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5610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1
  • 出版时间:2016-08-01
  • 条形码:9787108056108 ; 978-7-108-05610-8

内容简介

  随着罗马帝国打遍天下的拉丁文,曾经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虽然罗马帝国瓦解了,但拉丁文深厚的文化和知识宝库依然让这种语言流传至今。拉丁文孕育了许多文明的种子,它的文字深深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各种语言,至今,所有生物物种的学名仍然以拉丁文命名。  文艺复兴运动后,拉丁文在16世纪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天主教教会决定以拉丁文作为礼仪语言,学校也以教拉丁文为主,西方世界沉浸在拉丁文的世界中。虽然当时各地方言日益抬头,拉丁文仍以其优异的文化传统屹立不摇。拉丁文是各种方言词汇之母,是学习西方语言所无法规避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讲求效益的近代社会出现,西方世界面临了一场语言的大革命。虽然各界领袖极力拥护拉丁文,声称拉丁文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根源,但仍不敌实用性的挑战。如今拉丁文不再独占教会礼仪,学校也不再强制学习拉丁文,但仍有些许学生投入拉丁文的怀抱,缅怀那份文明源头的历史。本书资料丰富,分析透彻,将带你重温拉丁文及西方文化的近代史。  本书讲述了拉丁文从16世纪复兴到20世纪中期衰落的历程,讲述了它如何在此期间从文化上团结起整个欧洲,就如同汉语维系着中国一样。欧盟的命运令人忧心,但诚如《卫报》所说:“就某种不同寻常的严肃角度而言,我们要想从欧洲的过去中读到它的未来,不妨看看这本迷人的《拉丁文帝国》。”

目录

导论 为什么拉丁文能存活如此之久
**部分 欧洲的符号
**章 拉丁文的摇篮:学校
第二章 拉丁文的堡垒:教会
第三章 拉丁文的学术成就
第四章 熟悉的世界

第二部分 能力与表现
引言
第五章 书面语
第六章 口语

第三部分 拉丁文的寓意
引言
第七章 培育全人
第八章 阶级划分
第九章 讲说与掩盖的权力
第十章 万国的怀古幽情
结论
展开全部

节选

  《新知文库66:拉丁文帝国》:  “天主教会和基督教国家所有学校的语言”,用《百科全书》中的这段话来概括前两章的结论,拉丁文显然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无论对哲学、神学,还是对法学、医学而言;正因如此,”该词条强调指出,“它是欧洲所有学者的共同语言”。这类断言在18世纪50年代很流行。半个世纪前,萨维尼(Anton Maria Salvini)在佛罗伦萨阿帕蒂斯提学院发表演说时,就曾说过类似的话:“大学中传授的各学科,现在和未来将永远以拉丁文为它特有、正式且理所当然的语言。”这位只把本地语言保留给文学的作者,在别处还提到各学科只能用拉丁文书写,基于这个事实,拉丁文成了“学者的共同语言”。除了这些原则上的声明外,还有类似想法出现在书信中。1709年,古柏(Gisbert Cuper)力劝友人拉克罗兹(La Croze)用拉丁文撰写世界史。他明确指出,法文虽然“对一些小书和当代书籍来说,很普遍且值得赞赏……但一部为学者而写的著作,依我看,应该用拉丁文发表才是”佩娄(Frangois Peleau)在写给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Hobbes)的信中(主旨是表达对霍氏所著《论公民》的“疑惑”),不怎么争辩:他承认用法文写,“用非学科的语言与您交谈”,让他甚感“羞愧”。拉丁文是知识界的组成要素。博物学家雷伊(John Ray)曾经谴责对手:“他无知到连写拉丁文都有语病。”霍夫曼(Gottfried Hoffmann)责备博学多闻的同胞用德文写作。照他的说法,那是不学无术的人才做的事。  ……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瓦克(Fran oise Waquet),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著有欧洲文化史专著多种,包括《王朝复辟时期或旧制度重现下的王室节庆》《法国模式与博学的意大利:文学界的自我意识与对他人的感知,1660—1750》《文坛朝圣者赫罗诺维厄斯:探讨17 世纪的学术之旅》《文学界》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