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管仲相齐——四维并张与商工富国

管仲相齐——四维并张与商工富国

1星价 ¥33.6 (7.0折)
2星价¥33.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5315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20531580 ; 978-7-5205-3158-0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早期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外交家与改革家,管仲既是崇尚礼治的理想主义者,又是“尊贤尚功”十分务实的政治家;他重视农业,又大力发展工商业,壮大了齐国的经济实力;他的行政制度和选官制度改革,开始了世袭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使齐国政治增加了活力。他的诸项改革,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都有重要的影响。管仲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抵御戎狄内侵,保卫中原先进文明,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本书以史为鉴通过介绍管仲的人生经历,经验与教训,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努力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为构建当今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内容简介

管仲与齐桓公的政治相始终,在齐国政治舞台上活动有四十余年。管仲相齐,对齐国历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均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他提出并实践了士农工商四民分居定业论,提出并实践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等以经济实力解决矛盾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他主张工商富国、农商并重,使齐国变成了当时工商业*发达的国家。在政治与外交上,他主张用礼义廉耻作为治国安民的四维,采取以法治国、尊王攘夷与“弱强继绝”的政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确立了齐国在春秋初年的霸主地位。无论是维护华夏政治文化之统绪,还是创造华夏文化之新质,管仲都在早期的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录

总序 治理国家需要以史为鉴
前言 管仲的奇缘
**章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一、为政之道,以民为本
二、治理之道,首在富民
三、“治人如治水潦”
第二章 法者至道 治国根本
一、法为治理国家之大本
二、法令贵在贯彻落实
三、融道入法,道法合流
第三章 以礼治国四维并张
一、“礼”的概念及演变
二、援法入礼,以礼治国
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第四章 农业为本商工富国
一、农业是立国之本
二、相地衰征,富上足下
三、重视发展工商业
四、国家垄断,市场调节
第五章 强兵有方治军有术
一、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
二、寓军于政,平战结合
三、治军有术,用兵有道
第六章 尊王攘夷外交辅政
一、“尊王攘夷”战略的制定
二、“尊王攘夷”政策的实践
第七章 必先顺教万民乡风
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二、“利人之道,莫如教之以政”
第八章 管理思想领袖之道
一、管子的管理艺术
二、管子论领袖之道
结语 管仲治国论
一、临危受命,成为齐桓公的股肱重臣
二、制定与实施富国强民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四、尊王攘夷,辅佐齐桓公成就齐国霸业
五、结论
附录
一、主要参考书目
二、管仲行政大事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管仲,姬姓,名夷吾,字仲,谥敬仲。由于先秦时期姓、氏有别,男子一般称氏而不称姓,故称管仲。 姬姓为黄帝之姓,因黄帝居于姬水,以姬为姓,故得姬姓。管氏的起源,历史上主要有管叔鲜、周穆王、鲁大夫三种说法,而以起源于管叔鲜一说影响*为广泛。据《史记》记载,叔鲜是周文王的第三子、周武王之弟、周公之兄。周武王灭殷建周后分封诸侯,将叔鲜分封到管,建立了管国,并以管为氏,称管叔鲜,于是便有了管氏。管地在今河南郑州境内。周武王死后,商纣王之子武庚联合管叔、蔡叔、霍叔三监发动叛乱。周公东征,杀武庚,诛管叔,流放蔡叔、霍叔。管叔鲜被杀之后,失去了封国,其后代子孙便四散流落到了其他地方。作为管叔鲜后裔的一支,管仲的先祖在失去封地后流落到齐地临淄附近。公元前716年,管仲生于齐地,距离周平王东迁洛邑仅仅晚了五十四年。 春秋初期,经过郑庄公小霸、周郑交质事件,诸侯逐渐觊觎坐大,周王室则日渐衰微。此时虽然乱象丛生,周王也已经无力控制诸侯,但王权的影响力仍然存在,礼乐秩序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形势发展正如《说苑·尊贤》所言:“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皆叛不朝,众暴寡,强劫弱,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之不绝若线。”中国历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诸侯争霸的新时代。这是管仲相齐前后的社会历史背景。 管仲早年家境十分贫穷,生活经历坎坷。《战国策》说他经商不得志而隐居:“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②鄙,国都之外的郊野曰鄙。贾,指的是商贩。此之“南阳”,并不是今河南之南阳或诸葛亮的躬耕地之南阳,而是指春秋时期在齐、鲁交界一带、泰山以南地区的“南阳”。山之南曰阳,故称泰山以南地区为“南阳”。“弊幽”是说生计艰难窘迫而隐居。这个记载告诉我们,管仲早年只是一个生活于郊野的小商贩,在南阳一带做生意而又常常不得志,因为失败的经商经历,他曾经因生计窘迫而隐居无闻。 《管子》一书中还记载有管仲本人的自白,说他曾经做过养马的小官吏,深感傅马栈*难:“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毋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①“圉人”指的是掌管养马放牧等事的小官吏,也泛指养马的人。管仲自称“尝为圉人”,是说他曾经做过掌管养马的小官吏,或者是亲自为人养过马。所以他能够了解马厩里面的事务中“傅马栈*难”。“傅”,编次,是编排的意思。“栈”,这里是指竹木编成的牲畜棚或栅栏。“傅马栈”就是编排供马站立休息的栅栏。意思是说,养马的人编排马栅栏的时候是很难的。编排中要用到很多木头,有直的,也有弯曲的。先用直的,到后面弯的就没法用;先用弯的,到后面直的就没法用。所以,*好的办法是把直的和弯的灵活调剂使用。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邪不两立。管仲借“傅马栈”一事讽劝齐桓公应重视对人才的选择,注意任用正直、贤明的官员。这段记载告诉我们两个信息,一是管仲早年的经历中曾给人家养过马;二是管仲是一个擅长从生活中发现并不断积累政治智慧的人。 刘向在《说苑·尊贤》中说:“管仲,故成阴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齐桓公得之,以为仲父。”②“成阴”,在现今山东潍坊高密境内。可见早年的管仲生活于现在的高密一带,穷困潦倒,事无所成,还被人视为鸡鸣狗盗之徒。 对于管仲的早年生活,流传*广的还是《史记·管晏列传》中管仲自述的一段话:“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①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管仲早年坎坷的生活经历。本意是说,管仲年轻的时候与鲍叔牙在一起,做买卖要多分利,做官也不成器,作战又不勇敢,鲍叔牙对他的这些行为都非常了解,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管仲非常感激鲍叔牙的这份知遇之恩。“管鲍之交”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际交往的成功典故。这段材料告诉我们的信息还有,早年的管仲曾经有过经商、当兵、入仕的各种经历,但都没有成功,坎坷之中饱受了冷眼、冷落与挫折。青年管仲生活艰辛的落寞之感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一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道出了管仲对人间冷暖的体味与感知。 P1-4

作者简介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中国近代政治史。写作出版《春秋何以无道》《战国何以称雄》《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2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