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研究彭燕著

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研究彭燕著

1星价 ¥34.8 (6.0折)
2星价¥34.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32034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73203496 ; 978-7-5732-0349-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学研究者、爱好者杜甫是中国“诗圣”,“杜诗学”历来是一门显学,早在宋代,就有“千家注杜”之说。大规模地搜集、校勘、注释、刊印杜诗,始于宋代,宋代出现**次“杜诗学”高潮。对此,蜀人贡献甚巨,本书予以系统研讨。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献学和学术史的角度,研究各种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的特点及其间的错综关系,探索其整体风貌、发展脉络及其在整个杜诗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目录

绪 论

一、“杜诗学”概念

二、杜诗学研究现状

三、杜诗学文献研究现状

四、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及研究现状

五、本书研究的几点说明


**章 宋型文化、巴蜀文化与杜诗学

**节 宋型文化与宋代杜诗学

一、宋代士人精神与杜甫

二、宋代杜诗学

第二节 巴蜀文化与宋代巴蜀杜诗学

一、宋代巴蜀文化

二、巴蜀杜诗学


第二章 宋代巴蜀杜集编纂

**节 二王本之前的巴蜀杜集

一、蜀本二十卷

二、孙光宪序二十卷

三、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

四、王著书杜诗卷

五、苏舜钦《老杜别集》

第二节 二王本

一、《杜工部集》的编纂与刻印

二、《杜工部集》的流传与版本

第三节 巴蜀杜诗辑佚与何南仲《分类杜诗》


第三章 宋代巴蜀杜诗单注本

**节 师尹注

第二节 杜田注

第三节 师古注

第四节 伪苏注

第五节 蔡兴宗注


第四章 宋代巴蜀杜诗集注本

**节 赵次公《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

第二节 郭知达《校定集注杜诗》

第三节 蜀中伪集注本

一、《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

二、《分门集注杜工部诗》

三、《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和《门类增广集注杜工部诗》


第五章 宋代巴蜀杜诗年谱

**节 吕大防《杜诗年谱》

第二节 蔡兴宗《重编杜工部诗年谱》


结 语


主要参考和征引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杜集编纂至王洙形成定本,后由王琪校刻流布。杜集定本的形成,蜀人用功甚多。除郑文宝编、张逸序《少陵集》二十卷和二王本《杜工部集》两个本子外,搜集、整理和编次杜诗的还有蜀人王著、苏舜钦等。另外蜀人在辑佚杜诗方面成绩亦显,其中以员安宇成绩为*大,共辑得杜甫逸诗二十七首,这也是杜诗学史上辑得杜甫佚诗*多的一次。宋代巴蜀地区杜诗单注本有十五种,其中蜀人注杜十三种,宦蜀士人注杜二种。 综合起来看,宋代杜诗学研究,北宋侧重于杜诗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南宋则侧重于杜诗注释和杜诗编年。宋代蜀中治杜显然不同于当时全国其他地区,蜀中在首倡学杜、尊杜的过程当中,杜集的整理编纂和杜诗的注释编年几乎是同时进行,并无孰先孰后、孰优孰劣之分,二者可谓齐头并进,领两宋治杜风气之先。 由于单注本众多,自然又会有人出来做集注工作。从初具集注特点的赵次公《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到郭知达《校定集注杜诗》,到后来的“十注”“百家注”“千家注”,各种注本风行于世,蔚为大观。但时至今日,各种集注本子大多已经亡佚。流传至今的不足十种,重要的有《校定集注杜诗》《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门类增广十注杜诗》《门类增广集注杜诗》《杜工部草堂诗笺》《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纪年诗史》等。上述集注本中,《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门类增广十注杜诗》《门类增广集注杜诗》属托名之作。宋代巴蜀的赵次公注本和郭知达注本,无疑代表了宋人注杜的*高成就,意义重大。 宋人推崇杜甫,不仅表现在整理杜集和注释杜诗方面,他们还特别热衷于为杜诗编年,为杜甫作谱。宋人为前朝人编撰年谱,数量*多的是杜甫年谱,至少有十一种,流传至今的有八种。年代*早且较有学术价值的杜甫年谱为宦蜀士人吕大防《杜诗年谱》和蔡兴宗《重编杜工部诗年谱》。 近年巴蜀地区的杜诗学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赵次公和郭知达等人。其中又以对赵次公的研究为*富,以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为代表。又有武国权、罗效智、彭燕、罗娇等人对赵次公和郭知达注的研究,蒋均涛、祁和晖等人的蜀中杜诗石刻文献研究。 从杜诗学研究和杜诗学文献研究的现状可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杜诗学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杜诗学文献研究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界要求构建杜诗学学科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作为该学科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杜诗学文献,人们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较之杜诗学研究的全面繁荣,杜诗学文献的研究相对略显冷清。尤其是作为宋代杜诗学重镇,巴蜀地区杜诗学文献的总体研究,明显滞后。综观近现代海内外的杜诗学研究,巴蜀地区的杜诗学研究在整个杜诗学研究领域中,有分量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很少。虽然关于蜀人治杜的单篇论文时有出现,但就“千家注杜”的隆盛局面而言,显然是不够的,况且这种研究也不能从整体上对巴蜀杜诗学的研究状况作宏观把握。从1979年到现在,关于宋代蜀人杜诗学研究单篇论文约40篇,涉9家;宋代蜀人杜诗学文献研究的专著1部,学位论文3篇,单篇论文约20篇。不能不说,对宋代巴蜀杜诗学的整体梳理和研究,尚不能令人满意。 本书系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的专题研究,力图从文献学和学术史的角度对宋代巴蜀地区的杜诗学文献的主体内容作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和阐述。本书以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的梳理为基础,力求对宋代巴蜀地区的杜诗学研究作整体观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讨论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的地位和作用。本书主要以现存的杜诗学文献为基础,运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蜀中杜诗学文献的编次整理、集注刊刻、校勘编年等情况的讨论分析,探明各种文献的特点及其间的错综关系,清理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发展的线索,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文献基础。 巴蜀杜诗学的整体风貌特色与当时巴蜀地区的文化发展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杜诗学对巴蜀地区的文化与文学特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巴蜀文化和文学又对杜诗学的成熟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并行互动的因果关系。总之,本书力从原始文献入手,以整体的眼光,对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作全面的梳理和探讨,努力寻绎巴蜀杜诗学文献的特色和风貌,探究此时期此地区杜诗学在整个杜诗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作者简介

彭燕,四川简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后,现为《杜甫研究学刊》编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研究员。主要从事唐代文学和杜甫研究,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