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从何处来: 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

君从何处来: 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

1星价 ¥42.9 (5.5折)
2星价¥42.9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90974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1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229097493 ; 978-7-229-09749-3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一种从容不迫的笔触,去粗存精,将一条湖广填四川沧海桑田的历史主脉清晰地呈现出来。本书告诉我们,纵然湖广填四川移民历史的细枝末节早已在时间之流中湮没,但历史的点滴线索却因其寄托了现代重庆百姓无限的乡愁而历久弥新。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在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大型新闻纪实活动“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采访报道过程中的新闻作品,讲述了该系列活动的寻访缘起、寻访过程和寻访成果。通过实地“追根溯源”、对当事人细致采访和对史料精细研读、研究,全景式地展现了“湖广填四川”移民事件的历史全貌。同时,本书还集合了专家学者对“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活动的评价和期许,搜集了大量关于这次系列报道活动的后续跟进报道及社会影响。 全书分为八个篇章,内容有对个体人物、专家的专访,有对历史事件的调查和追溯,也有对现存文物古迹的寻访和影像记录。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对照,可以说,本书是“湖广填四川”移民研究的一次全新的成果展示,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目录

丛书总序 行走的力量
序一 君自湖广 梦圆重庆
序二 根在麻城孝感乡
序三 寻觅乡愁浚其源
麻城孝感乡篇
历史的追问:重庆人乡关在何方
历史的真相?专家揭秘世代相传的麻城孝感乡
湖北篇
鄂东**祠 川渝吴氏大多“根”在此
“帝主庙”传说结起两地缘
蜀道难 难不住君从湖广来
江水长 长不过填川路迢迢
岁月有痕 君从“孝感”来 “孝感”不复旧模样
重庆篇
三姓成兄弟 抓阄定家园
神女峰下的“贡老爷”
耕读传家 大昌方氏家族走出文人武将
夔门天下险 挡不住奉节人的寻根情
云安:沉睡在水底的移民老镇
三姓人合家迁四川 和睦相处近200年
云阳郭家大院见证移民望族的兴衰
巴南周氏八棱碑的故事
麻乡约 千里传递移民思乡情
石龙井庄园:庭院深深 深藏多少谜题
寻访篇
江津真武场:消失的记忆,消失的方言岛
土楼依旧在 客家遗风已难寻
荣昌县盘龙镇:喧嚣中的客家方言岛
一赵入川繁荣荣昌一镇
见证移民文化 重庆尚存69处移民会馆
看丰盛百年碉楼如何抵御匪患
由“解手”说起
寻根篇
寻根麻城的悲喜交加
民间修谱人
薛方全:“寻根”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专家篇
陈世松:让“湖广填四川”历史回到普通民众身边
何智亚:移民推动社会进程 乡愁传承古老文明
黎小龙:在“湖广填四川”中寻找重庆的前世今生
蓝勇:乡愁是对一方风土人情永难割舍的眷恋
张德安:会馆文化还需传承和弘扬
影响篇
“寻根”改变一座城
祭祖大典:山高水长见证血脉传承
相聚在“天下**乡都”
“寻根”热潮催生学术研究《湖广填四川与重庆研究》项目启动
传播篇
“君从何处来”千万阅读量的背后
“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新闻研讨会召开
附录 重庆日报、晨报报道版面
展开全部

节选

历史的追问:重庆人乡关在何方 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时刻拷问着每个人。根据考证,今天的重庆人,多数是“湖广填四川”移民的后裔,根在湖北“麻城孝感乡”。 历史的篇章翻到21世纪,位于中国大西南的重庆,虽有群山阻隔,但昔日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已被畅通的巴渝立体通衢所替代。 同样严肃而深沉的历史追问,也成了每个巴渝人挥之不去的心结和疑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在历史的今天,这个问题演变成了“寻根”热潮。重庆湖广会馆中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已然成了查询乡关在何处的好去处。 中国人对根的情意真挚而绵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对祖籍地的怀念体现在博物馆二楼展厅中一本本族谱、一本本县志上。 “从清代初期到中期,以‘湖广填四川’为代表,遍及中国十几个省向四川的历史大移民,真正奠定了现代重庆人的根基。绝大多数重庆人都是这次移民的后裔。”对这段移民历史研究多年的重庆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学者何智亚评论说,在重庆这座移民城市的历史上,从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渝城,先后有六次对重庆具有重要影响的移民。 战乱:清初重庆府不足3万人 重庆是座移民的城市,是通过移民而不断发展的城市。 寻根问祖,不忘先辈,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家族传统。近现代以来的重庆人,也时刻不忘追问先辈的踪迹,希望敬祖追宗,弘扬家族传统。 在川渝大地,数百年来更是曾经流行着这样一首古老的童谣:“三百年前一台戏,祖祖辈辈不忘记。问君祖先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 在重庆,经久不息地流传着上述关于根的民谣,以及口口相传的历史,都是关于家的故事。追寻的是亘古以来不变的话题:我们从哪里来? “族源的根系往往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话题,像一颗深深埋藏在心中的家族血缘与文化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与空气、雨水,就会生根、开花,发出嫩绿的苗、嫣红的花,产生一种‘寻根’的冲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禹阶说。他曾著有《重庆移民史》,对重庆移民现象颇有造诣。 通过族人相传的历史、古老的童谣、族谱的记载、县志的描述、学者的研究等相互交叉印证,今天的多数重庆人都来自“湖广填四川”大型移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湖北“麻城孝感乡”。 “长时期大规模的战乱,以及战乱带来的饥荒、瘟疫,是造成四川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何智亚曾潜心研究过“湖广填四川”的具体成因,他说,从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一甲子的岁月中,官府、叛军、农民军、土匪等之间的战乱一直在持续,给四川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深重的灾难,以至于出现了“全蜀大饥,瘟疫大作,虎豹横行,乃至人自相食,赤野千里,数百里无人烟”的惨烈情景。 经考证,清初,重庆府辖区有14个厅、州、县,人口仅有29833人,还不足三万。 移民:重庆人口百年激增至372万 长时期的战争和饥荒、瘟疫,造成清初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百业凋零。为恢复生产,安定民心,巩固政权,清朝廷多次下诏书号召战乱中逃散的四川民众落叶回归,鼓励外省移民到四川开荒垦殖。 顺治三年至乾隆时期,清朝廷制定下达了许多鼓励移民入川和恢复生产的政策。100多年间,大量移民自愿“奉旨入川”、“应诏填蜀”,但亦在康熙中期发生过强制性移民。 据湖广会馆特别研究员、移民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岳精柱分析,“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以湖广、闽、粤、赣移民为多,与这些地区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湖广(主要指湖南、湖北两省)紧邻巴蜀,有地利之便,加上元末明初及明代的大量移民存留,又有人和之势,故在清初,大量湖广人移民巴蜀。 “虽有‘湖广熟,天下安’表达地域富庶的民间谚语,但也正是富庶,导致湖广人口繁衍快,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且赋税高,一些贫民难以承受。”《吴氏族谱续编》中记载其入川祖吴玉贤之说,“因田赋年年巨征难完,只得弃楚人蜀”,于康熙四十年,举家从湖南邵阳迁重庆府。 道光《夔州府志》第34卷载,清初“楚省饥民”每天由三峡水道人川达到数千人之众。根据三峡沿岸区县如忠县、云阳、奉节、巫山、丰都等地方志记载,当时大部分的民众都是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 P2-5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