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思维--让人心里一动的产品设计(图解精益制造)

包邮艺术思维--让人心里一动的产品设计(图解精益制造)

¥35.8 (6.2折) ?
1星价 ¥35.8
2星价¥35.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7256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7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20725620 ; 978-7-5207-2562-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企业管理者、工厂长、产品设计工程师、学者、经管爱好者等日本制造业提出:制造缺少的元素是艺术!《精益制造085:艺术思维:让人心里一动的产品设计》围绕马自达经典案例,阐述了日本制造再次引领世界的必要管理哲学——经由产品设计的“艺术思维”来恢复并提升自己在制造方面的“才华”。 当今时代,产品的竞争力已然取决于产品中隐含的价值,而不再是符合规格目录的要求。企业唯有创造出超出用户想象的产品,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买单。本书就制造型企业如何形成并强化“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表达自己坚定的理念和信念提出了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已达到靠前水平的马自达的产品设计案例。马自达在很多领域都实施了符合“艺术思维”理念的产品开发,旨在运用SEDA模式创造出超越用户需求的价值——例如,超越常识的引擎技术和带来情绪刺激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产品制造哲学: 日本新制造哲学=体验价值(S)+制造能力(E)+设计思维(D)+艺术思维(A)。

目录

第1部 背景——日本企业应当瞄准的发展方向

第2部 SEDA模式与艺术思维

第3部 艺术思维的魂动设计

第4部 魂动设计的实现——匠人技艺与品牌管理

第5部 综合性价值创造的经营管理


展开全部

节选

01 本书的写作经过与目的 本书主张把产品制造的艺术思维作为日本企业的产品制造再次在世界上发挥主导作用所必需的经营哲学。这种经营哲学下的产品制造不迎合市场和客户,而是高举自己的理想,旨在打造能够带给人感动的商品。例如,马自达的魂动设计。与本书的主张一致的成功事例还有 21 世纪*大的创新企业——苹果公司。本书中多处引用了该公司事例。 马自达的魂动设计一直由其常务执行董事设计品牌风格负责人前田育男领导。“造车如艺”,不仅要卖得出去,更要一直追求设计的应有之姿。在表现自己所认为的理想的同时,创造出终极的美, 以创造出超出用户预想的感动、能够青史留名的设计为目标。这是一种孤高的挑战,但迄今为止一直实现得很顺利。 笔者与前田先生是故交旧友,通过与他的交流,笔者确信凝聚了他的思想的 “艺术思维” 正是日本制造业应当剑指的方向。2015 年,我向他表达了我想做调查研究的想法,得到了他的协助。在那之后,除了前田先生,笔者在很长时间里还得以与近 30 名马自达职员进行了交流。本书*后列出了采访人员名单。 02 艺术思维——向世界传达产品制造理念 近年来,要创造的用户价值的内容从“物”转变为“事”,越来越复杂。以往能够用产品性能规格 (如技术性能的高低等) 明确表示的形式知识价值与用户价值相关联,给日本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但是现在,用户的体验价值 (User Experience,UX) 成了事业成功的关键。 超出单纯的产品规格样式的部分对用户来说意义更大 ,如生活资料的有用性及设计、生产资料的解决方案等。关键不再是能够客观表现出来的 “功能性价值”,而是用户主观上赋予其意义的 “意义性价值”。 在体验价值被讨论的过程中,“设计思维” 在欧美受到关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是一种产品开发手法,结合了用户使用后才能理解的体验价值和情感价值,如使用感受和受欢迎的设计等。 然而,很多日本企业迟迟没有引进设计思维,即使引进了也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日本的企业似乎无法很好地适用起源于欧美的做法。 设计思维旨在解决用户的问题,提高体验价值,而日本的制造理念执着于创作完美的作品,重视匠人的技术。或许,二者真的不投缘吧。因此,本书主张日本的产品制造应该向艺术思维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设计思维。 对于什么是 “艺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方式方法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与解释。贯穿本书的 “艺术” 的功能,聚焦于 “自己描绘理想并将其信念和理念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为了避免含混的讨论,我建议从 SEDA 模式入手,从中描绘出包括设计思维和艺术思维在内的整体形象,明确定位并得出定义。 设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产品,艺术则是表达理念与信念。但是,由于本书的主题是企业经营,因此即使主张艺术思维要优先表现理想,*终也要考虑用户的感受。 不是被动地回应用户的要求,而是创新想法和意义,创造超出用户预期的喜悦、惊喜、和幸福。从结果上来看,产品必须向用户提供超出迎合用户所产生的价值的价值。 以往,多数日本企业都会追求产品制造的理想。但近年来,他们一直被灌输“要生产畅销的、赚钱的产品,而不是优质产品”的理念,结果陷入了迷茫。产品制造的艺术思维旨在再一次自信地向全世界传达日本的制造理念。 03 高于体验价值的感动价值 虽然设计思维备受全球关注,但是在日本并没有得到普及。尤其是大规模制造企业,它们似乎很难顺利引进设计思维的思考方法。除此之外,向体验价值等无声价值的转变也并未从根本上取得成功。尽管有很多企业提倡 “从物到事” 进行变革,但也仅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 日本企业很不擅长管理无法用语言或数字表示的价值,甚至连开发目标也无法顺利设定。在共识经营管理中必须明确相关人员能够共享的目标,但意义性价值很难做到这一点。 以智能手机为例。日本企业通常很擅长完成明确的目标,如提高相机像素使其翻倍、重量减半等。以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规格为目标,开发部门与生产部门团结一致完成任务,日本企业很擅长这种模式。 但是,日本企业不擅长设定无法用数字来表示的意义性价值,更无法将其落实到组织流程和管理上。 在用户价值的隐性化愈发显著的今天,需要一种全新的组织流程。为此,日本企业必须引进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基于设计思维的体验价值的管理方法。我不否认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仅凭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日本企业不是要追赶世界潮流,而是要再次赢得世界的尊重,展示自己的存在价值。 因此,除了设计思维,还应当以超越设计思维的形式传播日本的制造哲学。其中,以下两个观点非常重要。 **,确立全新的日本独特的 “用户价值创新”。为此,需要把设计思维所提倡的体验价值与日本制造的强大实力相结合,并且升华到一个新的价值层面。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精心制造创造让用户感动的意义性价值。 第二,将这种用户价值创新进一步明确为 “日本制造哲学”,向全世界传播。其本质在于不拘泥于短期业绩,而执着于高度的产品制造与技能。以完美的制造为目标,毫不妥协。这是一种为产品注入灵魂的制造。

作者简介

[日] 延冈健太郎 1959年生于日本广岛县。1981年毕业于大阪大学工学院,同年进入马自达工作。1988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3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学位。1994年任神户大学经济经营研究所副教授,1999年升任教授。2008年任一桥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教授。2018年任大阪大学经济学研究科教授。 主要著作有《多项目战略》(日经、经济图书文化奖,有斐阁,1996年)、Thinking Beyond Lean(合著,译有汉语、法语版本,Free Press,1998年) 、《产品开发知识》(日经文库,2002年)、《管理概论文本MOT [技术管理]入门》(日本经济新闻出版,2006年)、《价值创造经营的逻辑》(日本经济新闻出版,2011年)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