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研究(精)/法律与社会书系/光明社科文库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研究(精)/法律与社会书系/光明社科文库

1星价 ¥46.6 (4.9折)
2星价¥46.6 定价¥9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464981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1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19464981 ; 978-7-5194-6498-1

内容简介

本书对如何运用学校社会工作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取了较多的手资料和事实,在进行了充分的学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学校个案工作、学校小组工作和学校社区工作三种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弱势大学生展开实际的救助活动,每一种类型都提供了典型案例,详细阐述工作过程、工作效果,*后对三种工作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反思,明确指出了三种方法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如何才能达到很好的救助效果,使读者对学校社会工作在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工作中的应用有了清晰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学界研究述评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节 相关基本概念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
二、弱势群体与大学生弱势群体
三、弱势群体救助与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三、增能理论
四、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状况
**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状况调查的准备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状况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比例和类型
二、基于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基本状况
三、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
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学习问题
五、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
六、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
第四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成就与问题
**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成就
一、“奖、贷、助、补、减”,救助经济弱势大学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救助心理弱势大学生
三、学习困难辅导,救助学业弱势大学生
四、多元就业指导,救助就业弱势大学生
第二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救助观念陈旧
二、救助效能不高
三、救助过程中人文关怀缺乏
第三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合理的救助观念
二、缺乏科学的救助方法
三、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救助人员
第五章 学校社会工作与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
**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基本方法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是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突破口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符合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宗旨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更适应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
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提供了人员保障
四、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中的学校个案工作
**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学校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二、行为修正模式
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第二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学校个案工作过程
一、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二、资料收集与问题评估
三、服务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四、结案与评估
第三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学校个案工作救助实例分析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学校个案工作救助实例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学习问题学校个案工作救助实例
三、大学生弱势群体经济问题学校个案工作救助实例
四、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学校个案工作救助实例
第七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中的学校小组工作
**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学校小组工作理论基础
一、小组动力学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三、镜中自我理论
第二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学校小组工作过程
一、建立救助小组
二、组织小组活动
三、小组评估与跟进
第三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学校小组工作实例分析
一、大学生经济弱势学校小组工作救助实例
二、大学生学业弱势学校小组工作救助实例
三、大学生心理弱势学校小组工作救助实例
四、大学生就业弱势学校小组工作救助实例
第八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中的学校社区工作
**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学校社区工作理论模式
一、地区发展模式
二、社会策划模式
第二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学校社区工作过程
一、介入学校,建立关系
二、学校社区分析
三、制订工作计划
四、实施计划,评估成效
第三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学校社区工作实例分析
一、学校资源分析
二、大学生经济弱势学校社区工作救助
三、大学生学业弱势学校社区工作救助
四、大学生就业弱势学校社区工作救助
五、大学生心理弱势学校社区工作救助
第九章 学校社会工作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总结与反思
**节 学校社会工作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具有明显优势
一、工作理念更加人性化
二、工作方法更加专业有效
第二节 三种工作方法对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各有优劣
一、学校个案工作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学校小组工作的优势与局限性
三、学校社区工作的优势与局限性
第三节 三种方法结合运用实现*佳救助效果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海鹰,女,1968年9月出生,山东临朐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专家库成员,山东省社会工作专家库成员,山东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作者长期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是社会心理、社会工作、心理健康,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