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侗寨:巧夺天工的杰构/赵伟翔

侗寨:巧夺天工的杰构/赵伟翔

1星价 ¥19.6 (7.0折)
2星价¥19.6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911372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219113721 ; 978-7-219-11372-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可读性与专业性兼顾】 本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组织,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旗下7家出版单位共同出版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物——“非遗广西”丛书之一。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精美生动的视频,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介绍,再由专家层层审核把关,确保图书可读性与专业性兼顾,是一本难得的普及读物。 【一段深入千年侗寨的旅程指南】 初入侗寨,若没有侗族文化常识,很容易迷失在村巷中,不知道从哪里看起。本书作者犹如一位专业的导游,带领读者一一领略风雨桥、鼓楼、萨坛、寨门、戏台、民居、井亭、凉亭、禾晾、禾仓等侗寨建筑的风采,读懂千年侗寨背后的传承,让人了解各类建筑的作用、构建及文化和历史背景。 【了解非遗不可多得的样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本书通过对侗寨建筑的介绍,展现一群非遗传承人是怎样在时代变迁中依然坚守匠心,把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读者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的传承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样本。

内容简介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被称为掌墨师的民间匠人,无需图纸,不用一根铁钉,打造出侗寨的木构建筑世界,令人叹为观止。本书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核心,以生动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展示侗寨建筑的丰富类型和营造技艺,揭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意蕴,让读者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目录

秘境三江 天上宫阙 程阳八寨 高山人家 神奇木构 风雨桥:生命通道 鼓楼:家园之树 戏台:文娱中心 吊脚楼:干栏民居 庙坛建筑:英雄崇拜 薪火相传 神奇技艺 神秘礼仪 生生不息 附录 项目简介 传承人小传 广西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展开全部

节选

程阳八寨 程阳八寨在三江县城北部14公里处,由马鞍、平寨、岩寨、平坦、东寨、大寨、平铺、吉昌8个自然村寨组成,面积12.55平方公里,居民2197户近万人。 从三江县城驱车半个小时便可抵达程阳八寨。 河流、稻田、水车、廊桥、侗寨……程阳八寨之旅如一场美梦,让城里来的游客常常一下车就挪不开脚步。 发源于本地的林溪河从水团村彭木山潺潺而下,如青罗带蜿蜒环抱着这片沃土。8个村寨分布在林溪河畔和弯弯曲曲的山梁间,形成颇为可观的侗族村寨聚落。 据说,此间侗族先民*早于唐末迁来。当时侗族先民因战乱南下,先后有程、阳两姓在此定居,因此时称程阳。后不断有人迁入,经千年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的程阳八寨。 他们世居于此,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侗寨文化。 8个寨子,各随山形水势而建,多取依山傍水之格局,形成传统自然古村落景观。2000余座吊脚楼鳞次栉比,簇拥着15座鼓楼,9座风雨桥将各寨连在一起,它们共同组成“中国侗族木构建筑博物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的程阳桥就坐落于此。 林溪河畔,阡陌纵横,给了程阳八寨以诗一般的田园风光。传承千年的侗款规约,向世人展示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成果。如今,程阳八寨已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正向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冲刺。其中,马鞍、平寨、岩寨是侗族传统村落建筑特色和生态环境保持较好的3个侗寨,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马鞍寨位于林溪河畔,是经程阳桥进入程阳八寨遇到的**个寨子。这里河道曲折迂回,因常年河水冲击,泥沙淤积,形成一个山间坝子。坝子东面靠山,从山脚下伸出一片形如“马鞍”之地,马鞍寨就建在“马鞍”上。 驻足林溪河岸边远眺,可见远山苍茫,寨前阡陌纵横,河道上水车转动,浇灌着沃野。一座重瓴联阁的木构风雨桥横卧江上,精美绝伦,让人惊叹。 它便是闻名世界的程阳桥,又名永济桥、盘龙桥。 “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这座曾被郭沫若先生盛赞的侗族风桥雨,以巧夺天工的结构征服了世界,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1982年,程阳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游客纷至沓来,皆为一睹其风采。 就像一个龙头,八寨之旅因以这座桥开场而先声夺人,让人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了期待。 流连再三,过了程阳桥,沿山道而上,便是马鞍寨。 鸟瞰马鞍寨,村落犹如坐落在由曲水三面合围的半岛上,与周围的田园形成辐射状,民居团状式聚集在中间。 寨内有1座风雨桥、2座鼓楼、3座寨门、4座土地庙。马鞍寨鼓楼立于坝子中心突起的台地上,前面是鼓楼坪,旁边是戏台。这里是寨子里的政治、文化中心,村中议事和娱乐就在这里。如今,为了发展旅游,逢节庆会有多耶和侗戏在这里开演,与游客同乐。鼓楼坪上,还会举行百家宴,摆上酸鱼、酸肉、糯米饭等侗乡美食,与八方来客共享。 2014年11月7日至11日,由演员成龙领衔主演的电影在马鞍寨取景拍摄。鼓楼坪上摆出了丰盛的百家宴,让包括成龙在内的演员们都赞不绝口。成龙说:“三江景色美,人非常好,民族服饰漂亮,具有可塑性特点的自然景观,侗寨、酸食、腊肉等都让人永远回味。” 马鞍寨的民居依山就势,围绕着鼓楼层层展开,一排排青瓦木楼古朴典雅、鳞次栉比。寨中有六条环绕状的道路,构成村寨的骨架。在村边的河岸上,是一条环绕村寨周边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与进村口的两条路相交,构成了村寨的交通主线。村内除了林溪河提供灌溉水源外,还有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泉水在山脚下汇成一块块水塘,可养鱼,也可作消防之用。村民的饮用水,主要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 马鞍寨是程阳八寨里*繁华的侗寨,民宿客栈、餐厅林立。旺季时,白天游客接踵而至,十分热闹,晚上则十分清静,依山楼台掩映林中,蛙声虫鸣弥漫四野,不时有侗族琵琶在某个木楼中弹起,古老的旋律、动情的吟唱,让人醉里不知身是客。 岩寨在林溪河畔,从马鞍寨沿观光步道主道前行便可抵达。 有山溪自西南面来,在寨北折转向东南,穿寨而过汇入林溪河,将寨子分为东西两区。溪与河之间形成的三角地带为寨子的东区。溪以西的西区是岩寨扩大后建立的新区。新老区之间有两座小风雨桥相连。东区是老寨的所在,约建于明代晚期,到处充满了侗族传统文化的遗存。 老寨依山而建,所依之山名为“衙萨”,即萨坛峰之意,是村寨的“风水山”。“萨”即“萨岁”,在侗族中意为始祖母,是侗族*高的保护神。侗族人民认为她神通广大,能主宰人间一切,能影响风雨雷电,能保境安民,能镇宅驱鬼。古时岩寨的村民曾在此山设坛祭祀萨岁,因此取山名为“衙萨”。今岩寨河边码头旁还有青石砌成的萨坛,坛外还有数棵古老的大树。逢年过节,岩寨人仍在此祭萨。 东区东西两侧以溪河为分界,北面靠山处原有防卫的寨墙,现仅存两座老寨门。东区的林溪河边建有老鼓楼,鼓楼建在石块垒砌的陡坎上。该鼓楼据说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1932年曾经做过大修。 老鼓楼下方有一口古井,名为龙凤井,其井水是寨里村民主要饮用水之一。相传曾有一对龙凤从天而降,精疲力竭立于鼓楼之上,于此饮水后,瞬间恢复力气飞天而去,故此井名“龙凤井”。 村内5条石板古道,组成村寨的交通主干道。 西区居民木楼主要靠西侧的山麓而建,一条南北向的街道贯穿整个西区,北端通过小溪上游的风雨桥可至东区,南端沿山麓顺林溪河而下与马鞍寨相连。 西区东南侧有新鼓楼,建于2006年,楼高近30米,檐层15层,由4根主柱和12根衬柱组成,巍峨壮观。该楼为岩寨著名工匠杨求诗掌墨营建。 鼓楼前有一块宽阔的鼓楼坪,坪的北侧建有戏台。逢年过节或在旅游旺季,此处会有各种侗族文化展演活动。程阳八寨的许多较大型的民俗表演或百家宴,也常在此举行。 岩寨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中心,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似玉、杨求诗均住在这里。 戏台南侧为著名工匠杨似玉家。杨似玉的祖父杨唐富是当年程阳桥建设的主要发起者和参与者。杨似玉的父亲杨善仁子承父业,也成长为当地著名工匠。杨似玉从小便跟随父亲杨善仁学艺,并与父亲一起多次参加过对程阳桥的维修。一百多年来,杨家三代工匠成了程阳桥*忠实的守护者,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07年,杨似玉被认定为**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岩寨村民活动中心和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就建在杨似玉家,陈列着许多木构建筑模型、侗族服饰、乐器、生产生活用品等,游客可在此处体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和其他侗族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另一名著名工匠杨求诗家在溪侧陡坡上,隔溪侧对平寨。杨求诗技艺精湛,声名日隆,仅在程阳八寨,经他掌墨建造的木楼多达数百座。因此,若说程阳八寨是“中国侗族木构建筑博物馆”,那岩寨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赵伟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遗落的秘境》《石头记》《铁血八桂》《地火燎原》等著作。作品曾获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首届广西文艺花山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