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的勇气 成为写作高手的训练手册

写作的勇气 成为写作高手的训练手册

1星价 ¥46.9 (6.8折)
2星价¥46.9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7082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111708230 ; 978-7-111-70823-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职场人士写作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要遵循的原理成为一名专业的“写作者”,写出令人疯传的“文章”作家、编辑、写手等所有内容创造者的**指南!《被讨厌的勇气》作者亲传的写作畅销书的秘密历时3年精心打造,带你掌握写作的核心! 从原理、原则、心态、技术,到架构设计与解析写作超过93本书,全球累积销售超过1300万册!想写出好的作品,先锻炼的不是写作能力,而是阅读能力?写出的作品晦涩难懂,是写作能力有问题吗?比起“起承转合”,“起转承合”更符合内容的创作?想要搭建写作框架,快的办法是锻炼你的绘本思考能力?想要提高阅读体验,好借鉴百货大楼的设计?想要妙笔生花,就得多背诵名言佳句?本书从取材、执笔和推敲三个方面讲述什么才是写作的核心、创作完成前所要经历的所有步骤,以及通过文字来传达思想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带你了解写作的真正内涵与本质,全面提升写作的能力!所谓取材,并不是“采访”。像阅读一本书一样去阅读世界,一切由此开始。所谓执笔,不仅是“写作”,更是“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孕育出意思通达的文章,而不是凭感觉。所谓推敲,是一种让原稿更上一层楼乃至两层楼的努力,是与自己的极限进行的较量。无论你是作家、编辑、写手、文案创作者,还是从事企划、管理工作的人员,都能从本书中学到如何更精准地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进而通过写作改变自己和影响世界。

内容简介

怀着写一本“给写作者的教科书”的信念,作者创作了本书。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要办一所培训写作者的学校,那么我会希望有这样一本教科书”——这是写作本书的出发点。包括导言在内,本书共有10章,主要由“取材”“执笔”“推敲”三大部分组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写作真正的核心、完成作品前要经历的所有过程,以及通过文字传递信息时应具备的能力。同时,在本书中,作者还介绍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从写作的原理、原则、心态、技术到结构设计,带领读者掌握写作的真正核心!作者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到职业写作者和编辑,以及有志于此的人们,还有所有想要通过写作改变自己和世界的人,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目录

导言 何谓“writer”
“writer”就是写东西的人吗
不是去写作,而是去创造内容
编辑们在编辑什么
写作者是做“编辑”的
再次探讨写作者的定义

**部 分取材
第1章 一切始于“阅读”
像阅读一本书一样去阅读世界
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无聊
判断信息,而不是捕捉信息
像做采访一样去阅读
乱读比多读更重要
差文章给你的提示
为了阅读“我”这个人
读书的体力和改变自己的勇气
第2章 问什么,怎么听
取材为什么难
别把取材当成面试
分解“听”的意义
如何建立倾听的基础
抛开作为写作者的自己
不要评判对方讲的内容
切换提问的主体
“老生常谈”的可怕之处
不要混淆“真心话”和“秘密”
锻炼提问能力的“连词”
怎样打动自己
第3章 调查与思考
取材的三个阶段
为什么会写出让人看不懂的文章
用自己的话去思考
为了扩大自由的范围
抓住他人独有的文体
“附体”写作真的可能吗
*后的取材对象
遵循理解和情感的四个步骤
寻找*好的反对意见
取材,一场知识的探险

第二部分 执笔
第4章 文章的基本结构
思考写作者的职能
去翻译,而不是写作
在言文一致没有实现的世界里
语言的透视法
“主张、理由、事实”让文章合乎逻辑
如何选择论据
从说服到信服
让人信服的条件
难懂的日语和起承转合
从“起承转合”到“起转承合”
再论翻译
第5章 如何考虑结构
在让语言接触外部环境之前
舍弃什么,又留下什么
绘本思考,锻炼你的结构能力
用10张图画讲述桃太郎的故事
考虑结构的完整性
考虑信息的稀缺性
考虑主题的代入感
为什么要用图画去考虑结构
表明公交车的终点站
第6章 认识原稿的文体
比尔·盖茨的自白
书是“*强的自媒体”
书的结构①如何设计“体验”
书的结构②如何设计各个章节
书的结构③如何设计读后感
采访稿①比起信息,多描绘“人”
采访稿②描绘一个口头语的“我”
对话稿①对话与采访的区别
对话稿②要再现现场的什么
散文①专栏和散文的区别
散文②从情绪化的文章到感受型的文章
如何考虑内容的保质期
先确定风格,而不是类型
第7章 创作原稿
原稿三要素
节奏①为什么需要朗读和抄写
节奏②注意“两个B”
节奏③让文章看上去好读
修辞①给想象力添上辅助线
修辞②比喻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修辞③看穿类似性的能力日益重要
修辞④写作的“力量训练”
情节①什么是“论文式情节”
情节②按照逻辑顺序,而不是时间顺序
情节③“距离”比起伏更重要
情节④起承转合,关键在“承”
掌握自己的文体

第三部分 推敲
第8章 名为“推敲”的取材
推敲就是向自己取材
如何阅读自己的原稿
“朗读、异读、笔读”三部曲
作者和读者,谁优先
请“*强读者”降临
如何发现逻辑上的矛盾
所有的原稿都有过度和不足
“犹豫即舍弃”的原则
避免写出“不好意思被人读到的原稿”
怎样才算“写完了”
第9章 “写完”原稿
成为专业的条件
何为编辑
为什么写作者需要编辑
反馈也是取材
推敲中的“如果”
提不起劲的真相
推敲的*后阶段要看什么
做个自信的人
原稿怎样才算完成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取材”一词通常被认为与英文中的“interview”(采访)同义。然而在本书中,取材并不仅限于一般的采访。听别人讲话自不必说,看书、看电影、街边散步、听列车广播、看地铁车厢内的广告,这些都是取材。与家人和朋友聊天、**次在咖啡馆点混合咖啡,这类“尝试去了解”的行为也都可以看作是取材。在这一部分,笔者将把取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分析——阅读、倾听和思考。写作的勇气成为写作高手的训练手册第1章一切始于“阅读”第1章一切始于“阅读”像阅读一本书一样去阅读世界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已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了。虽说有人指出这个故事其实是后人编造的,但许多人在提到它的时候都忽视了*重要的部分。牛顿并不是从“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的疑问中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他又进一步问道:“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而月亮却不会?”在对月亮不会掉下来的原因进行数学研究后,他才*终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里的苹果只是一个铺垫而已。对于牛顿的天才之处,爱因斯坦如此评价:“对牛顿来说,自然就是一本翻开的书。他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上面的文字。”对牛顿来说,自然,也就是宇宙的一切,是一种充满着各种刺激的“阅读物”。牛顿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它。飘在天空之上的月亮也好,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也好,对牛顿而言都蕴藏了无与伦比的奥秘,而且他又十分享受解谜的过程。也许这样的解读有些过了,但以上其实可以看作是爱因斯坦对于牛顿的个人评价。作为取材者的写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正在这一评价之中。对于取材者来说,“世界”就是一本翻开的书。取材者必须要像阅读一本书一样阅读他人和他人所说的话。取材者必须要像阅读一本书一样阅读“事件”,并且要读到它的*深处。取材者不是在“求解”,不是在寻找一个科学的、数字的、客观的“标准答案”,而是从取材者自身的主观角度去“阅读”世界,而且要一个劲儿地读。阅读印刷品,阅读视频,阅读广告,阅读音乐,阅读服务,阅读城市变迁和四季轮回,阅读人们不同的声音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散步的时候,在摇晃的列车上看风景的时候,在与家人朋友交谈的时候,要多去感受,多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出回答。这就是取材,也是阅读。只要写作者还需要取材,那么他就必须把写作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阅读”。写作者一定要把精力投放在观察和思考上。我结识了很多令我崇拜的写作者。我有时也会作为取材者聆听他们的故事,展开深入交流。通过这些交流,至少有一件事我十分肯定。那就是:优秀的写作者无一例外都是优秀的取材者。取材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他们其中的许多人都酷爱读书,即便他们没有在阅读纸质的印刷品,也一定在阅读别的什么东西。他们有一种“阅读不是书的‘书’”的习惯。小说家、电影导演、舞台剧作家、散文家、广告文案作者以及专门的写作者,即便他们各自的创作体裁不同,但都遵循着这一原则。就以《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和《徒然草》的作者吉田兼好为例,他们的作品足以代表日本散文的写作水平,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作为观察者(取材者)的非凡眼光。在那个没有网上书店、没有图书馆,甚至没有活字印刷的时代,他们以远超常人的眼光来细致地阅读“世界”这本书,这也是他们的随笔可以流传千年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留下的随笔可以说是关于“世界”这本书的读后感。在本书中,我想先从“阅读”开始谈起,因为它是取材的**步,也是写作的基本前提。为了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首先一定要成为一个好的读者。我可以在此断言,这个顺序永远不会被推翻。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无聊关于阅读,我想介绍黑泽明的一段自白。他是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诸多杰作的导演,作品有《七武士》《罗生门》《生之欲》《用心棒》《天堂与地狱》等。众所周知,他*初其实是想当一个画家。事实上,他画的分镜非常有艺术性,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画集出版。我有时会想,黑泽明光是画分镜就有这么高的质量,要是他认真从事绘画创作,那又会发生些什么呢?而他究竟为什么又放弃了绘画呢?在晚年的一次采访中,他说原因并不在于自己的“绘画技术”,而在于他对观察对象的“眼睛”的追求。讲点有意思的吧。“画”这东西啊,就算是塞尚那样的大师,也要花很长时间去画,对吧?那些低级别的画匠却能很快就完成一幅画,但像那样去画可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画匠们没有看到大师们正在看的东西,大师们能够看到的东西也和画匠们不一样。所以我才画得那么辛苦,我想把我真正看到的东西展示出来。事实上,因为我们只能看见很表面、很肤浅的事物,所以才能很快完成。——《黑泽明、宫崎骏和北野武——三位日本导演》这也就是说,那些优秀的画家在掌握高超的绘画技巧之前,先要有一双“好眼睛”。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所以他们才会花好长时间去画某一个主题,并且从不觉得枯燥。而我们(黑泽明)这样的普通人很快就画完了。倒不是因为动笔快,而是因为我们看不见那些一流画家所看见的东西,只能在肤浅的层面上观察对象。其实那不能算是完成,我们......

作者简介

古贺史健1973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毕业于九州产业大学艺术学部。曾在眼镜店、出版社工作,后于1998年成为一名专职写作者。著作有现象级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均与岸见一郎合著, 且这两部作品已被翻译成3 1 种语言),以及《希望让20岁的自己参加的写作课》(与糸井重里合著),等等。为幡野广志的摄影作品集《为了能让我们重新选择那些原本无法选择的东西》、泷本哲史的图画书《未来的课》以及堀江贵文的自传《零》等撰写文章。2014年,被授予“商业图书奖·评审团特别奖”,以表彰他对提升商业图书作家地位的突出贡献。2015年,创立Batons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写作”的公司,以培养新时代的写作者为目标,为将可靠的写作技术接力棒传递下去而不断努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