的成效分析75
3.3我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现行模式的问题分析81
3.4我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现行模式的症因分析90
3.5本章小结99
4美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历史与经验101
4.1历史演变与模式形成102
4.2主要做法及双赢效果108
4.3值得借鉴的模式经验123
4.4对我国模式改革的启示126
4.5本章小结130
5我国高校主导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案例132
5.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133
5.2青海大学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144
5.3山西农业大学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154
5.4高校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164
5.5本章小结168
6我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构的逻辑与保障170
6.1我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构的基本框架170
6.2我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管理体制180
6.3完善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法律政策184
6.4我国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运行保障186
6.5本章小结202
参考文献204
后记213
节选
1 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构的 时代需求 行业大学起源于行业产业现代化的诉求,与行业产业互促共进。农业技术推 广在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的需求中产生,随着农业现代化需求提高而亟须进一步改 进和完善。纵观农业产业发展历史,农业技术推广逐渐由政府农业部门主导向专 业技术单位主导转变,集人才、科研、育才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高校在农业技术 推广中的优势日益彰显。 1.1 农业现代化提质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就,不仅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 14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科技对农业 的贡献率也超过50%,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快速推进。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 水平仍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农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制约着我国 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步伐。 1.1.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农业现代化按时间可分为两次现代化,**次农业现代化约在1763至 1970年,主要是由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化农业、从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化农业 转变;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约在1970至2100年,主要是指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 级现代农业、从工业化农业向知识化农业转变。**次农业现代化模式主要是 农业与工业化、农业与城市化的组合,包括种植业与畜牧业、劳动与土地、土 地类型、气候类型、地理区位等的不同组合和选择;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模式主 要是信息农业、有机农业、高效农业、自然农业之间的相互组合(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2012)。 竺可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指出,“中国之有近代科学,不过近四十 年来的事”(竺可桢,1979)。清朝大臣、洋务派代表张之洞在一份奏折中指出: “近年工商皆间有进益,惟农事*疲,有退无进。大凡农家率皆谨愿愚拙、不读 书识字之人。其所种之物,种植之法,止系本乡所见,故老所传,断不能考究物 产,别悟新理新法,惰陋自安,积成贫困。”(杨直民,1990)作为后发追赶型 现代农业,我国农业现代化缘起于19世纪末对国外农业技术的引进(费孝通, 1981)。在100余年的求索中,我国农业现代化既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的筹建和农业科技的初步研究及推广,也经历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张法瑞和杨直民,2012)。尽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 人口,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十余年“连增”;但从发展状 况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不仅明显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国内农业劳动 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陈新忠,2013)。 具体而言,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在1880年左右,比发达国家晚了 100年左 右。我国农业现代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是清朝末年农业现代化起步; 第二阶段是民国时期的局部农业现代化;第三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面农业 现代化。那么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究竟如何呢?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 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对1970年、2000年和2008年的指标进行了国际比较认为, 2008年我国农业大约有12%的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4%的指标为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34%的指标为初等发达国家水平,51%的指标为欠发达国家水平,即一半指标属于欠发达国家水平(表1.1)。我国农业指标中表现较好的是谷物单产, 如水稻单产排世界第15位,小麦单产排22位,玉米单产排34位,但是农业劳 动生产率位列91位,农业相对生产率排至92位。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农业劳 动生产率是我国的90多倍,日本和法国是我国的100多倍,甚至巴西也比我国 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 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2008年我国农业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 与美国相差108年,与德国相差86年,与法国相差64年,与日本相差60年, 与韩国相差36年。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多高呢? 2008年**次农业现代化指 数为76%,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5%,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何传启,2012)。 表1.1 2008年国际视野下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1960年以来,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人均谷物种植面积均下降了约一半, 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增加值比例也下降了大约一半,而农民的人均生产肉食、 人均生产粮食1961年以来分别提高了 26倍和3倍。2008年,我国8种人均农业 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值。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基本处于“一条腿长” (谷物单产高)、“一条腿短”(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状态。1960~2008年,我 国**次农业现代化指数提高了 42个百分点,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 成绩。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是一种工业优先型农业现代化,地区多样性和不平 衡性很明显。1990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指数均低于我国的国家现代化指 数;农业和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剪刀差在扩大,2008年达到11倍(何传启, 2012)。由表1.2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次农业现代化指数为76,比同年我 国**次现代化指数(89)低13;我国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5,比同年我 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43)低8;我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比同年我国 综合现代化指数(41)低3。 表1.2 2008年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2012)认为,我 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国 家现代化水平低约10%。显然,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 农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原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成杰认为, 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发挥了重大作用,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连 创新高,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薄弱,公益性 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这个“木桶”的“短板”,是我国 现代农业建设的内伤(宁启文,2012)。基于此,提高以科技为核心的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升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我国必须以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推广 为抓手,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型,即由部分机械操作向全面现代装备转变、由依赖 资源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由重抓产品产业向重抓品牌精品转变、由小农粗 放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转变,推动我国农业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从 工业化农业向知识化农业转变(陈新忠,2013)。 我国不仅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落后约100年,而且人均占有 资源少、经营规模小、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对高水平农业技术成果及其推广的需 求尤为急切。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要求我们不断挖掘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潜力, 时刻关注和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的改进与完善。赶超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先进水 平,我国急需依靠创新潜能巨大的高校,推广应用前沿科技成果,协调推进两次 农业现代化,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1.1.2 我国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状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 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 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 系。经过多年发展和完善,截至2019年底,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国家公 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共有3万多个,在编人员近40万人。与此同时,农业高 校、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也积极开展农业 技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供给主体呈现“一主多元”的发展态势,农业技术推 广服务逐步走向多元化、社会化。 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方面,我国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评、分配、 职称和评聘等予以明确。2012年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对农业技术推广机 构人员编制、条件和管理等从法律层面做出规定,随后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2013年原农业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特设岗位计划的意见》,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 作;201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5部门共同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创新创业;原农业部实施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 工程和学历提升计划,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学历层次 不断提髙,综合能力持续提升。 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数据(港澳台除外)显示,2000~ 201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员年平均工资 呈上升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度公报,2000~ 2019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且处于缓慢上升态势,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编制呈逐年减少趋势(图1.1)。同一时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人数呈逐 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工资呈上升态势(图1.2)。2010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年平均工资为24 340元,与同年度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37 147元)相比,相差12 807元;到2015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平均工 资提高到51 760元,与同年度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2 029 元相比,两者仍相差10 269元;201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平均工资提高 到80 920元,同期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90 501元,两者相差 9581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虽然不断缩小,但年均 收入差距仍在万元左右。 图1.1 2000~2019年农业技术人员编制与粮食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此外,从年龄分布看,2014年和2019年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农业技术推 广人员中36~50岁年龄段人员分别占60.4%和53.1%,但51岁及以上人员所 占比例在逐年增加(图1.3)。从层级分布看,2000~2019年全国农业系统国有 单位地级市及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逐渐增加,而乡镇工作的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逐年减少(图1.4)。从学历分布看,2000~2019年全国农业 系统国有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快速提升,所占比例从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6.5¥68.0 -
国富论
¥8.8¥35.0 -
博弈论
¥10.0¥38.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9.7¥58.0 -
斯密评传
¥14.4¥45.0 -
图解资本论
¥12.2¥46.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1.6¥3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1.9¥55.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9.9¥30.0 -
资本论
¥27.5¥59.8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16.7¥49.0 -
博弈论
¥25.9¥49.8 -
财富从哪来
¥23.4¥65.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0.3¥58.0 -
日本的反省-走向没落的经济大国
¥12.6¥35.0 -
英国的经济组织
¥16.9¥18.0 -
1965-2005-美国外来移民的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影响
¥22.0¥58.0 -
思考.快与慢
¥50.4¥69.0 -
陕西社会经济史
¥14.9¥45.0 -
盐铁论
¥2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