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系列丛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系列丛书)

1星价 ¥37.4 (7.5折)
2星价¥37.4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8337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0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66833709 ; 978-7-5668-3370-9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作者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问题的16篇论文选编,涉及到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网络空间的意识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意识问题不可分割,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探讨离不开对意识的探索。本书选取了关于网络空间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和国家意识的相关分析文章;二是网络空间的舆论与意识形态: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变化规律与网络舆论密不可分。只有善于观察网络舆论,才能察觉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变化趋势。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网络空间的认同与意识形态
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挑战与应对
网络空间中主流价值认同的分化与重塑
网络社会道德认同的变化与引导
后现代主义思潮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二、网络空间的舆论与意识形态
微信场域中的舆论生态及其治理
网络社会微博舆论场域的生成与引导
警惕资本逻辑影响网络舆论导向
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变化及治理

三、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形式与话语权
移动网络空间中感性意识形态兴起的价值省思
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状况及因素分析
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消解与转换
算法技术影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四、网络空间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空间党的政治建设问题探析
网络空间中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生发及提升
算法技术的新挑战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展开全部

节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系列丛书》:  二、移动网络空间中感性意识形态兴起的价值表现  在移动网络空间中,网络技术将具有相同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的群体集中起来,开展不同类型的网络活动,具有仪式性质的活动逐渐成为感性意识形态的表达渠道。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交分享。移动网络技术典型的特点就是社交分享活动。在社交分享仪式中,其实质就是将意识形态从个体体验转化为群体感受,在这种分享仪式中,借助的是人群信任关系,使得意识形态传播获得更大的转发率和认同度,克服传统理性意识形态传播的盲目、低效和指令性。感性意识形态分享仪式与人群的日常活动融为一体,实现意识形态生活化目标。在社交分享仪式中,群体意识参与意识形态的创造过程,通过群体思想合力对意识形态进行再加工。二是集体行动。在移动网络空间中,集体行动就是宣示意识形态立场的直接途径。在不同意识形态价值冲突的场域中,相同或相似价值立场的群体通过网络仪式活动来传递信息、表达诉求、寻求支持、号召力量等。移动网络空间集体行动的实质就是潜意识中的身份认同建构,参与集体行动的群体无形之中达成价值共识,发出共同声音,尤其是在政治粉丝群体中,对于意识形态的感性表达更充分,甚至可能出现“群体极化”现象。三是自拍影像,“社会成员在象征化的感性传播中变成了主动的传播者,是感性传播的主体。”个体自拍影像是借助技术手段来传播“物化”意识形态*便捷、*广泛的手段,直接体现意识形态的“客观化”和“物质化”。在移动网络空间中,主体可以通过自拍影像方式来反映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移动终端对意识形态的感性形式的传播及时、直观、丰富和生动,改变了意识形态人际传播的时空局限和思辨模式,从广泛意义上加速和扩大了意识形态的信息权力影响范围。而且,在个体的感性影像中,深刻地体现出主体的情绪变化和心路历程,在意识形态的心理共振功能中体现的价值不可替代。  游戏是释放主体情感欲望的重要途径。“对任何有游戏感的人来说,他们直接被赋予意义和理由(由此产生共识认证效应,亦即对游戏及其偶像的集体信念的基础)。”在移动网络空间中,游戏视频既能满足主体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的幻想愿望,也能将理性意识形态感性化,实现双向互动式意识形态传播和接受。移动网络人群有自身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焦点,不同网络游戏视频的意识形态吸引力各不相同。网络游戏视频用户中的青少年群体思想活跃,紧跟潮流,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游戏视频的开发者或提供者的价值倾向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其价值观念的塑造者。游戏视频在移动网络空间中的普及程度大大超过现实空间,克服时空制约和文化隔阂,通过技术手段将群体积聚起来,调动群体情绪,激发群体意志,开展潜在的社会动员作用。而且随着移动网络游戏视频不断扩散,越发表现出广泛的影响力,能够在虚拟和现实社会中呈现意识形态的同步渗透,改变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移动游戏视频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结构设计、情境营造等,适时对主体进行价值引导,使其成为“意识形态幻象”的追随者和实践者。在移动网络空间中,游戏视频既会进行价值整合,也会扩散价值冲突,充当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媒介手段。作为感性意识形态的游戏视频是意识形态在社会娱乐层面的转化,会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逻辑的驱使而改变表现形式,体现出技术、利益和文化等要素的综合性价值影响。  ……

作者简介

陈联俊,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秘书长、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年度项目3项及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等CSSCI期刊、重要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以及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重要网站广泛转载。曾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入选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