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层级分工产业空间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包邮区域层级分工产业空间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39.2 (5.0折) ?
1星价 ¥39.2
2星价¥39.2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6691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13669191 ; 978-7-5136-6919-1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聚焦点,从层级分工、空间集聚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层级分工、空间集聚与发展质量的内在关联及其理论逻辑,全面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质量现状及其现实短板、瓶颈问题,实证检验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空间集聚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此,提出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政策架构,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高端化攀升、品牌化扩张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指导。

目录

**章导论 **节概念综述 一、新发展格局 二、层级分工 三、空间集聚 四、生产性服务业 五、高质量发展 六、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区域(层级)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二、空间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分工、空间集聚的协同效应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四、相关文献评述 第三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应用价值 第二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特征事实与国际经验借鉴 **节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事实刻画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演进 二、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分布 三、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与韧性 第二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一、国际经验 二、借鉴启示 第三节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实困境剖析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偏低的表现 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约因素探讨 第三章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及其内在逻辑分析 **节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内涵 一、产业分工 二、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 第二节城市等级引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内在逻辑 一、人才知识因素 二、市场辐射半径 三、相关成本因素 四、信息数据因素 五、制度环境因素 第三节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测度 第四章层级分工、空间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理论支点构建 **节理论回顾 一、产业结构理论 二、服务经济理论 三、集聚经济理论 四、新经济地理学 第二节层级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一、层级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结构的优化 二、层级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高 三、层级分工的关联效应倒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第三节空间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一、空间集聚助推生产性服务业新兴业态 二、空间集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自身效率 三、空间集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化升级 第四节区域层级分工、产业空间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一、服务业空间集聚基于层级分工而形成 二、服务业层级分工基于空间集聚而细化 三、层级分工与空间集聚的协同共生助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第五章基于层级分工和空间集聚的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测度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说明 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指数测度结果 三、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指数测度结果 第二节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 一、城市等级 二、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 三、结论与启示 第三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 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测算指标 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测度结果及特征 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空间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层级分工、空间集聚协同效应与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二、计量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四、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基于城市群建设的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节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城市群建设现状 一、中国城市群建设历程 二、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 第二节城市群建设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 一、城市群建设、要素流动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二、城市群建设、创新溢出与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城市群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城市群建设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分析 一、基准模型、主要变量及数据来源 二、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三、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 第四节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节培育主体,夯实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一、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 二、培育骨干企业 三、积极培育中小微企业 第二节汇聚要素,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强化人才支撑 二、强化资金支撑 三、强化土地支撑 四、强化数据支撑 第三节搭建平台,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一、搭建新的高层次平台载体 二、优化整合现有平台载体,完善其功能 第四节优化分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效率 一、立足城市等级,发展适宜性生产性服务业 二、立足产业基础,发展特色化生产性服务业 三、立足要素效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第五节推进融合,拓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一、培育跨业融合主体与业态 二、搭建跨业融合载体与平台 三、营造跨业融合发展新环境 第六节扩大开放,汇集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资源 一、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引入国际创新资源 二、发挥试点引领效应,推广改革示范成果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整合利用国际市场 第七节做强制造,提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市场 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构建关键技术自主突破机制 三、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第八节健全标准,塑造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一、实施服务标准化行动 二、完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 三、实施国家品牌塑造行动 四、培育现代服务业品牌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宣思源,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师,讲师,近五年主持国家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各2项,在《财贸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世界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5篇。 胡俊,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讲师。在《软科学》《经济纵横》《现代财经》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