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成己成人:叶澜教师观解读
- ISBN:97871073639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9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107363900 ; 978-7-107-36390-0
本书特色
作为新中国个自觉扎根中国大地和民族文化传统、吸收转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理论,具有中国特色并以代表作英译本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当代中国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由叶澜教授首创并持续主持至今近40 年,正式命名面世也将近20 年。这个中国的教育学派已形成核心人物、研究梯队、原创成果、中国教育学研究之路等“人·学·事”综合的学术共生体。本套丛书从多个角度对此做了专题探究和系统表达。 本套丛书围绕学派“代”创始人叶澜的教育思想,由学派“第二代”的核心成员,分别从理论基石的概念生成、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形上之维的元研究、生命自觉的教育价值、现代转向的学校改革、成己成人的教师发展、天地人事的终身教育、理性诗意的美学意蕴以及学派创建的生成史等9 个角度,做了专题式的系统诠释和深化推进。这是学派两代人之间学术生命力的贯通与绵延。它既呈现出当代中国教育学学派创始人教育思想“综合/复杂”的通学性,也体现出一个有意识地自觉原创、自为自强的中国学派之学脉传承与创新,还预示着“中国学派”发展强大的生生不息的“学术明天”。
内容简介
叶澜,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是首套论述和阐发创生于中国本土的教育学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叶澜教育思想的大型丛书,重在探讨叶澜如何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为背景,以“新基础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创造和重建适应当代中国教育需要的本土化教育学体系”为目标,关注人的生命发展,重视实践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创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传统、中国风格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过程,尤其关注她建构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思想体系及其对中国教育学的独特贡献。 《成己成人:叶澜教师观解读》是丛书的第7卷,着重从教师角色的重构、教师价值的重估、教师发展的重释、教师素养的重塑、教师教育的重建等方面对叶澜的教师观进行了分析,并从“探教师所是”“究教师所为”“祈教师何为”三方面论述了叶澜教师观的独特贡献。
目录
一、教师观览
(一)著述分布
(二)内容关涉
(三)形成过程
(四)逻辑结构
二、现实基础
(一)宏观背景:时代转型
(二)中观背景:学校变革
(三)微观背景:教师处境
三、理论前提
(一)对“教育”的重新定义
(二)对“教育要素”的独到分析
(三)对“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
第二章 教师角色的重构
一、教师角色的一般概念
(一)教师职业角色的分析
(二)教师职业角色的演变
(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分类
二、叶澜对中国传统教师角色的批判
(一)中国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
(二)传统教师角色定位的两极
(三)传统教师定位偏差的原因
三、叶澜对“教师是谁”的重构
(一)教师与变革的关系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三)教师与学科的关系
(四)教师与自我的关系
第三章 教师价值的重估
一、传统教育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
(一)注重教师职业的工具价值
(二)强调教师职业的传递职能
二、叶澜对传统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批判
(一)对教师职业“工具取向”的批判
(二)对教师职业“传递取向”的批判
三、叶澜对“教师为谁”的新解
(一)对教师职业本体价值的思考
(二)对教师职业创造本质的发现
第四章 教师发展的重释
一、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浪潮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
第五章 教师素养的重塑
第六章 教师教育的重建
结语 叶澜教师观的独特贡献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2.“蜡烛”与“春蚕”中的“牺牲者”角色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将教师视为榜样、楷模。汉代的扬雄在《法言》首篇《学行》中说道:“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民间对教师的赞美之词也从不吝啬。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春蚕”“园丁”“工程师”,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农业时代人们理想中的园丁及工业时代人们向往的工程师作为教师角色行为的范本。显然,这样的比喻寄予了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即教师应该像蜡烛和春蚕、园丁和工程师那样,以奉献和牺牲承担起百姓对教师的厚望,并为社会做出示范。 叶澜看到了这些歌颂背后存在的问题,指出:尽管社会赞美教师,但人们歌颂的只是他们对学生的爱心、默默无闻的奉献,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园丁一样用心血、汗水浇灌幼苗,像春蚕那样到死丝方尽,“红烛”“园丁”“春蚕”成了教师的象征;人们歌颂的只是老师为他人成长、对社会发展做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从而把教师职业的意义从现实提升到神圣。但是,这些歌颂并未涉及教师职业劳动对教师本人现实生命质量的意义;并未涉及教师能否在日常的职业工作中感受到对自己的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对自己生命发展和生命力展现的价值,感受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满足。所以,这种歌颂并不带来人们像对富有创造性的专业工作人员那般的尊重。② 确实,当把教师看成是用燃烧着的生命之光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蜡烛时,就忽视了蜡烛在照亮别人的时候会毁灭自己;当把教师当作是毕生吐丝结茧为人类造福的春蚕时,就忽视了春蚕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当把教师比喻为田园里辛勤耕耘的园丁时,就忽视了园丁在施肥浇水除虫中也型塑了幼苗的生长;当把教师类比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就忽视了工程师在统一蓝图规划下的标准化、模式化。这样的比喻也许赞颂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品格,却是片面且消极的。一方面,它曲解了教师职业的本质,将教师职业解释为简单的知识输出,似乎教师将自己身上横溢的才华无私地转移到学生身上就是职业内涵的全部,结果,失去创造性的教学变成了低层次的简单劳作,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变成了可尊敬的单向消耗,与其说这是赞颂,不如说是贬低。另一方面,它窄化了教师角色的内涵,把学生成才与教师发展对立起来,似乎教师命中注定就只能在飘洒的粉笔灰中自我淹没,教师唯一的安慰只能来自于白发苍苍之时学生戴着功勋奖章的感谢,这也成为一些教师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借口,一辈子辛辛苦苦、窝窝囊囊、逆来顺受、与世无争,还自诩为“伟大的牺牲”。然而,“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①。因此,甘当蜡烛、为他人牺牲的鼓励和赞美虽然崇高却未免悲壮而凄凉,它不仅没有给教师带来振奋和激励,反倒常常使教师产生一种委屈和吃亏的体验。② ……
作者简介
王枬,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原理和教师发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余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教育科研奖励20余项。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汉字王国
¥11.5¥46.0