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2547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305254710 ; 978-7-305-25471-0

本书特色

那些被冒领的金句 那些被杜撰的语录 究竟是谁说的? 泥人经不起雨打,谎言经不起调查 在知识考古中,探寻38句“名人名言”背后的历史与人心

内容简介

本书对近年来在网上流传甚广的那些所谓“名人名言”进行了考证。这些“名人名言”五花八门,涵盖古今中外,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不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等等。作者在对文献资料的核查、辨析中,梳理了这些“名人名言”被错置、谬传、误读的知识脉络、历史线索与传播路径。可以说,这是作者凭有限的一己之力所进行的一次惊心动魄的知识考古与学术溯源。本书的价值在于破除人们对那些所谓“名人名言”的迷信,倡导一种求真知、探真相、悟真理的学习态度,也是对网络时代人云亦云思维方式的一次纠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固本清源的作用。

目录

01

每一位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元帅的权杖

谁说的?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02

也许,“林肯”长久以来欺骗了所有的人

谁说的?

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的人,你甚至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03

潘恩思想火星点燃的语言爆竹

谁说的?

*少管事的政府是*好的政府

04

谁为《独立宣言》注入金句?

谁说的?

人人生而平等

05

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

谁说的?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06

倘若为铁血宰相设计一句台词

谁说的?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07

一封未被编辑部刊发的公开信

谁说的?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08

对“木犁与原子武器”之说的一些补充

谁说的?

斯大林接手的是一个木犁的俄国,而留下的是装备有原子反应堆的俄国

09

斯大林说了一则俄国故事?

谁说的?

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

10

高尔基寓所的语言罗生门

谁说的?

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1

两位*伟大段子手一起仰望的人

谁说的?

在真相穿上裤子之前,谎言已经跑了半个世界

12

错过波茨坦,就再也没机会了

谁说的?

我打仗就是为了捍卫人民罢免我的权利

13

圣女贞德作证,萧伯纳没说过,丘吉尔也没说过

谁说的?

我无法去看首演,但我将去看第二场——如果您的戏会演第二场的话

14

向天再借多少年?

谁说的?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15

俄罗斯之大系于远东的小岛

谁说的?

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16

撒谎者不会承认自己撒谎

谁说的?

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17

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知识考古学

谁说的?

知识就是力量

18

比雪花更无辜的是伏尔泰

谁说的?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19

一切伟大的灵魂都由泪里生长

谁说的?

不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20

别林斯基眼中的“哈姆雷特”

谁说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1

我们走得太远,忘记了纪伯伦是怎么出发的

谁说的?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22

到地狱去的路是由好意铺成的

谁说的?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23

第四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谁说的?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是棍子和石头

24

维也纳中央咖啡馆:生活在此处

谁说的?

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25

灰色的回忆不能抗衡现在的生动

谁说的?

历史给人唯一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26

历史的“存在即被感知”

谁说的?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27

英雄一登场,仆人就发笑

谁说的?

仆人眼中无英雄

28

言论自由旗号下的初夜权之争

谁说的?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29

婚姻的天机被苏文纨小姐泄露

谁说的?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30

卡萨诺瓦的感官世界

谁说的?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31

钱谷融是怎么找到丹纳的?

谁说的?

文学是人学

32

身体能把灵魂甩多远

谁说的?

请慢些走,等一等灵魂

33

历史比现实残酷一些

谁说的?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34

浸在鸡汤里的阿拉曼墓志铭

谁说的?

对于世界,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对于我,他是整个世界

35

电影台词里的中国可以说“不”

谁说的?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36

1935年底的北平,那群不平静的青年

谁说的?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37

“裱糊匠”生平之快事也

谁说的?

幸亏我不是欧洲李鸿章

38

佩雷菲特再造的拿破仑“中国睡狮论”

谁说的?

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它苏醒过来,必将震撼世界

附录 我多么希望这些美丽的句子是真的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挂在时评人嘴边,也挂在《费加罗报》的报头下面。作为座右铭,这句话与《费加罗报》“评论立报,观点先行”的采编理念不谋而合。自1854年威尔梅桑接手停刊21年的讽刺性周刊《油灯》并更名为《费加罗报》起,这句话便与《费加罗报》如影随形,历165年而未变。 “费加罗”出自十八世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喜剧《费加罗的婚礼》,系该剧的男主人公,而“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则借着费加罗之口说出。 1778年,博马舍用鹅毛笔写下《费加罗的婚礼》时,恐怕不会想到“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新闻媒体捍卫言论自由的一面Flag。这面Flag甚至立在了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的名著《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译本的封面上。 不过,如同所有名言的遭遇,“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在传播过程中所定型的句式以及附着的意思与其*初的样貌并不完全一致。细细推敲,两者之间不乏疏离之处。 先由这句话的出处说起。 《费加罗的婚礼》第五幕第三场,整场都是主人公费加罗的独白。在这段独白中,十七世纪塞维利亚(《费加罗的婚礼》乃至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均以此为背景)的“凤凰男”费加罗,以对未婚妻苏姗纳的感叹为由头,回顾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在“凤凰男”职业履历中,有一个阶段是作为写作者而存在的。费加罗曾创作过一个喜剧,却因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而遭起诉,背负骂名,债台高筑。后来,费加罗又因写了一篇谈论货币价值及其收益方面的文章而被请上了囚车,押赴固若金汤的堡垒。由此,费加罗在控诉中吐出了那个金句。剧本原文表述如下:“若连评论的自由权利都被剥夺,那迎合的赞颂也将消失。” 通读整段独白,可以发现,主人公费加罗的情绪基调是忐忑不安下的自怨自艾。令费加罗忐忑不安的是什么事?他又为何自怨自艾?若了解《费加罗的婚礼》完整的故事情节,答案不难找到。 在阿拉玛卫华伯爵的城堡里,男仆费加罗和女仆苏姗纳即将举行婚礼。但作为领主的阿拉玛卫华伯爵不怀好意,想恢复对仆奴的初夜权。用费加罗的话讲,就是让他的未婚妻苏姗纳成为阿拉玛卫华“应召的情妇、随身的太太”。于是,费加罗、苏姗纳和伯爵夫人罗丝娜联手设下圈套,由苏姗纳给伯爵写了一封温柔缠绵的情书,骗他夜晚来花园幽会。伯爵果然中计。正当伯爵在黑暗中向“苏姗纳”大献殷勤时,突然灯火齐明,伯爵发现怀抱中的女子竟是自己的夫人罗丝娜。无奈之下,伯爵只得当众下跪道歉,并保证以后再不作他想。费加罗与苏姗纳的婚礼得以顺利举行。 第五幕第三场费加罗的独白,正是发生在“请君入瓮”的计谋实施之前。主谋忐忑不安在情理之中,他的自怨自艾则完全出于对自身处境的悲愤。婚姻,作为人再正常不过的权利,竟遭到他人的粗暴干涉与侵害。 《费加罗的婚礼》反映的正是法国大革命前夕,平民阶层与贵族阶层的尖锐矛盾。费加罗的独白,他的怨恨、控诉、悲鸣和咒骂,矛头所指,正是包括阿拉玛卫华伯爵在内的封建贵族的特权。 如果将《费加罗的婚礼》的主题与政治哲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平等与自由进行比对,显然平等才是它的**诉求。费加罗对未婚妻苏姗纳初夜权的捍卫,本质上是第三等级的觉醒,是权利意识的破土而出。他们要捍卫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没有谁是天然的奴仆,生来就低他人一等;也没有谁是天然的主子,生来就高人一筹。任何人都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权益和主张。上述观念,是法国大革命前夜启蒙运动*为重要的思想成果。阿拉玛卫华伯爵所代表的封建特权,是《费加罗的婚礼》中*刺耳的杂音,也是法国启蒙运动*醒目的靶子。 既然争取平等、反对特权是《费加罗的婚礼》的主要诉求,博马舍又为何在剧本中另开一局,写下那个为言论自由鼓与呼的金句? …… ——摘自《28 言论自由旗号下的初夜权之争》

作者简介

杨健,资深媒体人,曾任《东方体育日报》副总编、《文学报》副总编,现任《文汇报》新媒体部主编,在《东方早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澎湃”“凤凰网”“财新网”等开有专栏,著有《一失足成世界波》《画外因》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