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投资拉美与一带一路倡议(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拉丁美洲管理研究中心文库

中国企业投资拉美与一带一路倡议(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拉丁美洲管理研究中心文库

1星价 ¥43.1 (7.2折)
2星价¥43.1 定价¥5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33640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7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21336405 ; 978-7-5213-3640-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8岁以上评述国际经典投资理论及其发展观点; 详解企业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 剖析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投资的三大案例 ; 梳理“一带一路”项目的投资背景和舆论挑战; 探讨“一带一路”项目落地机制的探索。

内容简介

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吸引外资到对外投资,再到双向开放发展的过程。然而,中国企业的投资能力一直受到外界的质疑,尤其受到发达国家的质疑。中国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不仅要面对各种差异的影响,还要与其他跨国企业以及东道国本土精英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本书结合经典靠前投资理论,建立了企业进行靠前投资的一体化分析框架,并且基于这个框架,结合作者对拉美地区的实地考察,分析了中国企业投资拉美的三大典型案例,即同方威视投资阿根廷、联想佳沃投资智利以及国家电网投资巴西。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详细说明了这三大企业如何在东道国获得发展,如何与东道国本土企业实现互利共赢。*后,本书结合案例,对“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及靠前投资领域遇到的舆论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回应,对“一带一路”项目的落地机制进行了探索。

目录

**篇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实践及其理论总结

**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发展状况、国际地位及其挑战

**节 中国对外投资的整体发展状况及其国际地位

第二节 中国对拉美地区投资的整体发展状况及其地位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二章 对经典国际投资理论及其发展观点的梳理与评述

**节 对OLI理论及其发展观点的梳理与评述

第二节 对CAGE理论和CCM理论的梳理与评述

第三章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践与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搭建

**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搭建

第三节 对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解读


第二篇 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实践

**章 中国企业投资阿根廷

**节 阿根廷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同方威视投资阿根廷

第二章 中国企业投资智利

**节 智利的投资环境与经济发展取向

第二节 联想佳沃投资智利

第三章 中国企业投资巴西

**节 巴西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国家电网投资巴西


第三篇??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投资:舆论、回应与机制探索

**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投资背景及其体系搭建

**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背景分析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体系搭建

第二章 “一带一路”投资实践中的舆论挑战和我们的回应

**节 “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经济及投资领域遇到的质疑

第二节 对世界经济及投资领域相关质疑的分析与回应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国家经济及投资领域遇到的质疑和我们的回应

第四节 对“一带一路”项目落地机制的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三章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践与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搭建 **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如前所述,自2004年起,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开始出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数量快速增长,到2016年达到顶峰。面对“国际投资领域的‘后来者’身份”“母国与东道国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综合投资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企业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探索。目前,一些先锋企业已经在东道国市场上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同时,这些企业也积累了本土化发展的策略和经验。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力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个阶段,是指中国企业在国内发展过程中的能力积累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指中国企业在国内积累的能力向东道国转移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指中国企业克服各种困难,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本土化策略来实现更大发展目标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指中国企业在国际投资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能力和经验的阶段。 我们先看**个阶段。中国企业在早期的国内开放发展的过程中的确积累了一定的所有权优势(O)。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外资流入数量不断上升。引进外资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促进了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的建设。此外,中国企业也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与外资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发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例如,在早期的开放发展的阶段,得益于中国本土廉价的劳动力,中国企业慢慢具备了以成本优势为特征的国际竞争能力,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业领域的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广泛销售。随着制造业及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国内消费大市场的出现,中国企业在制造业领域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变,并且在技术创新领域有了自己的一些优势。 在第二个阶段,由于中国与东道国在文化、制度、地理、经济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中国企业在实践中慢慢发现,在中国国内形成的竞争能力,只能向东道国进行部分转移。企业竞争能力的转移主要通过外派员工、从中国购置主要产品或生产材料、调配关键设备等方式来实现。例如,国家电网从国内派出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级管理团队前往巴西开展海外投资及运营工作;华为在国内已经研发出比较成熟的固网设备,为其进入拉美地区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港湾(CHEC)在黎巴嫩进行港口项目扩建时,针对当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调用国内的打桩技术。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在国内形成的能力根植于中国国内的市场环境,与国内的产业条件密切相关,加之东道国的法律限制,有些能力并不具备跨国转移的条件。例如,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国内基建企业在国内培养起来的施工队伍等,无法完全转移到东道国市场。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企业只能在东道国法律允许的条件下组建精干的技术和管理队伍,将其派往东道国开展运营和管理工作。因此,中国企业在中国国内形成的竞争能力只能部分转移到东道国市场,而这部分可转移的竞争能力成为企业在东道国市场获得发展的关键能力。 在第三个阶段,由于中国与东道国在文化、制度、地理、经济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中国企业并不具备某些东道国要求的投资和运作能力。因此,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本土化策略来弥补不足。这些本土化策略不仅包括跨国并购、本地聘用、建立跨文化团队等方式,而且包括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以便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例如,联想佳沃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的方式,联合收购了智利的多家农场。 在第四个阶段,中国企业在国际投资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能力和经验。事实上,任何一次国际投资的成功,都表明企业成功利用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实现了企业的发展目标,也使企业积累了更强的国际化能力。例如,国家电网外派的高管曾在菲律宾有过基建项目的运营经历,这种经历为企业在巴西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即使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遭遇了挫折,其失败的经历也会为企业的下一步国际化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例如,2003年,TCL并购了法国的汤姆逊公司,TCL的确因产业升级而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使并购结果与其预期目标相差甚远。然而,企业汲取了失败的教训,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TCL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企业自身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在进军北美市场的过程中,TCL敏锐捕捉到市场的进入缺口,并通过自身的价格优势和垂直的供应链体系快速打开了美国市场。从2016年开始,TCL在美国亚马逊平台上的销量超过索尼、三星、松下等国际知名品牌,TCL的产品也因较高的性价比和高质量的服务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由此可见,这种国际化投资经验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宝贵的。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与前面讲到的OLI理论、CAGE理论和CCM理论也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节 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搭建 前面我们对OLI理论、CAGE理论和CCM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且根据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践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力形成的四个阶段。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OLI理论的不足,而CAGE理论和CCM理论也为OLI理论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这里,我们在中国企业投资实践的基础上,结合OLI理论、CAGE理论和CCM理论,对OLI的理论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一、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践弥补了OLI理论的不足 邓宁对OLI理论中的所有权优势(O)的拆分是zui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之一。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实践中,资产型所有权优势(Oa)与交易型所有权优势(Ot)的关系是怎样的?交易型所有权优势(Ot)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关乎企业国际投资的关键问题,却没有在邓宁和其他学者的理论中得到进一步的阐述。我们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力形成的四个阶段,可以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践与OLI理论相结合,并进行如下分析。 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力形成的**阶段,中国企业在国内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竞争能力主要属于交易型所有权优势(Ot)。当然,如果我们进一步结合OLI理论的动态化分析,那么资产型所有权优势(Oa)就是企业每一次实施对外投资前的已积累的能力,其中既包含企业在国内积累的能力,又包括企业在前期国际化活动中已积累的国际化能力。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力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即中国企业在国内积累的能力向东道国转移的阶段,实际上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形成的能力可以部分转移到东道国的阶段。也就是说,Oa(资产型所有权优势)中只有一部分可以转移到东道国,我们将其命名为“Oat”(Asset Ownership Advantages Transfered),即“可以转移的交易所有权优势”。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力形成的第三个阶段。由于中国和东道国之间在文化、制度、地理、经济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本土化策略来培养企业在东道国的竞争能力。这种能力中国企业在国内并无积累,而需要通过本土化策略来实现,我们将其命名为“Oht”(Transaction Ownership Advantages Created In Host Countries),即在东道国培养起来的“可交易的所有权优势”。 zui后,根据OLI理论,Ot是来自企业有效协调和整合国内外资产的优势。事实上,Ot是企业在东道国zui终形成的竞争能力的组合,它是由Oat与Oht共同组成的,用公式表示就是:Ot = Oat + Oht。我们认为,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践中,从本国发展过程中的能力积累到东道国市场上综合能力的形成,这一过程正是从投资前的资产型所有权优势(Oa)到东道国交易型所有权优势(Ot)的形成过程。这就很好地解释了OLI理论中Oa与Ot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解释了Ot的形成过程。 二、 CAGE理论与CCM理论为OLI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支持 事实上,上面所描述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实践中从Oa(资产型所有权优势)到Ot(交易型所有权优势)的过程,就是企业减少差异影响并在东道国市场形成综合竞争能力的过程。虽然邓宁明确指出,Oa在本国就有可能形成,但在母国已经形成的Oa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在东道国的实际投资过程中,而Oa向东道国转移的主要障碍就是CAGE理论中描述的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各种差异。企业的跨国协调能力和整合国内外资源的能力,是指企业通过采取外派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团队,采用本地雇用、本地生产等本土化策略来积累自身适应本地市场需要的投资能力,其主要内容正是CAGE理论和CCM理论中为减少各种差异影响而进行的各种尝试。虽然当前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们却为跨国企业的投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总结出了企业国际投资的一体化分析框架(如图1.3.1所示)。 在完善OLI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企业国际投资的一体化战略分析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讲,我们对OLI理论进行了有益补充,重点是根据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来完善其内部化优势。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建立,无疑会更形象、更清晰、更完整地展现完善后的OLI理论体系。因此,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也就成为OLI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实践上看,设置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目的,是为从事国际投资的企业提供一个一体化的战略分析思路,从而使原本复杂的分析过程呈现出更加清晰的逻辑结构和逻辑步骤,便于企业进行战略分析,为后续的发展指明方向。在这里,我们更想强调的是国际投资的一体化战略分析框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会围绕国际投资的一体化分析框架对企业投资实践的指导意义进行重点阐述。 第三节 对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解读 企业的海外投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面对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世界格局,面对具有不同开放程度的东道国及其投资环境,企业在考虑国际投资项目时必然要进行投资前的战略分析。利用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进行国际投资的战略分析,要以OLI理论为起点,进一步分析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分析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分析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及内部化过程。之后,我们对企业的某一次具体投资行为进行分析。 一、 OLI理论是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起点 我们认为,OLI理论具有合理的逻辑内核,即企业需要具备三种优势:所有权优势(O)、区位优势(L)和内部化优势(I)。因此,我们应该把OLI理论当成国际投资一体化分析框架的逻辑 起点。当跨国企业面对一个国际投资项目时,该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企业的投资动机是什么?或者说,东道国的区位优势(L)有哪些? 第二,企业具备的所有权优势(O)有哪些?或者说,企业已经积累了哪些能力? 第三,企业是否需要通过跨国投资的方式来利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L)?也就是说,企业在贸易、技术许可等诸多国际化的方式中,跨国投资是不是zui好的方式?如果需要进行跨国投资,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积累它在东道国发展的能力? 二、对**个问题的解读 **个问题是,企业的投资动机是什么?或者说,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有哪些?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实际上是对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的解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OLI理论以及与投资环境相关的分析工具来回答。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投资动机。根据OLI理论的相关阐述,东道国需要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包括东道国在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东道国的地理位置、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市场需求、运输与通信成本、基础设施、成熟的市场体系、政府调节和干预程度、优惠政策等方面。虽然OLI理论关注到投资环境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中占有重要位置,但该理论并没有就投资环境本身展开讨论。企业在实际的投资环境分析中,需要进一步借助更实用的投资环境分析工具,如国际组织提供的分析指数等。此外,我们通过对中国企业的实地调研与分析后发现,东道国投资环境中的舆论因素往往会对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与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进一步提醒中国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 除了关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还要特别关注东道国的舆论环境。 三、对第二个问题的解读 第二个问题是,企业具备的所有权优势(O)有哪些?或者说,企业已经积累了哪些能力?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实际上是对企业投资能力的解读。回答这个问题要从OLI理论分析中的Oa(资产型所有权优势)入手,也就是说,企业要对投资前已经积累的能力进行分析。这些能力既包括企业在国内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起来的能力,又包括企业在前期国际化活动中积累的国际化能力。 接着,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Oa(资产型所有权优势)是否能够转移到东道国并支持企业在东道国的发展。若企业无法完全转移自身在国内积累的能力,企业就要通过采取本土化策略来培养适应东道国市场的竞争能力。企业从国内转移过来交易所有权优势(Oat) 和企业在东道国通过采取本土化策略培养起来的可交易的所有权优势(Oht),共同组成了企业的交易型所有权优势(Ot)。 四、对第三个问题的解读 第三个问题是,企业是否需要通过跨国投资的方式来利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L)?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化过程的解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企业能够获取的优势来判断。企业内部化优势分析的逻辑起点是企业是否需要采用对外投资的方式。我们以沃尔玛为例,由于沃尔玛这种零售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决定了这种类型的企业一旦要对外拓展业务,就必然要在东道国开设门店,这种模式的实现必然要通过投资、设店、完善基础设施等手段来完成。企业确定了跨国投资是zui佳方式,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实现投资的战略方案,那就需要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在东道国市场的投资、运营以及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首先,与母国相比,东道国往往存在各种差异,这些差异会阻碍企业将国内积累的能力向东道国转移。因此,企业要结合东道国和母国之间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其次,企业需要对“国内积累的Oa(资产型所有权优势)是否能够转移到东道国”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由于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与国内的环境不尽相同,在国内环境下培养起来的投资能力也许并不能应用到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中。zui后,如果企业在国内积累的能力无法完全转移到东道国,对于无法转移的部分能力,企业需要考虑通过实施本土化策略来培养自身在东道国市场的发展能力。 如前所述,尽管中国企业是对外投资领域的“后来者”,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的一些先锋企业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探索,已经积累了相应的能力,能够在东道国发挥自身的优势,并通过本土化策略实现了自身在东道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希望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来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目标。作为一种合作型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践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方向。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希望和平融入世界、与世界合作共赢的积极态度。 然而,受到国与国之间多种差异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内涵往往没有被理解,反而遭到各种质疑,这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因此,在本书的第三篇,我们将从国际投资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进行解读,就世界各个地区(包括拉美地区)的主要舆论进行分析和回应,并对“一带一路”项目的落地机制进行探讨,为“一带一路”在拉美地区的建设提供相关对策和合理的建议。

作者简介

陈涛涛,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拉丁美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国际经济与管理、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等。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基金支持的相关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多次受到世界经济论坛(WEF)、拉丁美洲 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等国际组织的邀请,在国际经济会议上发表重要观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