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828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68082860 ; 978-7-5680-8286-0

本书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张。而且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比例远远超过本科生扩张的比例。目前,中国研究生数量居世界前列,有人戏称为“研究生也大众化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无疑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毋庸讳言,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和现代性中的一些危机是相关的。现代社会高科技飞速发展,物质供应日益丰富,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物质化,日益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在“压力山大”面前,不少人在高速生活中匆匆赶路,陷入“忙—盲—茫”之中:整天忙忙碌碌,却经常陷入盲目之中,迷茫之中,仿佛是原地高速旋转的陀螺,快则快矣,却找不到方向,内心世界充溢着焦虑恐惧、空虚疲惫、浮躁不安、彷徨失措,而且价值观混乱、缺乏美感……对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内心的安宁,人们无暇顾及,无所适从,无能为力。 本书试图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讨论研究生教育问题,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生教育有效方法和实施途径,将对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理论的充实、研究生教育理论的完善起到开拓性的促进意义。

内容简介

研究生,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受教育程度优选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骨干力量。研究生人才质量的高低对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试图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讨论研究生教育问题,主要讨论如下问题:(一) 寓道于业:研究生人文教育研究;(二) 探索创新: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研究;(三) 学术沙龙:学术沙龙在文科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四) 情理交融:研究生情感教育研究。本研究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优选经验,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生教育有效方法和实施途径,其应用和推广,正切合了加强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具有优异专业知识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的研究生人才。

目录

目录

**编寓道于业:研究生人文教育// 001

**章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现实忧思// 003
**节研究生人文教育面临的挑战// 003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带来的挑战// 005
二、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 008
三、高科技带来的挑战// 010
第二节研究生人文教育的四大误区// 014
一、认识误区// 014
二、专业思维误区// 017
三、实践误区// 020
四、指导误区// 022

第二章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理性探讨// 023
**节人文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023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024
二、人文教育的实质:人文精神// 026
第二节人文教育观的多维向度// 031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031
二、完满向善的人性论// 033
三、观照精神与价值的课程观// 035
四、非强制性的教学方法论// 036
五、知行统一的过程论// 037
六、潜移默化的效用论// 039
第三节研究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039
一、促进研究生全面和谐发展// 040
二、为研究生教育注入智慧// 043
三、为现代化树立价值导向// 045
第四节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特殊性// 048
一、深刻内涵:与学术密切结合的人文教育// 048
二、目标追求:由科学而达至修养// 049
三、特色课程:不可或缺的导师人格魅力// 050
四、路径选择: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050

研究生教育研究:寓道创新目录第三章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策略// 052
**节顶层设计:秉持“寓道于业”的教育理念// 052
一、“寓道于业”教育理念的解读// 053
二、 寓道于业的研究生人文教育理念的特点// 054
第二节基础建构: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056
一、导出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 056
二、重视潜在课程中默会知识的陶冶价值// 057
三、加强探究性教学与融渗性教学// 063
第三节传导路径:师生互动,以仁成人// 065
一、提升导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065
二、遵循师生主体间的多向互动// 067
三、创设主体间互动交流的教育情境// 070
第四节关键环节:加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071
一、学习与思考// 072
二、体验与知行合一// 073
第五节制度保障: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 075
一、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制// 075
二、促进制度管理为人文关怀提供保障// 076

第二编探索创新:研究生探究性教学// 079

第四章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的内涵及渊源// 081
**节探究性教学释义// 081
一、教学// 081
二、探究性// 084
三、探究性教学// 086
四、研究生探究性教学// 089
第二节西方探究性教学之源// 089
一、苏格拉底:产婆术// 090
二、洪堡:由科学而达至修养// 092
三、习明纳: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093
四、施瓦布:探究性教学的倡导者// 095
第三节中国探究性教学之源// 097
一、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097
二、《学记》:教学相长// 101
三、书院精神: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05

第五章研究生教育与探究精神相契合// 108
**节研究生教育必然要求探究性教学// 109
一、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探究精神// 109
二、研究生教学特点与探究精神// 111
第二节研究生探究性教学:是方法,亦是理念// 116
一、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的定位// 116
二、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119
三、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124
第三节研究生探究性教学观的基本维度// 126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126
二、彰显探究精神的目的观// 127
三、知行统一、实践探究的过程观// 129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的师生观// 130

第六章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的案例分析// 132
**节以探究精神结成一个“家”// 132
第二节学海无涯,治学有术// 135
一、“十个问题”的思考// 135
二、“反刍”的体验// 139
三、“专题教学”的探索// 143
四、硕士论文的“孕育”// 146
第三节经验与反思// 148

第七章提升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150
**节秉持探究性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150
一、政策引导和支持// 151
二、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 152
三、文化氛围的陶冶// 153
四、资源的整合与配置// 155
第二节师生互动,协作探究// 156
一、教师:“牧羊式”培养// 157
二、学生:“淘金式”思考// 158
三、师生关系:主体多向互动// 159
第三节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融渗探究精神// 160
一、多维课程设置// 160
二、教学方法融渗探究精神 // 162
三、学术沙龙营造探究氛围// 164
四、评价考核制度的完善// 165

第三编沙龙课程化:学术沙龙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运用// 167

第八章学术沙龙的文化氛围与意义// 169
**节沙龙及学术沙龙// 169
一、沙龙的起源// 169
二、学术沙龙// 171

第二节著名的学术沙龙举隅// 173
一、爱因斯坦之奥林匹亚科学院// 174
二、林徽因之“太太客厅”// 176
三、潘懋元先生的周末家庭学术沙龙// 179

第九章学术沙龙的教育意蕴// 183
**节沙龙是实现“教育对话”的有机载体// 183
一、沙龙代表一种教育教学态度// 184
二、沙龙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式// 186
第二节沙龙是优化协同效应的有效途径// 191
一、多学科间的协同效应// 191
二、师生间的协同效应// 193
三、同学间的协同效应// 194
第三节沙龙是形成浓厚学术氛围的重要手段// 195
一、促进师生共同体建设// 195
二、促进同学间的同伴效应// 196
三、激发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197
第四节沙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199
一、思维能力培养// 201
二、倾听能力培养// 202
三、表达能力培养// 203
四、交往能力培养// 204

第十章学术沙龙课程化的案例分析// 206
**节跨学科学术沙龙// 207
一、课程化跨学科学术沙龙// 207
二、跨学科学术沙龙精彩片段举隅// 211
第二节沙龙式课堂// 214
一、教师主演,学生主体,师生共激// 214
二、学生主演,教师导演,师生共激// 216
第三节师徒式沙龙// 219

第四节经验与反思// 220
一、制度化保障全员性与全过程性// 214
二、问题性激发探究性// 214
三、开放性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214

第十一章优化学术沙龙的策略探讨// 225
**节制度化:促进学术沙龙课程化// 226
一、树立沙龙课程化意识,促进学术沙龙制度化// 226
二、灵活运用不同的沙龙组织形式// 228
第二节融渗化:优化沙龙化教学过程// 229
一、注重过程,重视参与// 229
二、强调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30
第三节人文化:营造和谐的沙龙文化// 231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人际氛围// 231
二、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233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以仁成人// 241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肖海涛,湖北浠水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高等教育学博士(**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后博士(**位),现为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大学理念、学校制度、研究生教育、终身教育等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个人专著2部:《大学的理念》(2001)、《中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2011);合作撰著8部:《潘懋元教育口述史》(2007)、《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0世纪到21世纪》(2008)、《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2008)、《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构与体系》(2009)等;主编《潘懋元文集》(全套8卷10册)(2010);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和参与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制系统改革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重大课题。获多项省部级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