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化学(双色版)

有机化学(双色版)

1星价 ¥67.8 (8.5折)
2星价¥67.8 定价¥7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4118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122411808 ; 978-7-122-41180-8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共分为十八章,按照官能团体系分章编写,包括绪论,烷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有机波谱分析,对映异构,脂环烃,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萜类和甾体化合物,周环反应。本书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应用等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加以叙述。每章内容都配有相应的思考题、参考答案、教学课件,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获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于较难理解的抽象知识,配有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反复学习。《有机化学》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机化学》课程各类考试的参考用书。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读者亦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发。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
1.1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1
1.2 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和有机反应机理 2
1.2.1 原子结构理论 2
1.2.2 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 5
1.2.3 有机反应机理 9
1.3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0
1.3.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0
1.3.2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11
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2
1.4.1 按碳骨架分类 12
1.4.2 按官能团分类 13
习题 14

第2章 烷 烃 15
2.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 15
2.2 烷烃的命名 16
2.3 烷烃的结构 17
2.4 烷烃的构象 19
2.4.1 乙烷的构象 19
2.4.2 丁烷的构象 20
2.5 烷烃的物理性质 21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22
2.6.1 烷烃的卤代反应 22
2.6.2 烷烃的氧化反应 25
2.6.3 烷烃的热裂解反应 26
2.7 烷烃的来源与用途 26
习题 27

第3章 烯 烃 28
3.1 烯烃的分类 28
3.2 烯烃的命名 28
3.3 烯烃的结构 29
3.3.1 烯烃的结构 29
3.3.2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30
3.4 烯烃的存在及用途 31
3.5 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2
3.5.1 烯烃的物理性质 32
3.5.2 烯烃的化学性质 32
习题 40

第4章 炔烃和二烯烃 42
4.1 炔烃的结构与命名 42
4.1.1 炔烃的结构 42
4.1.2 炔烃的命名 43
4.2 炔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43
4.2.1 炔烃的物理性质 43
4.2.2 炔烃的化学性质 44
4.3 炔烃的制备 47
4.3.1 卤代烃脱卤化氢 48
4.3.2 四卤代烃脱卤素 48
4.3.3 从末端炔烃制备 48
4.4 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 48
4.4.1 二烯烃的分类 48
4.4.2 二烯烃的命名 49
4.5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 49
4.5.1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49
4.5.2 共轭效应 49
4.6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50
4.6.1 1,2-加成和1,4-加成 50
4.6.2 环加成 51
习题 53

第5章 有机波谱分析 55
5.1 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55
5.2 紫外-可见光谱 57
5.2.1 一般概念 57
5.2.2 紫外-可见光谱的解析与应用 58
5.3 红外光谱 61
5.3.1 基本原理 61
5.3.2 红外光谱的解析与应用 62
5.4 核磁共振谱 65
5.4.1 基本原理 66
5.4.2 化学位移 67
5.4.3 自旋偶合与裂分 70
5.4.4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71
5.5 质谱 72
5.5.1 基本原理 72
5.5.2 质谱表示法 73
5.5.3 质谱分析的应用 73
5.6 谱图综合解析 76
习题 77

第6章 对映异构 81
6.1 物质的旋光性 82
6.1.1 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82
6.1.2 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83
6.2 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84
6.2.1 对映异构现象的发现 84
6.2.2 手性和对称因素 85
6.2.3 物质产生旋光的原因 86
6.3 含不同手性因素的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87
6.3.1 含手性中心的化合物 87
6.3.2 含手性轴的化合物 93
6.3.3 含手性面的化合物 95
6.3.4 螺旋手性 96
6.4 不对称合成和立体专一反应 96
6.4.1 不对称合成 96
6.4.2 立体专一反应 97
6.5 外消旋体的拆分 98
习题 99

第7章 脂环烃 102
7.1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102
7.1.1 脂环烃的分类 102
7.1.2 脂环烃的命名 102
7.2 脂环烃的性质 104
7.2.1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104
7.2.2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104
7.2.3 环烯烃的化学性质 105
7.3 环烷烃的构型和环的稳定性 106
7.4 环烷烃的构象 108
7.4.1 小环烷烃的构象 108
7.4.2 普通环烷烃的构象 108
7.4.3 中环烷烃的构象 113
7.4.4 大环烷烃的构象 113
7.5 脂环烃的制备 114
7.5.1 芳烃的还原 114
7.5.2 Wurtz-Baeyer偶联 114
7.5.3 从卤代烃的分子间消除制备 115
7.5.4 以不饱和烃为原料制备 115
习题 116

第8章 卤代烃 118
8.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118
8.1.1 分类 118
8.1.2 命名 119
8.2 一卤代烷 119
8.2.1 物理性质 119
8.2.2 光谱性质 120
8.2.3 化学性质 120
8.3 卤代芳烃 130
8.3.1 亲核取代反应 130
8.3.2 亲电取代反应 130
8.3.3 偶联反应 131
8.4 卤代烃的制备与应用 131
8.4.1 卤代烷的制备 131
8.4.2 卤代芳烃的制备 132
8.5 重要代表物 133
8.5.1 三氯甲烷(CHCl3) 133
8.5.2 四氯化碳(CCl4) 133
8.5.3 氯苯 133
8.5.4 氯乙烯 134
8.5.5 含氟生物活性化合物 134
习题 135

第9章 芳 烃 137
9.1 芳烃的分类、异构和命名 137
9.1.1 芳烃的分类 137
9.1.2 芳烃的异构 137
9.1.3 芳烃的命名 138
9.2 苯的结构 139
9.2.1 凯库勒结构式 139
9.2.2 苯分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141
9.3 单环芳烃的来源和制法 145
9.3.1 煤的干馏 145
9.3.2 石油的芳构化 146
9.4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146
9.5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148
9.5.1 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 148
9.5.2 加成反应 155
9.5.3 芳烃侧链反应 155
9.6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156
9.6.1 定位规律 156
9.6.2 定位规律的解释 157
9.6.3 苯的二元取代产物的定位规律 161
9.7 稠环芳烃 162
9.7.1 多环芳烃的分类 162
9.7.2 萘 163
9.7.3 蒽和菲 165
9.8 非苯芳烃 166
习题 168

第10章 醇、酚、醚 172
10.1 醇 172
10.1.1 结构、分类、命名和异构 172
10.1.2 物理性质 173
10.1.3 化学性质 177
10.1.4 醇的制备 183
10.1.5 硫醇 185
10.1.6 重要代表醇类化合物 187
10.2 酚 188
10.2.1 分类、命名和结构 188
10.2.2 物理性质 189
10.2.3 化学性质 189
10.2.4 酚的制备 193
10.2.5 重要代表酚类化合物 193
10.3 醚 194
10.3.1 结构、分类和命名 194
10.3.2 物理性质 195
10.3.3 化学性质 196
10.3.4 醚的制备 198
10.3.5 重要醚类代表化合物 198
习题 200

第11章 醛、酮、醌 203
11.1 醛和酮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203
11.2 醛和酮的结构特点 204
11.3 醛、酮的物理性质 205
11.4 醛、酮的光谱性质 206
11.4.1 紫外吸收光谱 206
11.4.2 红外吸收光谱 206
11.4.3 核磁共振谱 207
11.5 醛、酮的化学性质 207
11.5.1 亲核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 208
11.5.2 氧化反应 212
11.5.3 还原反应 214
11.5.4 Cannizzaro反应 216
11.5.5 α-H的反应 217
11.5.6 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 221
11.6 醌的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 222
11.6.1 醌的命名 222
11.6.2 醌的结构 222
11.6.3 醌的化学性质 222
11.7 醛、酮、醌的制备 224
11.7.1 醛、酮的制备 224
11.7.2 醌的制备 225
11.8 重要代表物 226
习题 228

第12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231
12.1 羧酸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231
12.2 羧酸的结构 232
12.3 羧酸的物理性质 233
12.4 羧酸的光谱性质 234
12.5 羧酸的化学性质 235
12.5.1 酸性 235
12.5.2 羟基的取代 237
12.5.3 羧酸的还原 240
12.5.4 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240
12.5.5 脱羧反应 241
12.5.6 α-氢的卤代 242
12.5.7 二元酸的反应 242
12.5.8 羟基酸的反应 243
12.6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244
12.6.1 羧酸的来源 244
12.6.2 羧酸的制备 244
12.7 重要的羧酸 246
12.7.1 甲酸 246
12.7.2 乙酸 246
12.7.3 苯甲酸 247
12.7.4 草酸(乙二酸) 247
12.7.5 己二酸 247
12.7.6 丁烯二酸 248
12.7.7 乳酸 248
12.7.8 酒石酸 248
12.7.9 柠檬酸 249
12.7.10 水杨酸 249
12.8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249
12.9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特点 250
12.10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251
12.11 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252
12.11.1 紫外光谱 252
12.11.2 红外光谱 252
12.11.3 核磁共振氢谱 252
12.12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253
12.12.1 与亲核试剂的反应 253
12.12.2 还原反应 257
12.12.3 酯缩合反应 259
12.12.4 伯酰胺的特殊反应 260
12.13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 261
12.13.1 乙酰乙酸乙酯 261
12.13.2 丙二酸二乙酯 262
12.14 碳酸衍生物 263
12.14.1 碳酰氯(光气) 263
12.14.2 碳酸的酰胺 264
12.15 油脂和表面活性剂 265
12.15.1 油脂 265
12.15.2 表面活性剂 267
习题 269

第13章 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274
13.1 胺和膦 274
13.1.1 分类和命名 274
13.1.2 结构 275
13.1.3 物理性质 276
13.1.4 光谱性质 277
13.1.5 化学性质 278
13.1.6 胺和膦的制备 283
13.1.7 重要代表物 285
13.2 氮和磷的含氧衍生物 286
13.2.1 硝基化合物 286
13.2.2 亚磷(膦)酸酯 289
13.2.3 磷酸酯 290
13.3 含碳氮重键和氮氮重键的化合物 291
13.3.1 分类和命名 291
13.3.2 亚胺 293
13.3.3 肟 293
13.3.4 腈 294
13.3.5 重氮化合物 296
13.3.6 偶氮化合物 299
习题 301

第14章 杂环化合物 304
14.1 分类和命名 304
14.2 五元杂环化合物 305
14.2.1 呋喃、噻吩和吡咯 305
14.2.2 唑类化合物 314
14.2.3 苯并五元杂环化合物 319
14.3 六元杂环化合物 322
14.3.1 吡啶和吡喃环系 322
14.3.2 二嗪和三嗪 329
14.3.3 苯并六元杂环化合物 332
习题 334

第15章 碳水化合物 336
15.1 单糖 337
15.1.1 单糖的分类 337
15.1.2 单糖的结构和命名 338
15.1.3 单糖的化学性质 340
15.1.4 重要的单糖 347
15.2 双糖 348
15.2.1 蔗糖 348
15.2.2 麦芽糖 349
15.2.3 纤维二糖 350
15.2.4 乳糖 351
15.3 寡糖和多糖 351
15.3.1 寡糖 351
15.3.2 多糖 351
15.4 其他重要的糖及其衍生物 356
15.4.1 其他生物上重要的糖 356
15.4.2 含氮糖类 356
习题 358

第16章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360
16.1 氨基酸 360
16.1.1 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 360
16.1.2 氨基酸的等电点 362
16.1.3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362
16.1.4 氨基酸的制备与应用 364
16.2 多肽和蛋白质 365
16.2.1 多肽和蛋白质的组成分析 365
16.2.2 多肽和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367
16.2.3 多肽和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370
16.2.4 多肽和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374
16.2.5 蛋白质的性质 376
16.2.6 多肽和蛋白质的应用 378
习题 378

第17章 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381
17.1 萜类化合物 381
17.1.1 单萜 382
17.1.2 倍半萜 385
17.1.3 二萜 385
17.1.4 三萜 386
17.1.5 四萜 387
17.2 甾体化合物 388
17.2.1 甾醇 389
17.2.2 胆汁酸 390
17.2.3 甾体激素 390
17.3 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393
习题 395

第18章 周环反应 397
18.1 轨道对称性和前线轨道理论 397
18.1.1 轨道对称性 398
18.1.2 前线轨道理论 398
18.2 电环化反应 399
18.3 环加成反应 401
18.4 σ迁移反应 403
习题 406

参考文献 40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亮,博士研究生,系主任,副教授,江汉大学,硕士生导师,2015年入选“武汉市人民政府博士资助”人选,2017年获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 教学方面: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基础化学》等课程,从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杂环导向的有机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