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19068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0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51906814 ; 978-7-5519-0681-4
内容简介
《复旦哲学讲堂》是一套面向大众的哲学普及丛书。自2019年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每年7月都会举办一个面向全国中学生的暑期哲学课堂,由来自哲学学院的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等多个学科的资深学者担任主讲,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本套丛书的内容就来自这些年举办的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丛书分为《认识自我》《科学与哲学》《为学与成.人》三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孙向晨教授、林晖教授担任主编,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通过讲座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中西哲学的经典问题和前沿问题,培养读者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读者树立批判性思维、建立人生坐标,让读者学会用哲学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我们的世界,处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书语言简洁,以轻松简明的形式呈现艰涩复杂的哲学问题,很好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自我同一性之谜
从“我思”到“自我”
自我与他人——一些哲学思考
什么是自我
泛谈心灵哲学基本问题
科学哲学与科学学习
知识变革与批判性思维
节选
“美国”显然不是指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个人,因为好像当时有很多美国人都生气了。这样一来,“美国的愤怒”这个表达式便非常明显地牵涉到了集体意向性。换言之,我们已经把“愤怒”这种意向性状态指派给了一群属于一个集体的人,而不是一个人。 但是分析到这一步,好像还有一个问题要讨论:“集体”到底是什么?是类似于“在同一个电影院里一起看同一部贺岁片的观众”那样的松散集体,还是像一支久经考验的足球队那样内部关系非常紧密的集体?或者说,当我们分析集体意向性的时候,需要将其中的哪一类集体作为我们的典型性样本呢? 一部分哲学家倾向于认为,即使是足球队这样的坚实的集体,其所产生的意向性,还是能够被还原为那些松散的集体(如看台上的观众)所具有的意向性的。甚而言之,那些松散的集体的意向性,*终还是还原为个体的意向性。 那么,究竟这种还原是怎么产生的呢?以一群人排队买电影票为例,为何这群人会产生“我们一定要排好队,不能插队”这样的集体意向性呢?背后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我看到你在排队,你看到我也在排队,这时候,我就会对你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我相信你具有这样的信念,即排队对于你自己来说是有利的。而你也应该对我产生这样的想法.即你相信我相信排队对我是有利的。就这样,不同的人对于对方信念的猜测彼此交织,就构成了集体意向性。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套机制得以运作的起点,依然是个体的意向性,或者是个体对别人所采取的意向解释姿态。 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很容易被复杂化了。按照上面的理论,如果有很多人在一起排队,并产生“要排队”的集体意向,那么背后发生的故事就是:A要相信B相信排队对自己是有利的,同时B也会认为A有这个信念,C有这个信念,D有这个信念……这实在是太麻烦了。这套理论与常识产生*明显的冲突地方就在于,我们平常在排队的时候,显然不会对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做出如此复杂的推理。 面对这样的指责,那些主张要把集体意向性还原为个体意向性的人,还有进一步的说辞。他们说:“我们用不着把队伍里每个个体的名字全部列出来,但是我们至少得相信,大多数人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 但是,有些哲学家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意见就是,如果你仅仅是相信别人也会和你做同样一件事情,你就会遗漏集体意向性中的意图,特别是“把事情做好”这个意图。 我再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我和你都是同一个足球队的成员,我们都在绿茵场上奋力搏杀,并彼此产生了很好的默契与协同,而这一默契与协同本身又有一个更深的目的指向,即球队的整体利益。 很显然,倘若这种默契感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我相信我协助你对我有利,并相信你相信你去协助我对你有利,而你也相信我帮助你对我有利……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何整支球队的运作会如此高效(很明显,利益计算的环节越多,整个团队的运作就会越低效)。这也就是说,为了解释默契感的产生,我们还需要求助于某种精神黏合剂,即某种不可被还原掉的、作为集体运作之基础的集体意图。如果我们不预设这一集体意图存在的话,我们也就难以解释如下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很多人的确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不加思索地奉献自己的,而这样的集体也会显得比较有战斗力;与之相比较,那些个体成员一直各怀鬼胎的松散集体,则一遇风吹草动,便会作鸟兽散。 顺便说一句,上述关于集体意向性不能被还原为个体意向性的论证,乃是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所给出的。他在心灵哲学与语言哲学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根据上面的讨论,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了,集体意向性是一种不可被还原的、具有基础地位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是强大的社会团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集体意向性在现实世界中的形成,乃是一个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的话题。其形成既需要教育系统长期的灌输,同时也需要相关利益机制的积极反馈。比如,一个人所在的集体若要让其成员觉得它自己是真实存在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名号,那么,该集体就要将各种各样的保障措施做到位,比如经济保障措施、劳动保障措施、医疗保障措施,等等。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5.2¥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生活即是行动
¥19.2¥52.0 -
圣经的故事
¥19.1¥58.0 -
传习录
¥11.6¥55.0 -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人生和性爱的难题
¥13.9¥39.8 -
列宁全集4
¥3.8¥9.7 -
传习录:王阳明心即是理,知行合一
¥10.1¥36.0 -
心灵的平和之美
¥17.1¥45.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4.3¥46.0 -
弗洛伊德论自我意识
¥14.1¥38.0 -
论语讲座
¥9.0¥23.0 -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
¥15.7¥49.0 -
谈修养
¥9.0¥20.0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2.2¥33.0 -
十力语要初续
¥10.3¥24.0 -
时间哲学简史
¥19.2¥52.0 -
沉思录
¥18.4¥49.8 -
穿越时空,与孔子对话
¥17.3¥48.0 -
哲学讲话-大家小书
¥23.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