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西安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

西安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

1星价 ¥63.4 (7.2折)
2星价¥63.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7100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1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17710004 ; 978-7-5177-1000-4

本书特色

本书从城市创新、要素市场、技术突破、比较融合、产业发展五部分对西安城市空间有机 新改造、西安智慧交通创新发展、西安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西安硬科技技术要素市场的培育路径、西安市与周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电子信息领域西安市攻关卡脖子技术优势等进行研究,内容全面,研究深入,数据翔实,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内容简介

《西安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由五部分,共11个研究项目形成,针对西安城市空间有机更新改造、西安智慧交通创新发展、西安市跨渭河发展重点区域规划思路研究、西安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培育西安硬科技技术要素市场的路径、西安市与周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电子信息领域西安市攻关“卡脖子”技术优势、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政策及进展、西安高新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融合发展、基于核心企业带动的西安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西安高新区培育硬科技产业的路径与政策等进行了研究。

目录

目 录


**部分 城市创新


西安城市空间有机更新改造研究

一、西安城市空间有机更新改造的理念及背景
二、西安城市更新改造现状及意义
三、西安城市有机更新改造的基本构想
四、西安城市有机更新改造的整体布局
五、西安城市有机更新发展的实施措施


西安智慧交通创新发展研究

一、“智慧交通”的内涵
二、创建国家级“西安智慧交通创新基地”的必要性
三、基本建设思路


西安市跨渭河发展重点区域规划思路研究

一、现状分析
二、背景研判
三、战略定位
四、功能分区
五、项目支撑
六、开发建议


第二部分 市场培育


西安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研究

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机制、政策和发展格局
二、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问题
三、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启示—基于“三螺旋”理论
四、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培育西安硬科技技术要素市场的路径研究

一、理论分析
二、建设基础
三、路径建议
四、保障措施


第三部分 技术突破


电子信息领域西安市攻关“卡脖子”技术优势研究

一、“卡脖子”技术概念及产生背景
二、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技术梳理
三、西安市电子信息领域攻关“卡脖子”技术优势
四、西安市攻关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技术建议


西安市与周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大气污染现状与空间分布特征
三、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物空间相关性研究
四、联防联治政策有效性研究
五、 主要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四部分 融合发展


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政策及进展研究

一、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现状
二、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政策情况
三、关中平原城市群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四、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一体发展建议


西安高新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融合发展研究

一、西安高新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新区与西电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三、国内外高校与园区合作发展的经验再看
四、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原则和模式
五、西安高新区与西电融合空间构想
六、创建中国人工智能谷(中国智谷)
七、推进融合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五部分 产业发展


西安高新区培育硬科技产业的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

一、理论基础
二、现有发展基础与存在的不足
三、硬科技产业培育的战略路径
四、硬科技产业培育的政策建议


基于核心企业带动的西安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企业对产业集群的作用
三、西安市两用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四、我国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五、西安市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六、西安市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展开全部

节选

对于西安来说,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和节点,也是国家经略西北的重镇。西安不仅在实现自身发展、促进区域进步方面负有大使命,而且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承有大担当。面对疫情的新考验和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的挑战,切不可掉以轻心。尤西安欲谋划新的发展,寻求新的进步,更须有全球眼光,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握自身发展要求,临危不乱,敏于应对,稳中求进。西安的“十四五”规划确定了2025 年发展目标: 要建设稳固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绸之路科创中心;要打造成为丝绸之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新高地以及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实现突破性进展;对陕西、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亦要能明显提升;并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这些既是西安基于追赶超越既定的发展目标和路线,也是需要西安发挥新的动能,相机采取灵活机动的发展政策、实施有效的措施组合之所在。 从有利方面看,实现上述目标,西安具多层面战略资源:有构建新发展格局、导向高质量发展、加速区域极化的内在动力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蕴含的内循环新机;也有“ 一带一路”枢纽型节点城市地位的多重效应和科教资源的厚积薄发;以及采用新发展理念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生态经济空间;还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来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等。同时,西安也承担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20 多项国家级创新改革试点任务所带来的创新发展机遇,以及承办“十四运”的好机遇。这些都是西安奋战“十四五”的有利条件。 看2020年成绩单,西安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了1万亿元,达到10020.3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541.4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万美元;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三项指标增速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和9 个国家中心城市前列;进出口总值3400 亿元,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累计达到242家,外资金融机构达111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5600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20亿元、航空货邮吞吐量和旅客吞吐量,都稳居全国机场前10位,并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第五航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144小时过境免签城市;国际客运航线总数达78条,缔结国际友好交流城市39个。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720列,运送货物总重281.1万吨,分别较2019年增长1.7倍和1.6倍,累计开行7295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家,上市公司总数已达43家;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西安在过去五年综合发展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城市整体实力、地位、形象、美誉度和影响力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但是也要看到,西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总量刚过万亿大关,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产业规模、结构、竞争力都需提升,创新潜能释放不足,资源综合优势发挥不充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亟待突破,开放和活力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尚存短板,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上述这些问题有些是发展中的问题,有些既是问题也是发展潜力和空间。 当前,西安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好“十四运”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着力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无疑,西安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起跑点,西安城市的潜能尚待充分释放,未来五年应是西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五年。而彼时正是全球面临相当不确定性及其挑战的后疫情时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自处于其外,国内的发展也将会受到影响。可以预料,这些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西安要重视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进行判断,正确应对。产业经济是基础,下大力气完善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经贸关系是活路,建设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实现中美海铁联运常态化,全力拓展班列运输网络,扩大辐射半径,构建全球性经贸网络。环境和文化是魅力,要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现代商业文明,塑造国际旅游和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十四运”)于2021年在西安举行。“十四运”所有项目及其配套,不仅完善了西安城市的功能,而且提升了城市形象,美化了环境,增强了城市整体实力。将为西安城市今后发展提供新的有力支撑点,也为承办2023 年“亚洲杯”足球赛西安赛区比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由于发展阶段,特别是疫情的原因,“十四运”对于西安经济发展和旅游的带动作用,可能会不如过去高速增长周期时其他举办相似活动的城市,但对于西安城市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可说“十四运”是对西安迈入万亿城市行列的加冕礼。因此,要在确保“十四运”安全召开的前提下,体现西安城市综合管理和运营水平,展示西安新的形象和风貌。

作者简介

余钟夫,西安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