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细节:一个国家的塑造: 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2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94659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73页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59465917 ; 978-7-5594-6591-7
本书特色
●从精神文化到民族风情,从自然环境到居家饮食,100个细致入微的细节,百余幅叹为观止的彩图,全景式展现岛国的生存世相和精神地理,打破幻觉看日本的生活细节。 ●前《昆明日报》记者、东京学艺大学讲师卢尤,20余年深度观察,带你重新“打开”日本。 ● 花道、余白、器物、寺庙、和食——了解日本的多个维度; 根性、性本善、至诚、终活——岛民的生活理念与文化精神; 社区“末梢组织” 、地下神殿、盂兰盆节、登校班——细节背后的民族气节; 京都、大阪、东京——一场日本细节的溯源之旅。 ●100个细节贯穿日本的方方面面,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日本! 日本人所讲究的“视线”到底有多敏感? 人人遵循的“菠薐草文化”是什么? “三年法”与不跳槽的信条是职业稳定的核心? 判断“时”和“场”再行事判断的是什么? 废“震级”用“震度”判定地震烈度? 和食是如何蜕变的? ●神道、死亡观、饮食智慧、视觉美学、菠薐草文化……看日本如何于细微处透出智慧心性,把隽巧精绝发挥到极致。 ●随书附赠:书签1张。
内容简介
厕所里住着哪位“厕神”? 何为“菠薐草文化”? 从“一汁一菜”到“御驰走”,食物是如何蜕变的? “小生大养”的孕育理念透出怎样的自然摄理哲学? “盂兰盆舞”为何是国家精神细节的代表? …… 当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想象国民生活时,其中的困难不在于文化的解读,而是一个国家的细节之处,及其国民本身的精神世界。 本书作者居日20余年,探访日本的生活细节。从日本的花道、寺庙、器物、和食,到神道、居家细节、校园教育、城市景观。全书通过200余幅彩图,还原岛国的100个细节,带你重新认识日本,看“雅、静、勇、礼”如何贯穿日本的方方面面。
目录
第YI章 菠薐草文化:当习性成为呼吸
搬家“菠薐草”: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保育联络手账:家长与学校有温度的勾连
“气味菠薐草”中的“羞耻文化”
打车备零钱:“菠薐草”体谅原则
第ER章 自然观: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水之东西》:与大自然同生共存
盂兰盆节:寓教于乐的“国民礼教”
盂兰盆舞:国家舞蹈背后的精神细节
花道:透过花草修身养性的为人之道
第三章 “自治会”:社会治理的ZUI小单元
自治会:基于地缘关系自发形成的社会网格
所有自治会骨干都是“义工”
“回览板”效应:拉响安全和卫生警报
防灾抗震,神速启动社区“末梢组织”
第四章 武装到牙齿的学校灾难教育
日本小学有个“家庭科”
防灾训练始于幼儿园
小学生个个能游水,人人会读地图
神秘的校教辅助组织:PTA
“登校班”:所有细则都是地毯式覆盖
“家长卫队”背后彰显合力精神和集体主义
第五章 城市防灾设计:细节的魅力在于巨细靡遗
判定地震烈度,废“震级”用“震度”
“自动锁门碗柜”可避免瓷片伤人
防灾背包是每个家庭的标配
东京“地下神殿”:一个巨型“鹿威”
从“调节池”到地下河,排水系统层层叠叠
第六章 景观:隐形的日本视觉美学
京都:一切以肃静为基调
山村:随处可见的桃源乡
厕所标识:充满人文关怀的小宇宙
第七章 日本“人际边界”审美
公德是一种审美
“余白”:一个国家的距离感
没有广场的国家,城市更为深
“视线”在日本是个敏感的东西
“隐匿”悖论:穿和服时穿不穿内裤?
“看时场行事”的边界效应
第八章 “性善说”与职场“三年法”
举国奉行“性本善”
“村八分”原则
无人直销点不设监控
“学校保健法”强制流感患者停课
“三年法”与不跳槽的信条
“根性”也是民族性
“等身大”是ZUI智慧的就业观
第九章 居家细节中的处事原则
为“着落感”而细分居家空间
应变力:准确判断“时”和“场”
“不欺”背后的处事原则
居家的“至诚”:ZUI大化地放松
第十章 有温度的医疗
“小病”当作“大病”医
“小生大养”中的自然摄理哲学
护士之国:全球新生儿死亡率ZUI低
接地气的“地面导航”:病患永不迷路
“完全预约制”体现了社会的高度文明
第十一章 日本的饮食智慧:“和食”入遗的背后
减盐法,并不会降低饮食的幸福度
食的蜕变:从“一汁一菜”到“御驰走”
食器:餐桌上的仪式感
连锁餐饮店:回避工业化和流水作业
第十二章 精神里的日本人:神道之谜
厕所里住着“厕神”
每日“行事”功课与细节
形有多隆盛,心就有多虔诚
第十三章 死亡观:落樱之美
寺庙是无处不在的“家”
“终活”:ZUI后的笔记簿
生前葬:一场诗意的“本望”
“形见”之礼:红白喜事一件衣
节选
搬家“菠薐草”: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日本人干什么都讲究“菠薐草”,它是取日语“报告、联系、商榷”三个词的**个字组合而成的,用汉语来对应的话就是“报联商”。“菠薐草”本义是菠菜,而日语“报联商”的读音刚好与“菠薐草”一致,于是“菠薐草”就成了他们行为处事的根本准则。譬如接受了别人的礼物,一定要在下一次见面时告诉对方那个礼物让你如何开心并再次致谢;被请去吃饭,也必须在之后碰头时重复表达谢意。尤其是向熟人或朋友咨询事情后,铁定要随时报备事情的进展和结果,要是咨询完毕后没了音讯,那么也就意味着断义绝交了;甚至,在夫妻房事中,他们也会把“菠薐草”精神发扬到极致,言于行前,不厌其烦地问对方“可以这样吗”“可以那样吗”。 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尊重他人和照顾他人的感受。至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具代表性的行为就是搬到新住处时,向左邻右舍表达善意。 生活在都市的日本人,邻里之间看似“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菠薐草文化要求每一个进入新环境的人,都要向周围的人“示好”,告诉对方“我是谁,我这个来者很善”。 比如,搬家或乔迁后,要拿上一包小点心或一块新毛巾,去跟左邻右舍打招呼:“我姓〇〇,刚刚搬到〇〇,今后还请多多关照。”这么做是为了打消邻居的疑虑,避免对方在心里嘀咕:“那人是谁啊?会不会是可疑分子?” 想想也是,住惯了一个地方,街坊邻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来来往往差不多熟悉了,这时突然冒出一个从未见过的面孔,的确会让人犯嘀咕,想知道其来历。这一点,咱们中国人也不例外。因此,有“菠薐草”文化的日本人,会在**时间打消邻里的疑虑,拿着小礼物自报家门,甚至在搬入前就这么做,通知左邻右舍:“我将在某日搬家,届时搬家公司的车将停在楼道前或路边,可能会影响您出入,实在抱歉,请多多包涵。”而邻居也会毫不客气地收下点心或毛巾,表示接受了你这个“新来的”。有时候他们还会附带一句:“你打算加入小区自治会吗?还是加入为好哦。” 说到自治会,这可是让日本人说抱团儿就抱团儿的巨大民间组织,有关它的内容,咱另辟章节讲解。 其实,进入新环境时“菠薐草”一下挺好,既可以打消“原住民”对自己的疑虑,也可以让自己住得舒心一些。毕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用礼物打点一下关系,为日后交往铺铺路,断然不是坏事。不过,礼物一定要轻,千万不可贵重,否则会给对方带去压力,弄巧成拙。 只是,搬家期间本来就忙,还要准备打招呼用的礼物,而且要送的不止一家,未免让人感到头疼。不过这个不用担心,商店里有专门用于搬家“菠薐草”的“礼袋”,买的时候告诉店家自己的姓,他们就会印在上面,连同打招呼的文句一道给你准备好,手续跟订生日蛋糕差不多。这样一来,打招呼时如果对方不在家,只要把礼袋塞进其门兜或邮箱,就算完成“菠薐草”了。 要是想给家里装修或改修,也必须事先跟左邻右舍打招呼,“菠薐草”一下,通知他们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施工,装修或改建哪里,工期多长——原则上早晚、周末、节假日是不可以施工的,同时请求他们包涵施工带来的噪音。当然,打招呼时*好不要空手去,而是带上一点儿小点心或一块毛巾——日本人非常喜欢毛巾,家中擦擦抹抹、清洁打扫等用得着毛巾的地方很多,因此,有多少都不会嫌多。 经过这番“菠薐草”,邻里就会事先知道哪家要装修或改建什么地方,噪音可能有多大,要持续多长时间。如此,也方便他们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知道明天隔壁要打墙,睡不成懒觉,今天就不熬夜了。再比如,做汉语教师的我经常给学生录音,如果事先不知道楼上或隔壁装修,录音录到一半突然响起打钻声,势必前功尽弃,而那种崩溃的心情各位应该不难想象。 所以,居民之间大事小事“菠薐草”一番,可以让邻里关系不出裂隙,大家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我家所在小区的自治会就明文规定:但凡家里装修或改建,必须通告上下左右至少四家邻居,并将他们表示同意的签名交到自治会,经自治会会长过目、盖章后方可施工。 刚才提及新来的人跟左邻右舍打招呼时,老住户会劝你加入小区自治会,原因之一就在这儿。试想,如果不加入就不会知道小区特有的“内部规定”,装修前没有请邻居们和自治会会长签字同意就咚咚咚在家里敲打起来,那邻里之间还能和睦相处才怪呢! 虽说搬家时也有不“菠薐草”的,但他们大多是离家独居的大学生,要么不了解这种习惯,要么刻意不打招呼。也是,18??19岁的小姑娘,拿着礼物去不认识的人家示好,这要是有个万一呢?另外也有一些老人,因为各种原因不爱动弹了,搬到新居也不打算与人交往,他们大都拒绝打招呼。 我刚搬来现在的住处时,是拿着中国茶去“菠薐草”的,没想到转天就收到一个邻居的回礼:一大包新鲜蔬菜。她告诉我,自己退休后租了一块家庭菜园,种的菜吃不完,如若不嫌弃,希望我能帮她吃一点儿。 吃菜?那还不容易!我当即同意。于是,十几年下来,不知吃了多少她种的蔬菜,那些不施化肥的蔬菜样子不算好看,但味道的确是美极了。 京都:一切以肃静为基调 到过日本的人,大都会有这么一个印象:清爽。的确,除去几处著名的繁华区以外,日本各地的街景基本上低调素雅,鲜少绚烂和张扬。这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不无关系,也与日本政府颁发的《景观法》密切相关。 日本《景观法》于2004年6月颁布,年底施行。《景观法》称,良好的景观是国民共同之资产,应予妥善整备与保全,使国民均能享受其恩泽。同时,《景观法》也明确指出,良好的景观与地域固有之特性密切关联,故要尊重地域居民之意愿,发挥地域个性与特色。 先请大家看下页这张图。 这是流经京都市、孕育了京都1200年历史的一级河流——鸭川沿岸在实施《景观法》后的图。谁能想到如此井然有序的地方,曾经是那么的杂乱无章。放眼看去,建筑物本身并没有大的改变。那么,是什么让鸭川的景色变得宜人和美丽了呢? 事实上,不光是京都,《景观法》颁发前的整个日本,都大同小异。而古老的鸭川河及其沿岸,更是通过《景观法》的颁发和实施,使先前杂乱无章的风景,发生了脱胎换骨一般的改变。 有研究者指出,城市景观中影响人们视觉感受、带来愉快或不愉快体验的要素有三:建筑物外墙的材质及种类;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铺设材料和空旷程度;塑料或金属广告牌的架设位置和秩序。的确,景观法实施后,鸭川河岸原本铺成黄颜色的路改为低调的灰色,鸭川河的风韵和品味立即被衬托了出来。其他两个要素也大为改进,于是先前缺乏美感的街景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日本是土地私有制国家,以往在自家的地皮上建造奇楼异物、搭设耀眼广告牌,或是将围墙弄得奇特诡异的人不在少数。《景观法》颁发以前,日本也曾制定过各种条例制止此类行为,但终因没有法律约束力而成为空头文件。2004年,日本政府正式颁发《景观法》,这部法律的出台为之前的景观条例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效力,当然,执行起来的力度也就大多了。 至于《景观法》的大致特点和范畴,其**章里有如下记述:“此法旨在通过策定景观计划和综合考量其他相关措施,以促进我国都市、农山和渔村形成良好的景观,使国土拥有优美的风貌,创造丰润富饶的生活环境和有个性、有活力的地区社会,从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并促进国民经济和地区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大致翻看了一下《景观法》,共八章108条,洋洋洒洒,细细碎碎,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因此,这里容我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它的主要内容: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独特的、应该珍视的景观,各地区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景观实施保护,一切破坏景观或与当地景观不相协调的人为要素,都必须排除或制止,违规者将被依法制裁。 也就是说,《景观法》并没有具体规定到底啥叫景观,什么样的景观需要保护,哪些建筑物或人为要素可视作破坏景观,而是将相关定义和具体操作全都交由各个地方政府“看人下菜”,自主榷夺。 想想也是,各地风土不同,景色各异,有的依山,有的靠海,有的古刹林立遗迹众多,有的高楼林立商铺栉比,中央政府还真无法自说自话来个一刀切。以京都为例,它独自规制的京都《景观法》就是这样的: ◆ 景观计划:遵从各地区的具体规定,建前申告,违者警告、处罚。 ◆ 景观地区:按照城市计划进行细分。 ◆ 围绕建筑物的规定: ??1.对建筑物的奇葩外形和匪夷所思的设计进行限制,包括材质及色彩。 ??2.对建筑物的高度和墙面进行具体规定。 ??3.对私人名下具有景观效果的建筑物和树木进行保护。 ◆ 有关室外广告物的规定。 可见,即使是京都一座城市,其景观管理也划分出了多个区域,不做硬性规定,而是交由下属的各个区政府拿捏定夺。因为,虽说京都有着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古刹林立,但它同时又是一座现代化都市,城区里不乏设计前卫的建筑物及人头攒动的商业街。这些景观不但性质迥异,所在地段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它们的保护和整合,的确需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至于何谓奇葩建筑,其实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这个很难规定),它实在是见仁见智。一座楼,在建前申告和接受审查时,政府景观部门负责人认为“设计前卫,有意思”,但一般市民觉着另类奇葩、不顺眼,硬是要政府拆除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比如日本惊悚漫画家楳图一雄给自己建的居所。喜好红白二色的他将房屋外墙刷成条纹,屋顶还立了一个自己漫画的代表人物:一个大眼睛的烟囱造型的红人儿。 您怎么看这座房子? 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挺好,有个性还颇可爱。但楳图一雄的邻居们可不这么想,他们根据《景观法》多次提出指控,状告楳图破坏了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希望当地政府责令他拆去此房外墙。经过几番审理,法官的判决是“外墙色彩虽然夺目,但未造成景观破坏,无须拆除”。于是房子得以原貌留存。只是,楳图离世后此楼乏人打理,据说如今荒芜破败,变得跟他生前喜欢的“鬼屋”不相上下了。 日本曾对国民的审美意识进行过调查,其中针对“从夸张、华美、另类、奢侈绚烂以及装饰性强的物品中感受美”这一设问,有67.2%的人持否定意见,加上26.5%的“部分认同”者也就是部分反对者,反对比例高达94%。 同理,京都的《景观法》对室外广告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条例共有八章五十条,细致得令人眩晕,此处翻译其中几条: 不得在面向道路的建筑物上设置商业广告牌。 不得在河川、水路及池沼边设置广告牌。 古城区广告牌,除非具有历史意义或优良创意,否则不得超过2平方米。 广告牌背景须与京都周围的山梁及所在地区的氛围融合、协调。 广告牌不得高于建筑物顶部。 广告牌不得超过建筑物墙面。 除非极具匠心的设计,否则不得采用浓烈的色彩和装饰。 广告牌的位置和形态不得影响周围景观。 简言之,就是广告不可以抢眼,必须低调再低调,不能成为街区的主旋律。于是乎,跟东京相比,京都的街景大有不同: 东京涩谷的广告牌夺目耀眼,彰显着这个区域高度的商业化;京都的广告牌则低调内敛,要么与建筑物本身的颜色合而为一,要么配以与建筑物*搭的色彩。 至于东京与京都的区别为什么如此之大,原因之一便是现在的东京建于废墟和瓦砾之上,从前的无数木造建筑和古迹(包括浅草寺在内)皆于二战期间被美军投下的燃烧弹烧为灰烬(现在的浅草寺是后来重修的)。因此,从建筑物角度来说,东京是一座全新的城市,它的宗旨和主打是“复兴、繁荣”,自然,它的《景观法》标准也就与古城京都大不相同了。 再来看一下“罗森”便利店的模样。罗森全球统一的企业代表色——蓝白,在京都变成了“性冷淡”色。 对于京都的广告牌,想必亦是见仁见智。有人觉得好,颇具创意;有人觉得过于“性冷淡”,寡味无趣。其实,不要说广告牌,日本各地的城市建筑,其色彩整体来说都是低调内敛的,这与前面谈到的日本人的传统审美意识有关,也与日本分明的四季息息相关。因为日本的大多数地区都是三月一季,四季一年,每季时长均等,同时色彩鲜明,互不重叠。人为的东西,稍稍高调就会显出过强的主张性,毁了自然之彩。先前那张鸭川河岸图,夸张的黄色路面和后来改成的低调泥土色,您觉得哪一个更自然、更舒适,与整体景观更加协调一致呢? 至于日本四季的色彩,用文字赘述远不如看图说话来得直观,所以,还是请各位看图吧,依旧以京都为例: 如是,以“在敬畏大自然的同时,学会与其共生,懂得热爱和玩味自然”为美学和哲学理念的日本人,您认为他们会把建筑物弄得花里胡哨、喧宾夺主,压过四季之彩吗?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北欧的建筑,那些五颜六色的房屋,墙壁一整面的纯色炫目耀眼、温馨可爱,它们应该跟北欧纬度高、日照时间短的地理条件不无关系吧?试想,在寒冷的冬季,每天只能感受到五六个小时的日照,光线也始终如夕阳般疲弱,长时居家的人,如若不借助那些“兴奋色”来提提神,心情怕是容易变得低落消沉吧? 所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的四季分明而色彩飞扬,因此孕育了日本人低调内敛的色彩感和审美意识,当然,各地的建筑以及《景观法》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其匹配了。
作者简介
卢尤,出生于中国云南,现居于日本埼玉县。198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职于昆明日报社,任记者及编辑。其后赴日,进入东京学艺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攻读多语言多文化专业并取得该校硕士学位。 现为东京学艺大学、日本女子大学讲师。著有多部汉语教学著作,曾担任《在乎你》等多部电影的日语字幕翻译。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