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378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010237800 ; 978-7-01-023780-0
内容简介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升评价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促进评价模式改革创新,本书对新时代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围绕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怎么评价等核心问题,阐释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目标、评价理念、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理论。同时,本书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评价改革的实践进路,提供教育考试部门、学校和教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评价策略和案例经验,为考试命题、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提供参考。
目录
绪论
**章 素养改革:新挑战新探索新征程
**节 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
一、新世纪的挑战: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做准备
二、新时代的呼声:培育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三、现实的反思:问题导向下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评价的失衡:建立新型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开启新世纪的新探索
一、核心素养内涵研究
二、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研究
第三节 踏上素养评价的新征程
一、国内外的实践探索
二、国内外的理论研究
第二章 评价目标
**节 评价目标及其价值取向
一、何为评价
二、何为评价目标
第二节 双基、三维到素养的转变
一、双基目标
二、三维目标
三、核心素养目标
第三节 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一、人的完整性
二、人的创造性
三、人的多维性
四、人的实践性
第三章 评价理念
**节 教学评一体化的大评价观
一、从单一考试到大评价观
二、评价视域的拓展
三、系统性思维下的素养评价
第二节 发展性评价
一、由甄别选拔向促进发展转变
二、由行为目标取向向人本取向转变
三、为了发展的评价改革
第三节 生成性评价
一、从预设走向生成
二、人的生成性
三、生成性思维下的素养评价
第四章 评价维度
**节 情境
一、何为情境
二、情境在素养评价中的意义
三、情境的类型
四、情境的特征
第二节 过程
一、理论的演进
二、实践的发展
三、过程统合下的问题解决模型
第三节 知识
一、素养与知识的关系
二、知识观的转变
三、学习什么知识
第五章 多元灵活的评价方法
**节 真实性评价
一、表现性评价
二、成长记录袋评价
第二节 多元主体协商评价
一、多元主体协商评价的内涵
二、协商评价的范式转化
三、协商评价的实践策略
第三节 信息化评价方法
一、信息化:教育评价的新动力
二、信息化评价手段的作用
第六章 考试命题
**节 明确测试目标
一、有的放矢,考查素养
二、典型试题分析
第二节 创设问题情境
一、巧妙设置,贴近生活
二、典型试题分析
第三节 设计典型任务
一、恰当选择,多样综合
二、典型试题分析
第四节 制定评价量规
一、有共同标准,无标准答案
二、典型试题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素养改革:新挑战新探索新征程
**节 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
一、新世纪的挑战: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做准备
二、新时代的呼声:培育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三、现实的反思:问题导向下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评价的失衡:建立新型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开启新世纪的新探索
一、核心素养内涵研究
二、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研究
第三节 踏上素养评价的新征程
一、国内外的实践探索
二、国内外的理论研究
第二章 评价目标
**节 评价目标及其价值取向
一、何为评价
二、何为评价目标
第二节 双基、三维到素养的转变
一、双基目标
二、三维目标
三、核心素养目标
第三节 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一、人的完整性
二、人的创造性
三、人的多维性
四、人的实践性
第三章 评价理念
**节 教学评一体化的大评价观
一、从单一考试到大评价观
二、评价视域的拓展
三、系统性思维下的素养评价
第二节 发展性评价
一、由甄别选拔向促进发展转变
二、由行为目标取向向人本取向转变
三、为了发展的评价改革
第三节 生成性评价
一、从预设走向生成
二、人的生成性
三、生成性思维下的素养评价
第四章 评价维度
**节 情境
一、何为情境
二、情境在素养评价中的意义
三、情境的类型
四、情境的特征
第二节 过程
一、理论的演进
二、实践的发展
三、过程统合下的问题解决模型
第三节 知识
一、素养与知识的关系
二、知识观的转变
三、学习什么知识
第五章 多元灵活的评价方法
**节 真实性评价
一、表现性评价
二、成长记录袋评价
第二节 多元主体协商评价
一、多元主体协商评价的内涵
二、协商评价的范式转化
三、协商评价的实践策略
第三节 信息化评价方法
一、信息化:教育评价的新动力
二、信息化评价手段的作用
第六章 考试命题
**节 明确测试目标
一、有的放矢,考查素养
二、典型试题分析
第二节 创设问题情境
一、巧妙设置,贴近生活
二、典型试题分析
第三节 设计典型任务
一、恰当选择,多样综合
二、典型试题分析
第四节 制定评价量规
一、有共同标准,无标准答案
二、典型试题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石芳,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出版专著《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研究》,主编《素质养成能力塑造——教学实践活动研究》《劳动*美丽》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语文闲谈
¥12.2¥29.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