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课题研修模式及实践

包邮微课题研修模式及实践

¥42.7 (8.7折) ?
1星价 ¥42.7
2星价¥42.7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122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030712202 ; 978-7-03-071220-2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项目团队在全国25省(市)35县(区)试点地区开展微课题研修模式的试点应用,将相关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旨在推广一线研修成果的示范应用价值。本书共分为理论篇、典型案例篇、精简案例篇等三大部分。PST视域下的教师微课题研修模式对于开展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研修活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运行机制和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升了研修模式的落地性,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为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目录

目录
理论篇
**章 微课题研修概述 1
**节 微课题研修概念及内涵 2
第二节 微课题研修的理论基础 7
第三节 微课题研修的研究进展 19
第二章 PST视域下的微课题研修模式 39
**节 微课题研修模式的设计原则 40
第二节 微课题研修模式设计 42
第三节 微课题研修模式的基本特征 44
第三章 PST视域下的微课题研修流程及策略 46
**节 PST视域下的微课题研修流程设计 47
第二节 微课题研修模式活动任务 50
第三节 微课题研修模式应用策略与支持 51
第四节 应用案例解析 61
典型案例篇
第四章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写字微课题研修 72
**节 研修背景 73
第二节 研修模式设计 74
第三节 研修活动实施 76
第四节 总结与反思 84
第五节 案例思考 87
第六节 案例使用说明 88
第七节 专家点评 89
致谢 89
第五章 混合式学习环境支持下的小学习作微课题研修 90
**节 研修背景 91
第二节 混合式学习环境支持下的微课题研修模式设计 92
第三节 微课题研修活动具体实施 93
第四节 总结与反思 98
第五节 案例思考 102
第六节 案例使用说明 103
第七节 专家点评 104
致谢 105
第六章 混合式学习环境支持下的中考物理微课题研修 106
**节 研究背景 107
第二节 研修模式设计 108
第三节 研修活动实施 111
第四节 案例成效 115
第五节 案例特色 116
第六节 案例小结 117
第七节 案例思考 118
第八节 案例使用说明 118
第九节 专家点评 119
致谢 120
第七章 基于学科融合的电脑绘画微课题研修 121
**节 研修背景 122
第二节 区域性微课题研修模式设计 123
第三节 微课题区域研修活动实施 125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131
第五节 案例思考 134
第六节 案例使用说明 134
第七节 专家点评 135
致谢 135
第八章 学生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培养微课题研修 136
**节 研修背景 137
第二节 研修模式设计 137
第三节 研修活动实施 139
第四节 案例成效 146
第五节 案例特色 147
第六节 案例小结 148
第七节 案例思考 149
第八节 案例使用说明 150
第九节 专家点评 151
致谢 151
精简案例篇
第九章 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微课题研修及管理探索 152
**节 研修背景 153
第二节 研修流程 154
第三节 研修效果 156
致谢 157
第十章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幼儿园心理健康集体教学微课题研修 159
**节 研修背景 160
第二节 研修流程 160
第三节 研修效果 163
致谢 166
第十一章 混合式学习环境支持下的小学数学“小先生制”微课题研修 167
**节 研修背景 168
第二节 研修流程 168
第三节 案例成效及特色 170
致谢 172
第十二章 OMO模式下的中学创新实验室微课题研修 173
**节 研修背景 174
第二节 课程开发与建设 174
第三节 案例成效 178
致谢 179
第十三章 基于学科融合的“树”文化育人微课题研修 180
**节 研修背景 181
第二节 研修流程 181
第三节 研修成效 183
致谢 185
第十四章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微课题研修 186
**节 研修背景 187
第二节 研修流程 187
第三节 研修成效 190
致谢 191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微课题研修概述 **节 微课题研修概念及内涵 一、微课题研究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由原来的单一技能型教师向综合型、研究型教师转变。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示,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实践者,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一线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直接实施者、教学问题的目击者、教学一手资料的直接获取者。一线教师的研究能力可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教学机构对教师研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自我定位从“教学者”转向“教学者+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地区把教师的研究能力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依据。很多学者也指出教师从事研究的诸多益处,例如,提升教师的决策能力;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和孤立感;帮助教师更加善于反思、批判和分析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习;等等。这些会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成长。所以,教师的研究能力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性的工作之一,提升一线教师的研究能力至关重要。而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是做研究型教师、提升研究能力、实现自身发展的良好途径。近些年来,微课题研修以其“课题小,问题精,用时短,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正逐渐走入一线教师的教学生活中,这种“平民”和“草根式”的研修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 小课题研究的概念由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张建明老师在2003年提出,他认为,“‘小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群众性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全华教授认为,“小课题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科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它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展画等认为,“‘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和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与小课题研究类似的概念还有个人课题和微型课题。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永和在2004年首次提出“个人课题”的概念,他认为,个人课题就是教师个人承担并得到学校或教育科研部门认可的课题。微型课题*早由江苏省海安县白甸实验小学王存宝在2005年提出 ,江苏省如皋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袁玥认为,微型课题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 “微课题”是近年来产生的新概念,它主要借鉴“微电影”和“微视频”等信息时代所特有的“微”之短、平、快特点而产生。关于微课题研究的概念,各学者有不同的解读。徐伯钧认为微课题研究是研究者在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的手段,根据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观察、了解、分析和探讨普遍和典型的微观教育教学问题,探索并发现常见教育现象之间的基本联系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张捷指出微课题研究是指能够把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梳理、筛选和提炼成一个小课题而展开扎实研究的过程。舒军华则表示微课题研究是以问题为导向,自下而上、自主和分散进行的草根式研究,具备周期短、实用性强和见效快等特点。陈国民认为微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科研的方法,由2—3人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共同研究,促进对问题的认识提高或解决的小型的教育科学研究。这种微课题研究切口小、周期短、过程简,不仅有利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学科内涵,能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赵娟认为微课题研究作为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一种崭新模式和有力抓手,虽然研究范围小,成果也小,但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服务教育教学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视的,因为它几乎具备一般意义上研修模式所具备的全部特点,如集体充电、个人研修、专业引领、团队合作、沙龙研讨等,因此更利于农村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农村教育科研的整体推进。 综上,微课题研究是指教师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和微观的实际问题,以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的过程。微课题研究虽然具有课题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要求,但其本质在于“微”,表现为选题微、方法微、过程微、成果微的特点。微课题研究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发现问题、寻找问题解决方法、验证方法有效性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学习和反思的成果,是一种更大众化的研究方式。微课题研究重点强调的是教师发现问题进而研究的自觉行动。 二、微课题研修 “研修”一词主要来源于“校本研修”,研修的“研”指研究,“修”是自我修养,也指个人发展。研修是对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目的是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学者把教师微课题研究当作一种探究型的研修活动。张妮等指出目前由于大多数一线教师对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的课题研究的兴趣浓厚、需求旺盛,因此可以建构一个“微课题”研修社区,以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教学问题为研究主题,制订研究计划,采用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反复进行研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甘琼英提出课题式研修是一种以“实践-反思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地融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技术创新、职业理解深化等培训内容于一体,通过“课题引领+培训指导+自主研修”的技术路径,有效支持和促进中小学教师学习和成长的培训模式;课题式研修不是简单的培训模式、培训思维的改变,而是一种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培训模式创新,是一种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的超越。洪亚楠等提出“微研修”的概念,教育科研的课题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微课题,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选择性地参与研修,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研修时段、自主选择研修伙伴。这种利用零散时间、不受地域限制、不受人数限制进行的微课题研修,被称为“微研修”。 因此,本书中的微课题研修是指以微课题研究为基本导向,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而开展的探究型研修活动,着力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教师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特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研修团队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和目标。 (2)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 (3)研究真实而微小的问题,组织形式灵活,周期短,见效快。 (4)以资源学习和知识共享为主,开展探究、协作、交流等活动。 (5)形成学习研究社群,提高教师持续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动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微课题研修与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也称课例研究(lesson study),包含教学改进策略的内容。微课题研修与课例研修的共同特点是一组教师进入课堂进行观察,收集有关教与学的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通常情况下由一位教师任教,其他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观察和详细记录,并在课后进行讨论,这为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翟慧清认为课例研修是一个教研小组,通过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展开重复、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在此过程中找出有效的教学解决方案,从而让整个教研小组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获得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徐晓东等认为课例研修是一种根植于教师教学实践、落地于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持续性专业发展方式,它以教师日常课例为基本单元,由教师共同体就其中的主题、学情、教情和效果展开探讨,协同解决课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启发教师思考,比较不同解决方案的优劣,联系自身教学过程,反思教学策略和改进方法,再由共同体引领者依据一致认同的解决方案组织教学,进行实践改进、反思,是一种融入教师日常教学的个性化和持续性的专业能力提升途径。齐健等认为课例研修是一种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方式,是教师(一般为学习型教师)基于课例而进行的融专业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于一体的旨在改进教学继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研究行为,具有规律性与目的性的双重意义。 课例研修关注的是某一典型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于教学内容的反复打磨和改进,重点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从这方面看,微课题研修包括了课例研修的内容,微课题研修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课程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其他的问题。 四、微课题研修与主题研修 张碧认为“教研组主题研修项目是教研组所开展的旨在破解疑难问题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专题研修活动的总称,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学科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教研组主题研修项目的成效首先表现在达成关于主题的共识。关于主题的共识分为两种:一是对“主题的理解”达成共识,这种共识会成为指导教学行为的基本理念;二是就“行为改进建议”达成共识,这些共识可运用到教师后续的教学中。主题依据教师研修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的知识融合提炼而成,体现知识阐述的核心精神,针对教师研训的实际需求,有效融合相关类型知识形成对应主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参训研训能力。同种主题可由不同材料组织形成,不同主题组织材料间可互相借鉴,主题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依据不同的研训情景,主题又具有可变性。在组织参加研修学习的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形培养教师,以主题中心思想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针对教学实际产生的问题,设立研修主题,在确立研究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查找资料、互助学习、共同研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阐述研修主体的学习思想、学习心得,在研修学习活动后期进行反思总结,从而内化所学知识,提升教师素养,将所学所得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主题研修区别于校本研修或者其他类型的研修,主要是基于某个或者某类主题进行研修活动。主题由不同维度的专题构成,在系列专题基础上提炼出中心思想、主旨大意,精炼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