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凡四训》与命运密码(晚清名臣曾国藩、日本现代企业家稻盛和夫等修身立命的指导书)

《了凡四训》与命运密码(晚清名臣曾国藩、日本现代企业家稻盛和夫等修身立命的指导书)

¥23.3 (4.2折) ?
1星价 ¥46.5
2星价¥46.5 定价¥5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7262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20726283 ; 978-7-5207-2628-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郭继承先生的粉丝;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在各行各业极度内卷,连图书都在贩卖焦虑的时代,读郭继承老师讲的《了凡四训》读能够知止,能够安心。

内容简介

《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所著的诫子书,他以自己一生如何改变命运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奉献了一本透视人生命运真相的家训经典。因其作者真有其人,所述真有其事,流传称颂至今。然而,要真正理解《了凡四训》的内涵,需要有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基础才行。本书作者郭继承曾多次给青年学生、企业员工、政府机构公务员等群体讲授《了凡四训》,他的释义和阐发,融汇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精髓,同时针对现代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做了很多外延性的解读,深入浅出,精妙独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性之学的宝贵,更让人明白了中国传统的命运观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每个人都可以力争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走好人生路。

目录

序 言 做命运的主人

引 言

**训 立命之学

1. 命运被人算定

2. 偶遇贵人

3.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4.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5. 为何科举不顺

6. 没有子嗣的六个反思

7. 财富、子孙背后的秘密

8. 了凡的第二次生命

9.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0.《易经》的秘密

11. 了凡的过人之处

12. 立命之学

13.“了凡”与“成圣”

14. 身在公门好修行

15. 了凡的命运发生变化

第二训 改过之法

1. 春秋时期的“算命方式”

2. 改过者,**要发耻心

3. 改过者,第二要发畏心

4. 改过者,第三要发勇心

5. 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

6. 改正错误的三种方法

7.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

8. 挂碍,就会有痛苦

9.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

10. *上治心,当下清净

11. 命运改变后的美好“征兆”

12. 人生走下坡路的表现

第三训 积善之方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2. 为善必先穷理

3. 善有真假

4. 善有端曲

5. 善有阴阳

6. 善有是非

7. 善有偏正

8. 善有半满

9. 善有大小

10. 善有难易

11. 改变命运人人可行

12. 仅仅善良就可以吗?

第四训 谦德之效

1. 谦卦:“六爻皆吉”

2. 嘚瑟是倒霉的前奏

3.乾卦的人生哲学

4. 学国学更要谦卑

5. 永远清醒,常怀忧患之思,才能永葆活力

6. 志无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小 结

附录一 了凡四训 (明)袁了凡

**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附录二 袁了凡居士传 (清)彭绍升

我的学术和文化传播之路(代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1. 命运被人算定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的开篇是这么说的: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了凡说,他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弃举业学医,就是说不要去走科举这条路,而是去学医。为什么这样呢?“谓可以养生”,就是可以照顾自己的身体,照顾亲人的身体,还“可以济人”。大家注意这句话,特别了不起!“济人”就是帮助别人。大家想想,一个母亲,告诉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学医:不但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同时还可以帮助别人。古代很多知识分子的理想,就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就是做一个好宰相,宰相是国之大臣,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这个位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力量,促进国家的发展,其实是给大众服务的。在传统社会,真正有追求的人,不能成为良相就要做良医。做宰相救治大众的苦难,为人民的福祉努力,做良医救治别人身体的疾病。良相和良医,两者价值导向的目标相同,都是为了救人。大家注意,这位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告诉自己孩子,学医不仅可以养生,还可以济人。所以袁了凡后来能做出那么大的成绩,和母亲的教养密不可分。袁了凡的母亲明确地把能否帮助别人作为孩子职业选择的依据,非常了不起! 我们做父母的看到这段话,是否要扪心自问: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没有告诉孩子,这一辈子学医也好,学其他的专业也好,不仅要自己过得好,还一定要帮助别人?可能很多父母想的是,自己的孩子不要吃亏,不要受委屈,学经济、金融可以赚大钱,学法律可以当官,等等。而袁了凡的母亲说学医可以帮助别人,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在我们所有的理想中,除了出人头地这种一般的老百姓都有的一点小想法之外,有没有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多地去帮助别人,去服务社会?所以说像了凡这样的人,能够取得一些成就,绝不是偶然的。母亲还告诉他,“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说你学医学好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大夫,值得大家尊重,也能满足你父亲生前愿望。什么是孝?孝虽然有很多含义,但绝不浑浑噩噩,绝不啃老,能够踏踏实实在某一个利国利民的行业上有所成就,这是对父母的告慰,就是孝。 后来,了凡有一次上山采药,在慈云寺遇到一个老者,这个老者的形象“修髯伟貌,飘飘若仙”。长须飘飘,一看就是仙风道骨的样子。这里也要注意,人们一般都说相由心生,老人家如果是仙风道骨的相貌,那大概也是一个人心性和修为的外在表现,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修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展现的一个相。所以了凡说“余敬礼之”。注意,了凡见了这位老人家以后,就上前施礼,敬拜老者。这里又有一个值得我们反省的地方。当我们在很多场合见到长者,是不是做到了主动礼敬?你看看,了凡就这样,实际上他命运的改变,就和这一次的礼敬有关。所以我建议大家,平常一定要恭敬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善意的提醒和帮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称作“礼仪之邦”。从了凡小的时候,就能看出他具有礼仪修养。他见了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对方是个忠厚长者,长须飘飘,一副仙风道骨的神态,他马上去顶礼,就得到了这个长者的好感。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运霉运,都是平时待人接物的积累。 长者看到如此有礼貌的年轻人,就跟他说:“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年轻人,你其实是个当官的人,明年你就可以去考学,为什么你不选择读书这条路呢?因为在老者看来,了凡这个年龄正是刻苦用功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不应该在山里游逛。然后了凡就告诉这个老者: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希望我学医,在家母看来,学医不仅可以救自己和身边的人,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他把这个事的前因后果告诉了这位长者。 接下来了凡“叩老者姓氏里居”。这个“叩”实际上是磕头的意思,是给这个长者行大礼。他问老人家:我怎么称呼您呢?了凡这么一问,这个仙风道骨的老人说:“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长者说,他姓孔,祖籍云南,得到了北宋邵雍先生的皇极数正传,根据周易相数的测算,他这一套本事应该传给了凡。这里我给大家简单讲一下邵雍先生的事迹。中国思想史在北宋这个阶段,到了儒释道融会之后的爆发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北宋五子:以《爱莲说》为世人熟知的周敦颐先生;开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先声的程颐、程颢两位先生;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先生;以研习《易经》见长的邵雍先生。邵雍先生在中国《易经》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可以说是有划时代成就的。整个人类历史和人事的演变,经过他用《易经》的推算,达到了相当高深的程度。那么这位孔先生说:我得到了邵雍先生整个《易经》术数的精华,冥冥之中,我这一辈子应该遇到你,而且我的本事也应该传授给你。 那么了凡怎么做的呢——“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了凡把老人家请到家里,告诉老母亲:我把一位老人家给请来了。母亲告诉他,善待之。大家看这位母亲的伟大,告诉了凡一定要好好地礼敬孔先生,要好好地对待先生。大家是否发现,了凡的母亲待人特别友善,了凡在母亲的教育下,待人也彬彬有礼,而且能发自内心地恭敬别人?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好好学习。所有将来看这本书的朋友,我们每一个人,要懂得真正去恭敬别人,还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去恭敬别人。说实话,作为老师,我看到现在很多学生并不懂得恭敬人,而且那个眼神甚至有些狂傲,对别人还有一些轻蔑。一个年纪轻轻的人,有那种对人不恭敬的表情,其实是心里边生不起对别人的尊重和敬意。一个人如果轻慢和骄狂,他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容易遭受伤害,会为此付出代价。不管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尊重人、恭敬人都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好运和福报。

作者简介

郭继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教师,弘正学堂学术导师。 致力于中国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较、现代文明的困境与应对、中华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人生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应邀在国家部委、国资委直属国企、各省市地方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讲课,听众反响热烈,其课程在网络上更是影响广泛。 主要著作有:《直面人生的困惑》《中华经典十三讲》《解决问题的智慧:人生问题三百问》《中国文化要义读本》《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国学智慧》《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未来:近代儒学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探索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再思考》《仁者爱人》《居安思危》。在《人民论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华夏文化》《中国企业文化》《潇湘文化》《北京教育》《贵州民族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