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792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2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68079259 ; 978-7-5680-7925-9

本书特色

荆楚医学是我国重要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之一,其蕴藏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系统梳理荆楚中医药历史源流,整理和总结荆楚名医名家临证经验、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以及荆楚地域特色的医学体系、学术发展流派,这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助力荆楚文化发扬光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并填补了荆楚中医药系统研究的空白。

内容简介

本项目是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本书详细介绍荆楚名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教学、科研实践精华。包括:医家传略、学术思想、医论医话、医案精选、创新成果等内容。本丛书通过深入研究挖掘湖北地域代表性医家的医学思想、理论、技术等,不仅有利于促进湖北地域中医学术、科研、临床发展,还能为祖国中医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本丛书的出版以一种形式表达出荆楚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对国家政策的充分领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中医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动中医传承和创新工作,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目录

医家传略1学术特色9著作简介15《张仲景症状学》17
《喻嘉言经典医案赏析》18
《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19
《汪石山经典医案赏析》20
《徐灵胎经典医案赏析》21
《人流感与禽流感》22
《奇难顽症特效疗法丛书》23
《中国验方全书》24
《实用中医肿瘤病学》25
《中医传染病学》27
《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29
《实用经方集成》31医典探幽33
《伤寒杂病论》自汗的辨治35
《伤寒论》并病理论探要41
《伤寒论》发热证的探讨47
《伤寒论》厥逆理论探要及其辨治心得56
《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考释63
《伤寒论》“虚实异治”探析68
《伤寒杂病论》表里先后缓急治法探要72
试论张仲景对肝病的证治77
《伤寒杂病论》大汗的辨治83
《伤寒杂病论》身肿的辨治87
《伤寒杂病论》头痛辨治探要92
《伤寒杂病论》项背强的临床辨治96
《伤寒杂病论》黄疸病证治规律探要99
《伤寒杂病论》因势利导法运用探要104
《伤寒杂病论》振栗的辨治108
救逆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113
试探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118
张仲景“阴阳自和”思想探析121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辨识125
张仲景血证论治探要132医论医话139
论《伤寒论》痛证机理及其辨治141
《伤寒论》方辨治疑难杂病的思考与临床实践148
浅议《伤寒论》中附子的应用166
略论运气学说与肝病临床辨治170
略论张仲景运用动物药的特点176
慢性咳嗽辨治体会181
慢性乙型肝炎的辨治体会186
李时珍伤寒学术思想浅析192
六经辨证中自然辩证法三大规律初探201
经方辨治胆腑病症的体会207
《周易》时空数理与《伤寒论》210
蟹(壳)古今临床运用举隅217
读《伤寒论》随笔——除中漫谈221
《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读后223
《伤寒论》“复”字用法226
《伤寒论》“逆”字解228
《伤寒论》“消息”辨析230
王叔和生平史迹考辨231
药王王叔和传略241
博极医源,寓教于乐——《仲景临证传知录——章回体〈伤寒论〉
解析》读后245临证经验249
李家庚辨治肺癌验案举隅251
李家庚治疗白癜风经验256
李家庚治疗不寐经验管窥259
李家庚治疗布加综合征介入术后经验264
李家庚治疗痛风的经验266
李家庚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经验268
李家庚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270
李家庚运用桑瓜饮治疗糖尿病的经验273
李家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276
李家庚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279
李家庚治疗颈椎病临床用药经验284
李家庚五法三辨治疗黄疸经验287
李家庚三法九步治疗血肿经验举隅294
李家庚辨治尿路感染经验299
李家庚辨治胸痹的临床经验305
李家庚运用清上化瘀汤治疗口腔疑难杂病摭拾321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热病的临床体会328
黄连温胆汤治验三则331
帕杰(PeutzJeghers)二氏综合征1例报告334
李家庚变通运用乌梅丸法治疗慢性难治性肠胃病举隅335
李家庚教授运用清肺利咽方治疗咽喉疾病经验举隅340医案精选345
丹毒案347
肥胖案349
间质性肺炎案351
更年期综合征案353
顽固性荨麻疹案355
慢性萎缩性胃炎案357
Evans综合征案359
黄褐斑案361
黄褐斑并发白癜风案363
双下肢紫癜案364
舌尖麻案366
经期延长案368
月经先期案370
经行头痛案372
慢性湿疹案1374
慢性湿疹案2376
溃疡性结肠炎案378
阳痿案380
不明原因发热案1382
不明原因发热案2384大事记387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非常重要,没有传承,创新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只有不断实践、创新,才能发展,并得以很好地传承。因此,要加强中医药文献整理和学术流派的研究,以及地方名医学术经验的整理与发掘工作。近些年来,很多业内人士已经清楚地看到,中医药文献与学术流派是现代中医药科学研究、教育以及临床发展的重要基础,系统梳理中医药历史源流,整理中医药学术思想精华,总结历代名医名家临证经验、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尤其是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体系、学术流派和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指示的具体举措。在这方面尚有很多工作可做,值得大家重视。 中医学术流派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积淀、传承、演变并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和社会公认度,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医学术流派特别是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作为中医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传承发展的关键。湖北省(荆楚)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文化积淀深厚,药物资源丰富,历代名医辈出,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和规律。 荆楚医学源远流长。神农尝百草是荆楚医药学研究的开端。到了商周时期,荆楚医学开始发展,出现了具有个别性、自发性的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这一点从先秦的文献中可以看出。正是这些前期积累为战国到两汉时期医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医书竹简包括《脉书》《引书》。从内容可以看出,其出现的时间早于《黄帝内经》。毫无疑问,这些著作为《黄帝内经》的成书做出了贡献。晋唐到宋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荆楚医学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王叔和、庞安时为代表的名医大家。王叔和精于脉学,整理编次了《伤寒论》,庞安时提出寒温分治,两人对《伤寒论》都深有研究。明清时期是荆楚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临床大家万全、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此外,还有本草学家刘若金、“戒毒神医”杨际泰、内科名家梁学孟、制药名家叶文机以及他开设的知名药店“叶开泰”。近现代,荆楚地域更是名医辈出,有倡导扶阳的王和安,有内科名家蒋玉伯、张梦侬、熊魁梧,有与哈荔田有“南黄北哈”之称的妇科名家黄绳武,有伤寒名家李培生、洪子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当代的名医名家,他们所做的工作不仅推动了荆楚地域中医学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荆楚地域医家的学术思想以及临证经验进行研究既有必要,也有可为。 本丛书通过深入研究文献,勾勒出从汉水流域至长江中段荆楚医学从源到流的发展脉络,揭示了从东汉末年到明清的荆楚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延续至今,一代代中医名家学术相承赓续,不断地传承与创新,特别是通过对当代代表性医家的医学思想、理论、技术的挖掘,系统而深刻地梳理出荆楚医学的传承与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亦是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贡献,也为全国各地中医流派整理、发掘研究做出了示范。 本丛书适合中医医史学、中医学术流派、中医药临床及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学习者阅读。 书将付梓,先睹为快,不揣粗简,乐而为序。

作者简介

李家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省特色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伤寒论》课程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联盟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中医经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随著名中医学家李培生教授临证多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百余部,其中总主编43部,主编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