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95201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8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69520187 ; 978-7-5695-2018-7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学研究的论文汇集。书稿以对关学谱系文献和思想文献的探研为主,以论文为基本体裁,围绕张载、薛敬之、吕柟、韩邦奇、南大吉、王心敬、张秉直、吴大澂、党晴梵、曹冷泉等在关学史上地位相对重要而当前研究薄弱的人物展开研究。对《关学编》文献源流和近现代关学研究成果的述评,是本书重要的亮点和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张载和关学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汇集,书中对关学文献源流特别是近现代关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探研与评述,通过对关学谱系文献与思想文献的探研,展现了张载、马理、吕柟等诸多关学学人的思想及其传承脉络,也展现了党晴梵、曹冷泉等近现代学者在关学研究方面的成就。
目录
关学谱系建构研究
冯从吾《关学编》及其补续“关学”观念内蕴发抉
——兼论关学史研究所面临诸问题?? / 003
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编》补、续文本源流述略
——兼论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传统的自我建构意识?? / 015
关学思想流变研究
“横渠四为句”的内在意蕴
——以张载生命历程、境界追求和思想体系为基本视域的解读?? / 033
本体歧义与虚气之争:张载哲学本体论研究刍议
——兼论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基本定位?? / 047
张载思想中的“自诚明”与“自明诚”问题 / 059
《宋元学案》对张载思想中几个问题的诠释 / 070
在荀子与张载之间:礼学的主要倾向及现代价值 / 080
明代关学四期发展说 / 093
明代关学与朱子学之关系 / 107
南大吉的良知学及其对明代关学的影响 / 119
韩邦奇学术特色及其关学定位
——兼论明代早中期关学对张载之学的传承?? / 131
明代陕西提学使与关学的发展 / 141
晚明清初关中王学述论 / 155
王心敬的“朱王会通”思想 / 166
吴大澂与晚清关学 / 178
清初陕西学政与关学的复兴 / 189
关学近现代转型研究
关学近代重构的主体之维
——基于党晴梵《关学学案》等文本的观念解读?? / 201
曹冷泉先生关学研究述评
——兼论现代关学研究之基本认识与方法 / 2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学界说基本观点平议 / 237
业师刘学智先生关学研究之主要创获 / 247
节选
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编》补、续文本源流述略 ——兼论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传统的自我建构意识 冯从吾的《关学编》是关学史的**部文献,对此后关学史的撰述具有奠基之功。入清而来,关学学人先后有王心敬、刘得炯、周元鼎、李元春、贺瑞麟等人对《关学编》予以续、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关学学术史的撰述。对此,今人陈俊民、徐兴海、王美凤等已有研究成果。但人们往往忽略的是:清代关中学人对《关学编》的续补,并非单线进行,而是大抵经过一个由分趋合、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首先,王心敬—周元鼎(简称王系)、刘得炯—李元春(简称李系)分别沿着不同的路向续述了从冯从吾——李二曲的关学学人,并对冯从吾的《关学编》原编(以下简称原编)做了补述。随后李元春弟子贺瑞麟再次续入李元春等关学七人,与之同时的柏景伟则将冯从吾的原编、以上两系的关学续补编、贺瑞麟的再续编予以删定整合、汇为一稿,而贺瑞麟在柏景伟殁后对合本的补正,则形成了今天《关学编》的基本面貌。对《关学编》文本之原编、补编、续编、再续编历史情况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理解今天《关学编》文本的形成流变,而且有助于理解清代关学学人对自身传统建构的差异和趋向。 一 今人对明清两代《关学编》的原编、补编、续编、再续编首次进行点校整理的重要成果,应是陈俊民、徐兴海两位先生点校、198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理学丛书之《关学编(附续编)》。该著大略分为正编和附录两部分,附录一“关学续编”是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先后按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三位作者为序分为三卷。关于该书“关学补编、续编”部分的版本依据,据该书《点校说明》云:“以沣西草堂本为底本,主要以朝邑蒙天庥荫堂本作对校,同时参考其他本子点校完成的。”沣西草堂本,也就是光绪辛卯(1891)长安沣西草堂柏子俊(柏景伟)所刻的《关学编续编》本;而作为对校本的朝邑蒙天庥荫堂本,也就是道光庚寅(1830)朝邑蒙天庥重刊、李元春重订的增订《关学编》本。但对于沣西草堂本,陈、徐二人虽认为“此本将冯从吾《关学编》四卷作为原编,而将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各自的补续作为续编(并按补续者为次),共三卷,同原编汇集一书,可谓关学之全编也”。但也提出:“未知各依何种版本重刻。”实际上,柏景伟的沣西草堂本并不仅仅是综合各种《关学编》版本简单予以重刻,而是在重刻之前,先对原编之后的续编部分予以删定。柏景伟对于关学诸编的做法是: 冯恭定公《关学编》,首圣门四贤,卷一有宋横渠张子九人,卷二金、元杨君美先生十二人,卷三有明段容思先生九人,卷四吕泾野先生十三人。公序其前,而岐阳张鸡山序其后,此原编也。丰川续之,则自少墟以及二曲门下诸子。周勉斋即续丰川于其后。桐阁又续之,则于宋补游景叔,于明补刘宜川诸人,以及国朝之王零川。贺复斋又续七人,即列桐阁于其中,为续编卷三。丰川编,远及羲、文、周公,下及关西夫子而下,非恭定所编例,去之。 可见,柏景伟所订之关学诸编,除以冯从吾原编作为前四卷之外,其续补编则分别以王丰川(王心敬)—周勉斋(周元鼎)所续作为**卷,桐阁(李元春)所续作为第二卷,贺复斋(贺瑞麟)所续作为第三卷。补续合计,共为三卷。这是柏景伟所刻的《关学编续编》本的四个文本来源。 但是,对于王心敬—周元鼎以及李元春的《关学编》续补两种文本,柏景伟并不仅仅是简单拿来纳入其中付刻了事,而是对其做了多处删定。除以上柏景伟在《小识》中言及对于“丰川(王心敬)编远及羲、文、周公以及关西夫子而下,非恭定(冯从吾)所编例,去之”之外,今结合光绪辛卯(1891)长安沣西草堂柏子俊(柏景伟)所刻的《关学编续编》本、清乾隆王氏家刻嘉庆七年(1802)周原鼎增补的王心敬增辑《关学编》本,以及道光庚寅(1830)朝邑蒙天庥重刊李元春重订的增订《关学编》本,可见柏景伟对王心敬—周元鼎续编、李元春续编所做的删定如下: (一)对王心敬—周元鼎续编本:将王心敬在孔子之前补入的伏羲、泰伯、仲庸、文王、武王、周公六人,在孔门四贤之后补入的董仲舒、杨伯起二人删去,并删去其所定之《凡例》十条以及圣、贤、儒等品目,一仍冯从吾原编之旧;对王心敬所续入自冯从吾至李二曲部分,除删去《元洲单先生》下王心敬一段按语外,其余依其所订录入。 (二)对李元春续补本:略去其原本中录入冯从吾《关学编》中的内容,仅保留其补入的内容。续编部分,则删去与王心敬所补人物重复内容,即《仲好冯先生》(冯从吾)、《鸡山张先生》(张舜典)、《复斋王先生》(王建常)、《二曲李先生》(李颙)、《丰川王先生》(王心敬)、《含中张先生》(张秉直)、《相九马先生》(马相九)七篇,作为第二卷。 可见,柏景伟的沣西草堂本并不仅仅是将王、李补续本连同冯氏原编、贺氏再续编简单放在一起重刻,他对王、李二人之补、续,还做了重大的删定。陈、徐两位先生点校的中华书局1987版《关学编》,对关学史文献的整理功不可没,但要了解《关学编》补、续编的文本流变,尚显不足。 2015年1月,由刘学智、方光华教授主编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关学文库》正式出版。《关学文库》是我国**部对关学基本学术文献进行点校整理与研究的大型丛书,其中包括《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两个系列,“文献整理系列”对关学学术史上28位重要学人的著作和关学史文献进行了点校整理,其中《关学史文献辑校》由西安文理学院王美凤教授担纲完成。在《关学史文献辑校》一书中,王美凤教授按照《关学文库》整体编撰体例,其中分四编点校整理了冯从吾的《关学编》、王心敬的《新增关学编》、李元春的《增订关学编》、贺瑞麟的《关学续编》,完整再现了明清时期《关学编》原编、补编、续编、再续编的文本历史状况,是历史上关学史文献的**次系统完整的汇校,对关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关学编》文本的流变历史,还需要进一步发掘。 二 通过对历史上《关学编》的续补、重刊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冯从吾之后,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编》的续补,先是沿着王心敬—周元鼎(简称王系)、刘得炯—李元春(简称李系)两条线索进行;到晚清则在贺瑞麟和柏景伟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趋于融合。 首先对《关学编》做补、续的,是王心敬—周元鼎一系。李二曲的门人王心敬,是冯从吾《关学编》成书两百年之后为之作补续的*早者。王心敬(1656—1738),字尔缉,号澧川,学者称丰川先生,陕西鄠县人。感于冯从吾之后关学传述不远,王心敬在对冯从吾《关学编》史学意识的继承和创新下,对《关学编》做了首次补续,其《关学编序》云: 关学有编,创自前代冯少墟先生。其编虽首冠孔门四子,实始宋之横渠,终明之秦关,皆关中产也。自秦关迄今且百年,代移世易,中间传记缺然,后之征考文献者,将无所取证,心敬窃有惧焉。闲乃忘其固陋,取自少墟至今,搜罗闻见,辑而编之。 与冯从吾相比,王心敬具有更加强烈、明确的道统意识。他认为“编关学者,编关中道统之脉胳也”。对于关学,他更为关注的是张载之前关学道统的构建。他说: 横渠特宋关学之始耳,前此如杨伯起之慎独不欺,又前此如泰伯、仲雍之至德,文、武、周公之“缉熙敬止”、“缵绪成德”,正道统昌明之会,为关学之大宗。至如伏羲之易画开天,固宇宙道学之渊源,而吾关学之鼻祖也。……于是,复援经据传,编伏羲、泰伯、仲雍、文、武、周公六圣于孔门四子之前,并编伯起杨子于四子之后,合诸少墟原编,以年代为编次焉。盖愚见以为,必如是而后关学之源流初终,条贯秩然耳。 对于伏羲、泰伯、仲雍、文、武、周公六人能否编入《关学编》,时人有所疑惑:“少墟之不备录前六圣也,意或以伏羲帝,文、武王,周公相,且皆圣人也,不可与后儒同类而编欤。而子备录之,岂大夫不敢祖诸侯,诸侯不敢祖天子,通鉴不敢以己编直接春秋之旨乎?” 对此,王心敬回答说: 不然,大夫不敢祖诸侯,诸侯不敢祖天子,所以辨宗也。通鉴不敢接春秋,所以尊圣也。编关学,则溯宗原圣矣。辨宗尊圣,则惟恐不严。溯宗原圣,正惟恐其不备,胡可比也!且此道此学而有贵贱、圣凡之殊欤?不观吾夫子东鲁布衣也,而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亦正不嫌自蹈僭踰耶?六圣人自吾关中道德学行之斗极,编关学者自宜前录以昭吾道之正统大宗,而在所不疑尔。 王心敬认为,编关学的目的在于“溯宗原圣”,将六圣与后儒同类而编,与“辨宗尊圣”的礼制并不冲突。且此道此学,并没有贵贱、圣凡的差别,所以“编关学者自宜前录以昭吾道之正统大宗,而在所不疑尔”。但从内心深处,王心敬并不能认为圣人和凡人无有差别,于是他从孔子“圣人、君子、善人有恒之分”的观点出发,“于伏羲六圣,则标目曰‘圣人’,“孔门四子,则曰‘贤’;自汉以后,则总目之曰‘儒’”,如此其入编者予以品目别类。王心敬认为,如此补入,“则千百世下,凡生吾关中者,读羲、文、武、周之书,诵汉、宋以来诸儒先之传,溯流穷源,可无复望洋之叹。因是孜孜亹亹,用以仰慰吾夫子思见圣人之本怀。是则后死者之责,而先圣贤之所亟待也夫”。基于以上重建上古道统宗源的认识,王心敬除了对《关学编》续入冯从吾等七人之外,重点对张载之前的关中道统人物做了补传。 王心敬之后,三原人周元鼎在嘉庆七年(1802)刊刻冯从吾的《关学编》和王心敬的《续编》,并为王心敬做传,入于《关学续编》中。周元鼎《关学续编后序》言: 《冯少墟全集》中有《关学编》二册,先生所手订也,余既与南塘傅君印行矣。已从友人锡爵刘公处得《关学续编》,则丰川先生所续也,自少墟先生至二曲先生之弟子而止。顾此本人不多见,予意其板或藏先生家,遂亲诣鄠县,就其曾孙求之,果得焉。乃就丰川先生集中,从观其生平崖略,别作传以续其后,并梓而行之。 可见,周元鼎对《关学编》的贡献,乃是印行冯从吾的《关学编》和王心敬的《关学编》补续,并为王心敬做传,续于《关学编》之后。 由王心敬补续、周元鼎增补的《关学编》,有清乾隆王氏家刻嘉庆七年(1802)本,藏于山西大学图书馆,齐鲁书社1996年据此本影印,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26册。此书文本卷首依次为王心敬《关学编序》,余懋衡、李维桢、冯从吾所作《关学编原序》三篇,张舜典《关学编后序》,王心敬所定十条《关学编》凡例。然后是目录。正编分六卷,**卷王心敬所新增六圣人,卷二依次为孔门四贤、王心敬新增汉儒董仲舒、杨伯起二人,冯从吾原编宋儒九人;卷三为冯从吾原编金儒一人、元儒八人、卷四为冯从吾原编明儒七人(附二人);卷五为冯从吾原编明儒八人;卷六为王心敬新增明儒六人、清人一人,及周元鼎所作王心敬传。卷末为周元鼎所作《后序》。 对于王心敬补续《关学编》,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从吾所纪,梗概已具,心敬所广,推本羲皇以下诸帝王,未免溯源太远。又董仲舒本广川人,心敬以其卒葬皆在关中,因引入之,亦未免郡、县志书牵合附会之习也。 可以看到,四库馆臣对王心敬《关学编》所补部分评价不高。清光绪年间柏景伟合编关学诸编时,也认为其远及羲、文、周公以及关西夫子,并不符合冯从吾编《关学编》原意,从而加以删除。可见,王心敬对《关学编》所作的补编部分并没有得到后世关学学人认同。
作者简介
魏冬,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关学研究、儒释道与藏汉文化关系研究。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米文科,宝鸡文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哲学研究方向,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多种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吕柟文集》(上下冊)(关学文库收)等多部。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谈修养
¥6.0¥20.0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列宁全集4
¥4.4¥9.7 -
理想国
¥7.2¥26.8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小窗幽记
¥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