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背景下环境审计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包邮乡村振兴背景下环境审计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43.9 (5.6折) ?
1星价 ¥43.9
2星价¥43.9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2969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06页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109296954 ; 978-7-109-29695-4

内容简介

  《乡村振兴背景下环境审计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乡村旅游业以及乡村环境审计,出发于产业兴旺这一乡村振兴的根本性问题,再由乡村旅游业发展所引发的乡村环境问题引申出狭义的环境审计,即单独针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审计,再由狭义的环境审计扩展到广义的环境审计,即从单一的生态环境扩展到全面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治理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从而全面覆盖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发展乡村产业为首要任务。而鉴于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产业基础以及资源条件,结合当前旅游市场的市场诉求,乡村旅游业成为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能通过其自身的发展为乡村带来多方面的价值,对促进乡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在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已日渐成熟,未来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日渐清晰。  乡村环境审计是乡村治理的一部分,为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乡村环境审计对象就要扩展到乡村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亦即产生广义乡村环境审计需求。乡村环境审计由狭义扩展到广义,既是乡村环境审计作为治理工具职能的拓展,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五位一体总要求下的应有之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也是弥补乡村治理短板从而推进整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因此,国家审计要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是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利用审计手段,更好地解决当前乡村存在的各类问题的现实要求。在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旅游业对我国当前的环境审计机构、审计依据、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人员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为此,环境审计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是构建既多元合作又权责明确的环境审计机构体系;二是健全完善环境审计依据;三是运用大数据、高科技审计技术方法;四是建立一支数量充足又质量过硬的环境审计人才队伍。  环境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对提升我国的环境治理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环境审计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梳理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以及相关历程,并结合国外有关环境审计研究的先进成果,能够明确未来我国环境审计研究在环境审计理论框架、研究领域扩展、研究深度提升以及开展环境审计实证研究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架构

第2章 解读乡村振兴战略
2.1 非平衡发展下的乡村振兴
2.2 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家未来发展规划的时空逻辑
2.3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融合发展
2.4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5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区域
2.6 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与善治

第3章 乡村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3.1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3.2 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多方面价值研究
3.3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3.4 未来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环境审计
4.1 环境审计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4.2 环境审计助力全面脱贫攻坚接续全面乡村振兴
4.3 环境审计与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4.4 乡村生态环境以及乡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
4.5 狭义环境审计对接乡村环境保护
4.6 广义环境审计对各方面的积极价值及其具体实施

第5章 全面构建乡村环境审计监督职能介入体系
5.1 决策层面环境审计监督效力的介入
5.2 乡村振兴进程中环境保护具体环节的环境审计介入
5.3 全面构建乡村资源环境绩效审计体系
5.4 乡村环境审计信息公开

第6章 乡村旅游业具体产业环节的环境审计
6.1 乡村旅游业资源开发环节的环境审计
6.2 乡村旅游餐饮业的环境审计
6.3 乡村旅游住宿业的环境审计
6.4 乡村旅游交通的环境审计
6.5 乡村旅游购买环节的环境审计
6.6 乡村旅游业各环节的主要环境审计指标

第7章 乡村旅游业发展给环境审计带来的挑战
7.1 环境审计所面对的制度层面的挑战
7.2 环境审计的*大困境
7.3 审计技术以及审计方法
7.4 环境审计专业人员困境

第8章 环境审计的应对策略
8.1 构建审计体系
8.2 健全审计依据
8.3 利用科学手段完善审计技术方法
8.4 借鉴国外先进环境经验
8.5 环境审计专业人才培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乡村振兴,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居民增收的同时,也会引发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所有产业发展进程中都不可避免的矛盾,也是当前乡村旅游业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大的现实矛盾。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来看,在当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战略背景之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乡村发展和治理的重要一环。  同时考虑到我国当前乡村地区现实的生态环境情况,以及发展乡村旅游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就至关重要。乡村要发展,需要依靠乡村旅游业这样一个具有多方面带动意义的产业抓手,但是发展产业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乡村美丽的自然生态资源,是乡村旅游业重要的产业自然依托,但是也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破坏。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乡村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资源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做到乡村旅游业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相互促进。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更为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更多能够发挥环境治理职能的国家治理工具,而环境审计正好能够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1.1.3 学术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业发展和环境审计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审计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呢?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张莉、邵俭福(2019)认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旅游资源、以精准思维进行识别和帮扶、以协调战略处理开发与保护以及以联动机制促进外部扶贫与内部脱贫的互动。韩伟宏、李建军(2018)认为新型乡村旅游打破了运输业、服务业、花卉业等产业的界限,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吴蓉、施国庆(2019)提出,如果缺乏合理认知与干预策略,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秩序影响的负效应将大于正效应,为此须借助合理的外力干预措施整合乡村公共空间,从而在乡村旅游发展下形成以情感协作、共生发展为特征的乡村秩序。王平安、杨可(2020)提出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互相促进、互为联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已势在必行。何瑞铧、朱灵通(2019)从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提出乡村振兴“五位一体”要求统御下环境审计助力乡村旅游业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治理协调发展。  二是环境审计的研究。曾昌礼、李江涛(2018)实证研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确实有助于改善环境绩效。徐薇、陈鑫(2018)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路径应聚焦于强化环境责任审计理念、创新环境审计技术方法、完善环境审计法规体系和加强环境审计国际合作等方面。吴勋、武月(2017)通过对2004-2015年审计结果公告分析,发现环境审计实践显著滞后于生态文明战略部署,提出要扩大绩效审计范围,规范环境绩效评估;加强责任审计力度,构建环境问责机制;强化环境审计治理功能,落实审计整改反馈机制。何瑞铧、廖金锋、朱灵通(2020)从环境审计的治理价值出发,提出乡村环境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从狭义与广义介入两个视角出发,指出环境审计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领域的治理价值。葛世龙、李晗(2020)提出村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农村环境治理全流程,把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分为农村环境政策审计、农村环境资金审计、农村环境项目审计和农村环境监管审计。  三是旅游环境审计研究。吴国琴(2015)认为旅游业发展中出现了环境问题,应加强环境审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