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与身心智慧·通过亚历山大技巧矫正旧习、提升表现

包邮瑜伽与身心智慧·通过亚历山大技巧矫正旧习、提升表现

¥47.2 (7.9折) ?
1星价 ¥47.2
2星价¥47.2 定价¥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7542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05754263 ; 978-7-5057-5426-3

本书特色

被动的练习者只会僵硬地模仿姿势,而主动的练习者则让体式真正有利于身心,两项独特领域的特色结合,用亚历山大技巧修正瑜伽练习,牢牢掌握身心平衡。本书根据亚历山大技巧的自我运用精选65种瑜伽体式,没有标准体式,只有适合的体式。身心关系的再度教育,让练习者重建本体感觉和对身体的觉察力,随时观照身心。为受限于柔韧度、力量、先天结构、伤痛和习惯性运动模式的练习者提供替代方案。修正错误认知与习惯,以更安全、有效的方式恢复肌肉与结缔组织的弹性和张力。解除容易使人受伤的紧张感,镇定神经系统,改善头痛、颈痛、背部和膝盖不适。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身心系统与瑜伽结合的开山之作,旨在将亚历山大技巧的原理应用到日常瑜伽练习之中,使瑜伽练习者修正错误认知与习惯,以更安全、有效的方式提升自我运用能力和整体协调性。 书中列出了65种常见瑜伽体式,配有丰富图例和精要讲解,为受限于柔韧度、力量、先天结构、伤痛和习惯性运动模式的练习者提供适应性技术方案,由此帮助练习者厘清瑜伽体式练习思路,*终能够举一反三、合理应用。 相信读过这本书后,无论是做动态的体式练习,还是进行更为平静的调息和冥想练习,练习者都能养成时刻观照身心状态的习惯。

目录

书中图片版权说明
前言
致谢
引言
**部分 背景
第1章 我的故事
第2章 瑜伽基础概览
第3章 什么是亚历山大技巧
第二部分 亚历山大技巧的原理
第4章 自我运用
第5章 自我诊断有益于瑜伽练习
第6章 管理不良习惯
第7章 如何实现健康的协调性:起始控制
第8章 全方位自我保健法
第9章 亚历山大技巧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关于瑜伽练习的思考
第10章 用个性化方法避免受伤
第11章 解剖意识与能量流
第12章 疼痛管理
第13章 瑜伽与神经可塑性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
第14章 妊娠
第15章 呼吸、正念和冥想
第16章 如何休息才能有益健康
第四部分 瑜伽姿势与体式
第17章 山式与优美仪态
第18章 地面伸展运动
第19章 猴式与蹲姿
第20章 站立体式
第21章 扭转体式
第22章 前屈体式
第23章 下犬式
第24章 后弯体式
第25章 侧弯体式
第26章 跪立体式
第27章 髋关节伸展体式
第28章 倒立体式
第29章 支撑体式的各种变式
结语
附录:相关联系方式
术语表
参考资料
引文与注释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我的故事 自我幼时起,身边的人就不停告诫我要“站直”。但是由于生性腼腆,再加上遗传和压力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上背部渐渐变得越来越弯曲。 19岁时,我的背部首次出现了剧烈疼痛。当时我的腰部严重痉挛,医生给我开了肌肉松弛剂,并将我下背痛的原因归咎于姿势不当。然而,对于该如何改善姿势,他无法给出任何建议。这次发作之后,我的背部还是会时常出现痉挛,时间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通常情况下,骨科医师或脊椎治疗师能帮我暂时缓解病症,但没过多久又会复发。 正是出于缓解背痛的目的,而非任何精神上的动力,我接触了瑜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瑜伽是一种边缘运动,在主流社会中的名声有点可疑。那时,新西兰许多教堂拒绝将大厅外租用于瑜伽练习,因为他们认为瑜伽是某种异教徒的聚会。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学习瑜伽的地方。自那以后,瑜伽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我天生肌肉僵硬,所以练习瑜伽体式并不容易。虽然我长年累月都在练习瑜伽和亚历山大技巧,但即使到了今日,也难以被人奉为瑜伽体式演示的楷模,因为这些体式对柔韧度的要求实在太高了!然而,这些困难完全没能阻挡我,我仍然从这些练习中获益良多。我对这些体式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适合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对这些姿势和动作生搬硬套。 充满迷幻色彩的20世纪60年代,我的“知觉之门”被开启——瑜伽内核中的精神层面开始向我敞开大门。同时,我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974年起,我开始旅居亚洲,在亚洲度过了接下来的七年时光。其中包括在泰国的禅修寺院当了两年半的佛教弟子,进行了密集的“内观”禅修。这种修行强调活在当下,并需要持续地观照身体、感觉、思想、知觉以及意识中出现的任何细微现象。当时,寺院里的一位美国弟子收到了他姐姐寄来的一摞书,其中一本是威尔弗雷德·巴洛(Wilfled Barlow)的《亚历山大原理》(The Alexander Principle)。这本书让我越读越激动,我意识到,亚历山大原理中的某些技巧刚好与佛法修行遥相呼应,也许我能从中整理出一套方法,改善自己的体态问题。我对自己许下承诺,只要有机会接近教授亚历山大技巧的老师,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实现这个愿望。 过了好几年,我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亚历山大技巧老师。那是离开泰国之后,我在印度马德拉斯(Madras,金奈的旧称)的克里希那玛查亚瑜伽中心(Krishnamacharya Yoga Mandiram)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习。其中,在冬季的几个月里,我都在菩提伽耶静坐修禅。虽然那时传奇上师克里希那玛查亚(KrishnamacharVa)还在世,但他不直接教授外国弟子。在那段日子里,我每周和其他老师一起参加两堂私人课,这些课程逐渐演变成日常体式训练和调息练习。此外,我们每周还要学习《帕坦伽利瑜伽经》(Yoga Sutras of Patanjali)。在炎热的季节里,学员人数不多,我便设法参加了德斯卡查尔(克里希那玛查亚的儿子)开设的一些私人课程。 对比我之前的瑜伽体验,克里希那玛查亚瑜伽中心的练习更为精妙。这里没有集体大课,因为德斯卡查尔认为体式表达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指导才是*恰当的传授方式。德斯卡查尔和中心的老师对于学员能否获得安全、有效的体式方法指导这一点非常严肃,他们深谙瑜伽练习不当所带来的危险。此外,他们还非常重视调息练习以及体式练习与呼吸之间的配合。 1981年,我终于获得机会,在英国参加了30节亚历山大技巧系列课程。应老师要求,我在课程期间暂停了瑜伽练习。我们围绕着椅子做了大量训练,比如交替站坐及在桌上半仰卧。每天,我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桌上保持半仰卧至少20分钟,并尽可能地对自己的日常活动保持观照状态。 这段日子结束后,当我重拾瑜伽练习时,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上背部更加柔韧了。但这段时间里我除了在椅子上交替站坐,以及躺在桌上或地面上之外,没有做任何其他运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81年年底,我搬到了悉尼,继续学习亚历山大课程。1983年,我参加了澳大利亚开设的**套亚历山大教师培训课程(为期三年)。在此前的一年里,我和马丁·杰克逊(Martyn Jackson)一直在参加艾扬格瑜伽课程,到了1984年,我们又参加了艾扬格瑜伽教师培训课程。我很享受艾扬格瑜伽对力量和精确度的训练,但是在亚历山大技巧训练第二年的结尾,我开始感觉这两种训练存在严重的分歧,自己已无法同时驾驭这两种训练。因此,在亚历山大技巧训练的*后一年,我停止了瑜伽练习。 直到两年之后,我才重拾瑜伽,并重返瑜伽教学的训练。在与瑜伽老师卡琳.查普曼(Karyn Chapman)合作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她曾接受过亚历山大技巧的教学训练,当时她正在教授这门技巧在瑜伽中的应用。 事实上,我们的确应该把亚历山大技巧应用到瑜伽中,就像应用到其他活动中一样。由于哈他瑜伽(Hatha Yoga)练习的物理特性——其对人体构造的深入研究非常奥妙,直到今天我都还在这个领域继续研习。

作者简介

30年来,戴维·穆尔在世界范围内教授瑜伽和亚历山大技巧。在此期间,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创建了F.M.亚历山大研究学院,担任该学院的负责人;曾任澳大利亚亚历山大技巧教师协会的主席。他还发表了许多关于亚历山大技巧及其益处的文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