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573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101157314 ; 978-7-101-15731-4
本书特色
☆名家力作。樊树志教授详细解读万历首辅张居正与万历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破解张居正死后何以招致万历皇帝清算的历史谜团。 ☆大众笔法。本书写作深入浅出,运用大众历史笔法,浅白晓畅地讲述万历年间朝野纷争。作者尤擅长在细节中呈现历史人物的性格,抽丝剥茧,环环相扣,读起来扣人心弦。 ☆直笔书写。本书坚持直笔书写的优良历史传统,强调作为政治人物的张居正,既是一个改革家,也是一个政客。以往人们出于对他的崇敬,讳言其政客的一面,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否则就不可能复原一个真实的张居正。改革家和政客,是他的两面,忽视了其中任何一面,对他的认识都是片面的。 ☆读史益智。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历史人物的兴衰起伏为我们理解现实提供很好的参照。樊树志教授读史阅世,见解深刻,让我们在对历史人物的熟悉和同情之中获得智性的陶冶。
内容简介
本书中通过讲述重大政坛事件,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明代波诡云谲的官场、充满阴谋与斗争的宫闱及权倾朝野宦官阉党组合而成的明代政坛,叙述了明代政治风波的此起波伏。本书为我书局2004年出版,现在市面已经一书难求。今作为“樊树志作品系列”重新推出。
目录
引言
一 初涉政坛的张居正
1.家世与科举
2.彷徨于政坛高层的权力争斗
3.恩师徐阶的虚与委蛇
二 严嵩倒台
1.严嵩何许人也
2.对严嵩形形色色的弹劾
3.严氏父子的下场
4.海瑞骂皇帝
三 逢迎于徐阶、高拱之间
1.张居正重回官场
2.徐阶主政
3.隆庆时期的内阁纷争——张居正的《陈六事疏》
四 权力博弈:附保逐拱
1.隆庆皇帝的去世
2.冯保其人其事
3.顾命大臣内讧
4.高拱与冯保斗法
5.高拱的垮台——“回籍闲住”
五 “王大臣案”的阴谋与是非
1.图谋行刺皇帝的“王大臣”
2.株连高拱的密谋
3.阴谋的破产
六 代帝摄政的首辅与帝师
1.小皇帝朱翊钧
2.“元辅张先生”
3.慈圣皇太后李氏
七 万历新政:改革与逆流
1.改革的前奏
2.万历新政的渐次展开
3.“不许别创书院”——矫枉过正的改革
4.怨声甚嚣尘上
5.傅应祯、刘台的反对声浪
八 “夺情”风波的前前后后
1.张居正九年考满
2.“夺情”的台前幕后
3.围绕“夺情”的风波——弹劾与廷杖
4.舆论的反响
5.弹劾与廷杖的再现
九 改革向纵深发展
1.“不加赋而上用足”
2.清丈田粮——丈量耕地与清理赋税
3.一条鞭法——赋税与徭役的货币化
十 皇帝的大婚与张居正的“归葬”
1.大婚的吉期
2.皇帝的婚礼与太后的慈谕
3.张居正的“归葬”
4.“惴惴之心无一日不临于渊谷”
十一 张居正之死与冯保的垮台
1.张居正的病情
2.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
3.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垮台
十二 对张居正的清算
1.政治形势的剧变——弹劾张居正的汹涌浪潮
2.为刘台平反
3.辽王案与张居正
4.张居正的抄家厄运
5.张居正的悲剧——“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节选
张居正的抄家厄运 素有敛财癖好的神宗皇帝朱翊钧,看到了“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喜出望外,以为抓住了查抄张居正家产的把柄。他对冯保、张居正的家产早就垂涎欲滴,抄没了冯保的家产,就想对张府动手,苦于抓不住把柄。现在终于可以大张旗鼓地动手了,所以迅速作出反应,万历十二年(1584)四月,他发出一道很长的圣旨。 他在圣旨中说:张居正侵盗辽王府的金银财宝,他的父亲坟墓建造在辽王陵寝园地内,掘毁他人坟墓,罪孽深重。你们这些地方官为何都不加追究?现在特派司礼监太监张诚、刑部侍郎丘橓、给事中杨王相、锦衣卫都指挥曹应魁,前往荆州,会同湖广巡抚、巡按,对照辽王次妃奏疏提及的王府仓基、房屋、湖池、洲田以及其他财产,全部查抄充公,变卖成银子上缴朝廷。辽王次妃奏疏提及的金银宝玩等物,务必彻底查明,全部押解朝廷。如果有官员敢于透露消息、容忍隐藏、包庇回护,一概逮捕严惩。同时将辽王被废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报告朝廷,重新定夺。 这道圣旨表面看来语气平静,理由充分,目的在于清查张府霸占辽王府财产的情况,全部充公上缴朝廷。但是在表面的平静之下,隐藏了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抄家。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中,凡是实施抄家的对象,都是犯下严重罪行的官员,例如严嵩、冯保之类。虽然张居正已经死亡,但是抄家依然是针对他的一种追加处分。这毫无疑问是对张居正在政治上的彻底否定,其政治意义是远远大于经济意义的。 查抄张府对当时与后世的影响而言,堪称万历一朝四十多年中令人震惊的政治事件,标志着张居正从政治巅峰一下跌入万丈深渊。促使皇帝对先前尊重备至的“元辅张先生”下手的原因也许很复杂,消除张居正“威权震主”的影响无疑是主要原因。早在一年以前,他看了大理寺(*高法院)送来的张居正亲信游七、冯昕在监狱中的供词后,就下令剥夺他亲自颁发给张居正的上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等政治荣誉,并且把他的儿子革职为民,统统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采取的措施。然而人们无论如何没有料到,事态竟会发展到“抄家”的地步。 皇帝关于查抄张府的圣旨在朝野上下引起巨大的震动。一些官员纷纷上疏希望皇帝冷静、宽恕,不要对已故大学士张居正给予“抄家”的惩处。在这个当口,讲这样的话是要担风险的。这和张居正在世时讲些阿谀奉承的话,有天壤之别,那时是趋炎附势,现在是逆流而动,没有相当的胆识与魄力,是难以做到的。 其中*为引人注目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赵锦,力排众议,挺身为张居正讲几句公道话,实在是很不简单。赵锦并不是张居正的亲信嫡系,在万历初年对他的新政也有所非议,以为太过于“操切”。张居正知道后,授意言官弹劾他“讲学谈禅,妄议朝政”,迫使他辞官而去。如果为了泄私愤,赵景完全可以落井下石,报当年的“一箭之仇”。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出于公心,为皇帝分析利弊得失。 赵锦以监察机构主官特有的敏锐洞察力,认为对于内阁大臣这一级高官的抄家应该慎重,嘉靖年间对严嵩的抄家连累江西百姓的教训值得记取。当时抄没严府家产,预先估计的家产数字过于庞大,实际抄家时难以达到这一数字,主持抄家的官员唯恐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只好“就地取材”,把附近百姓的财产拿来充数,这就是所谓“株连影捕,旁挖远取”,抄家物资大半出于无辜平民。这在当时江西留下很大的后遗症。 他对张居正的家产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臣不敢说“一无所藏”,但是和冯保相比,不及万分之一。追究他的罪状已经很长时间了,他家即使有所“微藏”,早已分散藏匿了。何况,言官们出于人心愤恨,所揭露的事实常常讲过头。万一再次重演查抄严府的悲剧,那么对于湖广的流毒将十倍于江西。 他还批评皇帝对张居正的惩罚过于严酷,必然使得今后的内阁大臣产生恐惧感,无所措手足,这是更为严重的政治后遗症。既然剥夺了他的政治荣誉和头衔,他的子弟业已革职为民,这些惩罚 已经足够显示朝廷的威严了。无论张居正昔日如何擅权,如何操切,毕竟功大于过,断断不至于达到抄家的地步。他在奏疏*后写道:“居正生平操切,垄断富贵,决裂名教,故四方之怨归,实未当有异志。且受先皇顾命,翊上冲龄,夙夜勤劳,中外宁谧,功恶可泯!惟陛下不忘盖帷之义,所以光圣德、全国体。”希望皇帝顾全当年辅佐帷幄的情谊,不要做出有损国体的事情来。 皇帝根本听不进去,居然声称:张居正辜负朕的恩眷,蔑视法纪,恣情妄为,甚至侵占王府的坟地、产业,怎么可以姑息?你们这些大臣为什么还要为他辩护? 清初历史学家谈迁在《国榷》中,记录了赵锦的这份奏疏,给予肯定的评论,引用明末学者沈德符的话,来表明他对于清算张居正事件的批判态度。沈德符指出:张居正辅佐小皇帝,自以为有“不世之功”,得罪名教,应当由他自身担当。张居正功罪约略相当,死后言官的谴责往往夸张失实。例如御史杨四知为了夸张他的贪赃,居然说张府有银质火盆三百只,他的儿子打碎玉碗玉杯几百只,这些细节有谁见到过?又说归葬沿途,五步凿一口水井,十步盖一座亭子,显然不合乎常理。退一步说,杨四知早就知道这些事实,为什么不在张居正生前当面对质? 这段话不仅是在批评杨四知之流,而且也在讽刺翻脸不认人的皇帝。 然而,皇帝根本不在乎人们的讽刺,毅然下令刑部侍郎丘橓等前往荆州查抄张府家产。消息传出后,皇帝的老师——侍讲官于慎行写信给丘橓,希望他手下留情。 于慎行和赵锦一样,都算不上张居正的亲信,当年“夺情起复”时,他和同僚们上疏反对。张居正当面责备他:我一向待你不薄,你为何也跟着起哄?于慎行从容回答:正因为张公待我不薄,才表示反对。张居正拂然离去,不久于慎行被迫辞职。张居正死后,他重新起用,得知查抄张府的消息,不记前嫌,讲几句公道话,实属难能可贵。他写给丘橓的信态度鲜明,说理充分,对官僚们的薄情寡义给予鞭辟入里的批判,洋溢着一派凛然正气。他的信,大意是这样的: **,对于张居正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他说:张居正的始末已经人所共知,他耗尽精力与智慧,为国家而勤劳,以及耍弄阴谋与权术,结怨于朝廷上下,这两方面都能够看到一个大概。在他掌握政权的时候,举国上下争先恐后为他歌功颂德,不敢批评他的过失。到了今天身败名裂,举国上下又争先恐后声讨他的罪状,不敢肯定他的功绩。这两种态度,都不合乎情理与事实。纵观他的生平,显赫的名声与鲜为人知的殷实,以法治国与间或施以恩惠,两方面兼而有之。 第二,对于他接受的贿赂要具体分析。他说,张居正对于纳贿极为谨慎。有深交的亲戚朋友的贿赂可以接受,陌路之人一概拒绝;债帅巨卿的贿赂可以接受,小官一概拒绝;能够进入张府大门的亲信的贿赂可以接受,不得其门而入的贿赂一概拒绝。因此,他的贿赂收入是有限的。 第三,关于他的家产要具体分析。他说,张居正以盖世之功而自豪,颇为自律,不敢做诬鄙之事,并且期望儿子有传世之业,不使他们交游过滥。张府里面专门从事开后门通路子的是奴仆总管之类的人。他的父亲、兄弟在乡里居住,凭借权势网罗一些钱财,如此而已。因此,荆州张府的财产也是有限的。 第四,抄家时请手下留情。张居正的太夫人(母亲)年已八十,垂垂老矣,他的几个儿子都是不涉世事的年轻书生,抄家之后,身无分文,必定落魄流离,没有地方栖息。这是路人感到酸楚,士林为之伤心的事。希望抄家定罪以后,允许给几间房子,一块立锥之地,“使生者不至为栾郤之族,而死者不至为若敖之鬼”。 在当时形势之下,敢于讲这样的公道话,与官方宣传口径格格不入,显然要承担极大的风险。于慎行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因为他没有私心,不图私利,这叫作“无私则无畏”。《明史》的《于慎行传》,提及他给丘橓的书信,有八个字的评论:“词极恳挚,时论韪之。”肯定他的情词恳切、诚挚,得到舆论界的一致好评。 然而主持查抄荆州张府的刑部侍郎丘橓,一点都没有接受老朋友于慎行的劝告和建议,以不折不扣执行皇帝圣旨为能事。在丘橓身上看不到儒家的仁义道德、温良恭俭让,完全是一副刑名师爷刀笔吏的模样,当然其中不乏私人恩怨、假公济私的成分。 丘橓,出身贫寒,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为官特立独行,多次上疏抨击朝政,言词激切,无所顾忌,因此而罢官。万历初年,言官们极力推荐,张居正以为此人言行怪异,缺乏经国之大德,拒绝起用。张居正死后,才起用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以后又调任刑部侍郎。他对张居正有私人积怨,正好乘机报复泄愤,于慎行的劝告与建议只当耳旁风,不但不手下留情,而且超越抄家的权限肆意妄为。他还没有赶到荆州,就命令地方官查封张府房门,登录张府人口,一些躲避空房的老弱妇孺,来不及退出,门已封闭,十几个人在里面活活饿死。 在丘橓主持下的抄家,可谓锱铢必究,巨细无遗。
作者简介
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明史十二讲》(2021)、《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2019)、《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2019)、《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2018)、《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2018)、《晚明大变局》(2015)、《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明史讲稿》(2012)、《大明王朝的*后十七年》(2007)、《国史十六讲》(2006)、《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国史概要》(1998)、《崇祯传》(1997)、《万历传》(1993,2020)、《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等。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晚明大变局》入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网、新浪网等二十余家媒体2015年度好书。
-
小说家的假期
¥21.8¥5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5¥29.8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旷古完人 王安石
¥14.7¥42.0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6¥55.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在彭德怀身边
¥6.6¥22.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
¥14.4¥48.0 -
三毛传
¥8.0¥38.0 -
梁晓声自述
¥15.4¥48.0 -
陶渊明传论
¥9.6¥26.0 -
民国漫画风范
¥13.3¥39.0 -
两宋人物
¥9.8¥19.2 -
最后的军礼-忆孙立人将军
¥10.0¥28.5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胡适:努力人生
¥12.2¥38.0 -
孙传芳-北洋铁翼
¥9.9¥29.8 -
李白传
¥18.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